A.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
B.农村人口多、人口分布不均衡
C.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D.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17.“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朗朗上口的《木兰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如今,木兰从军这个故事,正借助交响乐和情景歌剧的形式走向世界。只要是《木兰诗篇》到达的地方,中华文化又一次一次地感动世界。这说明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具魅力
C.世界各国文化正逐步趋同 D.我国文化软实力居于世界前列
18.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2011年3月19日晚,英法美对利比亚采取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行动。这表明
A.世界格局总体趋向紧张 B.和平已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C.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D.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芬娣返乡
陈芬娣是县里蓄电池行业的中年技工,她精明勤快,工资不菲,但三年前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为什么?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另有缘由。
芬娣的家乡是全国最大的蓄电池产地,电池生意在全县异常红火。芬娣住的村子每走百十步就有个电池作坊。蓄电池越做越多,河里的死鱼也越来越多。每天上班,芬娣要用帽子、手套、工作服把自己捂严,还要戴好护眼镜;下班回家,她第一眼看到的是院子里蔫头耷脑的花草。精明的芬娣决心离乡。她仅仅是全县众多技工中的一例。
县领导心急如火。放眼世界,巴西、马来西亚等国家摆脱GDP人均1000美元的贫困线,误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长期在人均3000美元上停滞。其原因之一是没能断然抛弃“依附型生产”的陈旧方式并导致社会矛盾堆积。国际上的前车之鉴打开了众人眼界,也坚定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
于是,全县严格淘汰落后企业,关闭一批提升一批,引进全新工艺,推进产业升级。县里还新建了亚洲最大的废旧电池回收中心,摘取了“国家绿色动力能源中心”的桂冠。外出打工的芬娣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当她听说河里的鱼多了,自家院里种的鲜花越开越靓丽,就拔腿返回家乡,重新成为县里最大电池企业的员工。
(1)造成芬娣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2)芬娣选择返乡主要是源于该县选择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1分)请写出这一发展道路的内涵。(3分)
(3)芬娣由“离乡”到“返乡”的经历,对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何启示?(4分)
21.以案说法是学习法律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某初中法律学习兴趣小组成员小王搜集的案例:
案例一:2011年6月8日,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备受关注的“毒血旺”案。法院当庭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被告人郑某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5万元。
案例二:2008年6月22日,福绵管理区新桥镇旺村学生与同镇霞山村朝荔自然村学生因游泳引起打架,进而引发了一起致人死伤的宗族械斗。案件发生后,原本和睦相处的两村关系马上降温,几年来,两村村民互不往来,小摩擦不断发生。该案经玉林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后,双方当事人均不服,向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于2010年7月2日发回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在重审期间,在主办法官和法庭领导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调解,双方当事人于2011年1月18日达成了附带民事部分的调解协议,两村村民代表在签订协议后握手言和,两村终于冰释前嫌,重新和好。
(1)小王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取上述案例?(1分)
(2)郑某生产、销售有毒食品违背了市场交易什么原则?(1分)侵犯了消费者哪些合法权益?(3分)
(3)上述案例是如何体现法律的作用和功能的?(6分)
22.2011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引起同学们的热议。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建立班级论坛,围绕“回眸‘十一五’辉煌成就,展望 ‘十二五’宏伟蓝图”这一主题进行讨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
版主发帖:“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同学跟帖:(1)请举出两例“十一五”时期国家实施的重大惠民政策和措施。(2分)
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