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地区2013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考试!希望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有四大题,24小题,总分150分(含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组成。答案请用0.5毫米及以上的黑色墨水笔书写在“答题纸”的对 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请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上填写学校、姓名、试场号、准考证号,不要遗漏。
祝你成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这是一个充满(xiá)__(1)__思的季节,每一片土地都在(yùn) __(2)__酿一个季节的故事,每一页绿芽都在萌发一个蓬勃的希望。这个季节,满目春色,你会忘记流年的沧桑。流动的乐章,让飘零的容颜焕发(xuàn) __(3)__目的光彩;盎然的绿意,让混浊的目光随春光流转灼灼闪亮;飞舞的歌声,让日益迟(dùn) _(4)__的灵魂轻灵自由……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蒹葭苍苍,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3)锦江春色来天地, ▲ 。 (杜甫《登楼》)
(4)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鱼我所欲也》)
(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7)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把现实与梦境结合起来,抒发诗人壮志未酬,饱含慷慨悲壮之情的句子: ▲ , ▲ 。
3.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7分)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2
A.《陋室铭》《马说》和《小石潭记》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韩愈和柳宗元,他们都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
B.杨修、香菱、吴用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三国演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水浒》。
C.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D.《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其中《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阅读下列名著中的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他想不到做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拉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件事……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
【乙】“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2)【甲】段中的“他”是 ▲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的最大梦想是 ▲ 。(2分)
(3) 【乙】段出自小说《 ▲ 》(填作品),这是女主人公在果园的七叶树下对 ▲ (填人物)说的,表现了女主人公 ▲ 的精神。(3分)
4.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让我们一 起“走进国学,分享智慧”吧。
【诵经典华章】经典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2分)
《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相近的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扬国学精神】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原创一条宣传语。要求宣传语中含有“经典”一词。(3分)
示例:(1)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成长。(2)用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
【晒百家观点】对于“学习国学经典”活动,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国学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应该要广泛阅读;但也有人认为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应该要多都流行作品。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3分)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4分)
幸福的柴门
⑴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金碧辉煌的大门,我们没有理由停下脚步。但假如通住幸福的门是一扇朴素的简陋的甚至是寒酸的柴门,你可会收回叩门的手?
⑵以我辈俗人之见,高贵而矜持的幸福女神,怎会只是一个装束平凡的女子?怎会居住在简陋的柴房里?哲人说,真理都是最朴素的。不但真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如此,因为其本身的价值,它们不需要任何装饰,譬如爱,譬如幸福。而人的不幸在于:因为幸福的简单,我们与它擦肩而过时,却总是对面不相识。
⑶简陋与贫寒不是幸福的敌人,而是幸福最肥沃的土壤。孔子评论和赞美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家境贫困,居于陋巷,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他当然是贫寒的,或许也该是不幸和不快乐的,因为人们往往把物质的享受当作幸福。要知道,幸福的标准有很大的弹性,它随一个人欲望的大小而不断伸缩。欲望越大,它被拉得越长,幸福的标准也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因为心灵的满足,颜回只要能吃得上,喝得上,他就充满快乐和幸福,这是种简单的快乐,是一种真正的幸福。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颜回箪食瓢饮也能不改其乐,为什么梭罗甘愿忍受瓦尔登湖畔的寂寞,为什么 ▲ 。
⑷人生真正的幸福,只存在于一种简单清静的生活之中,世俗富贵奢靡的生活足以扼杀人的幸福。蒂克曾写过一篇意味深长的童话,叫做《金发的艾克贝尔塔》。孤女贝尔塔在森林中迷了路,被一位巫女收留,巫女有许多珍宝和一只会说话的鸟儿。后来,贝尔塔不甘林中生活的单调寂寞,盗走巫女的珍宝与神鸟,回到俗世红尘之中。靠着盗来的珍宝,她过着奢华的生活,而那只鸟自从离开了森林,却惆怅不已,每天唱着一支名为《林中静寂》的歌,其哀伤催人泪下。贝尔塔不堪忍受鸟儿的折磨,杀死了鸟儿,自己也一同被毁灭。人们常常只知道享受丰足的物质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却不知不觉地在对物欲的追逐中迷失了生活的真谛。
⑸每个人都在寻求幸福,可有多少人看见幸福女神正向自己招手呢?其实,幸福女神是最随和最慷慨的,看到眼前这扇柴门了吗?放下一切贪欲妄求 吧,打开它,你就会发现,幸福女神正向你绽开最迷人的微笑。
5.根据本文内容,填写以下空 格。(4分)
在本文中,作者 认为:通往幸福的门不是一扇金碧辉煌的大门,而是一扇 ▲ ;幸福女神并非高贵矜持,而是 ▲ 。
6.文中第⑶、⑷段举颜回的例子和金发贝尔塔的例子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
7. 阅读第⑶段,结合相关人物,在横线处再补充一个恰当的事例。(3分)
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颜回箪食瓢饮也能不改其乐,为什么梭罗甘愿忍受瓦尔登湖畔的寂寞,为什么 ▲ 。【参考人物】陶渊明 刘禹锡 苏轼
8.阅读本文后,你必定对“什么是幸福”有了新的认识,请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3分)
▲
(二)(16分)
相思 李娟
①清晨,当金色的阳光洒满小院,奶奶说要去看望姨奶奶,自然就会去小卖部买几包点心。
②小卖部是村里最令我心仪的地方。高高的木柜台里站着一位阿姨和一位好看的大姐姐,大姐姐穿一件白底红花的上衣,爱笑,露出一排糯米般的牙齿。白皙的脸颊上有一对酒窝,春意荡漾。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泊着一对黑葡萄。两条乌黑乌黑的大辫子,直垂在腰际,麻花辫子的发稍上扎一对粉色蝴蝶,腰身细细的,她每一次转身的样子极好看。村子里打麦场上放电影,我觉得电影里那首歌就是唱给她的: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我以为她就是那个毛眼眼的姐姐。
③奶奶说,称一斤酥饼,一斤点心,我就听得心花怒放。
④酥饼被大姐姐用夹子整齐摆放在棕色的粗纸上,再称上一斤白皮的点心,点心上缀着小红点,如同白胖胖的小娃儿额上贴的小红点,无限喜气。酥饼圆圆的,点缀几颗黑色的芝麻,像一张长着雀斑的小脸,可爱,可亲。咬一口香甜酥脆,唇齿留香。她铺好两张棕色的粗纸,粗纸上隐隐有麦秆,粗糙,原始,朴素。一层层的酥饼堆放成四方的宝塔形,然后在粗纸外包一块方方正正的红纸,大红底子上写着黑色的福字,透着俗世生活的喜庆和美好。姐姐头顶挂着一卷的草绳,草绳就在她白蝴蝶般的手指中飞快地缠绕着,灵巧而神奇,在我眼里,她像是个魔术师,一瞬间就包好了点心。我的头刚高过柜台,手把着柜台,踮着脚尖看着点心,嗅着一股淡淡的甜香,忍不住直咽口水。
⑤奶奶掏出雪青色的手帕,小心翼翼地一层层打开来取钱。大姐姐收好钱,也不数,她头顶横着一根铁丝,上面常年挂着一个铁夹子,她将钱夹在铁夹子上,手臂一挥,只见一道优美的弧线,“呼啦”一下,夹子就到了阿姨的头顶,整个过程酣畅淋漓,洒脱流畅,一气呵成,那么美。
⑥我拽着奶奶的衣襟,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姨奶奶家不远,就在邻村。田野里玉米长的比人还高,像一道绿色的屏障。玉米吐着金黄的胡须,豇豆开满淡紫色的蝴蝶花,像一群爱说笑的小丫头,凑在一起,吱吱喳喳说个不停。黄瓜爬上架子,穿着嫩黄色花裙的花儿招惹来一群群的蜜蜂围着她们跳舞。田埂上偶然会见到一两个金黄的大南瓜,胖墩墩的,像隔壁的二胖吃饱了正躺在地上睡觉呢。我跟着奶奶的小脚,盯着她手里的两包点心,包点心的粗 纸隐隐渗出油来,越看嘴里越馋。心里盼着快到姨奶奶家,就可以一饱口福了。我一边走路,手一刻也闲不下来,一会拔一朵淡粉色的打碗碗花,一会摘一朵紫色的牵牛花,奶奶看见我摘打碗碗花,就训我,小祖宗,快扔掉,摘了会打掉饭碗的。
⑦现在,在街上的西饼店里,形态各异的点心规规矩矩躺在精致的盒子里,盒子上扎着粉色的蝴蝶,像是穿着纱裙的公主。可是,我却无限怀念包着粗纸写着福字点心,有一点俗,却俗得那么美。它像一位小家碧玉,朴素,干净,温 馨,它不解风情,不施粉黛。似贾樟柯电影里的小街,电线杆,昏黄的灯光,斑驳的矮墙上刷着标语,高大的梧桐树和白杨树哗哗地唱着歌,充满质朴与温情,我仿佛回到我童年的小街。
⑧一天,在一家西饼店看见一盒龙须酥,洁白的银丝盘结在小盒子里,犹如老妇人头上的发髻。盒子上竟有两个字:相思。买来咬上一口含在嘴里,丝丝缕缕,长长短短都是相思。它香甜酥软,甜的有些腻人,而且香料 的味道太重,远不及我童年吃过的点心。含着它,就看见奶奶颤颤巍巍迈着小脚,走在田间的小路上。路的两旁是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庄稼,虫声唧唧,花草缤纷。她手里提着两包点心,风吹起她满头的银发,我望着,望着,看她渐行渐远,再也看不见。泪湿了眼角。
(选自《品读》2012年第1期)
9.本文以“点心”为线索展开叙事,请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字(动词),补全情节。(3分)
小卖部,探姨婆__▲__点心----乡间路,__▲__点心心里馋----西饼店,吃酥饼_▲___点心
10.本文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我的头刚高过柜台,手把着柜台,踮着脚尖看着点心,嗅着一股淡淡的甜香,忍不住直咽口水。[来源:学科网]
▲
11.第7段中,作者说“包着粗纸写着福字点心,有一点俗,却俗得那么美”,既然“俗”,又何来“美”?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4分)
▲
12.在传统文学中,“相思”往往用来表现男女间的爱慕思恋之情,但本文作者却赋予其更为丰富的情感意蕴,请细读末段,并结合全文说说你体会到了哪些情感。(5分)
▲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5分)
舟上 徐照
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来源:学科网ZXXK]
13.徐照是温州诗人,他与徐玑、翁卷、赵师秀诗风相似、旨趣相投,而且字号中都有“灵”字,人们称他们为“ ▲ ”。(2分)[来源:Zxxk.Com]
14.诗中描绘了小船逐潮、江畔人家、晓光侵月、 ▲ 等江南常见的景致。(1分)
15.“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中的“贪看”、“不知”表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2分)
▲
(二)(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曾益其所不能 ( ▲ ) (3)人恒过,然后能改( ▲ )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不为苟得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9.《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 的话做简单说明。(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