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安徽高考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安庆三模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来源:2exam.com 2015-4-24 16:15:51

2015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D(改变范围,将原文“不存在”改变为“不大可能存在”。)

2.3分)B(A项,顺序颠倒,错在“从……入手”,应是从“具体解释代沟概念的内涵”入手;C项,关系错误,错在“内容并列”,应是总分关系;D项,无中生有,错在“并分析了出现这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

3.3分)D(曲解文意,错在“米德指出”,原文是说米德所论现象在中国出现。)

4.3分)A(周旋:交际应酬,打交道。)

5.(3分)D(“所”字结构,……的东西。A.助词,的/取消独立性,无义;B.假设连词,那么/顺承连词,那么;C.介词,从/介词,被。)

6.3分)C(错在“表明自己对刘邦和萧何制定律令的不屑态度”,原文信息是欣赏刘邦、萧何制定法令。)

7.10分)

1大凡国家赦免宽的恩典,惠及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宥”“及”各1分,大意1分,3

2如果涵养福气能延长寿命,那我向来没做过坏事;如果做善事都没有,那去乞求什么福呢?(“延”“素”各1分,大意1分,3分)

3珍惜贵物而割(分让)威权,宝物更贵重;不为爱护老百姓而削弱法,法律比老百姓更(值得)珍爱(“分”“亏”“爱”各1分,大意1分,4分)

参考译文

贞观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天下无知的人多,聪明的人少,聪明人不会做坏事,无知的人却屡屡触犯法律。大凡国家赦免宽恕的恩典,只是惠及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古话说:‘小人的幸运,就是君子的不幸。’‘一再赦宥罪人,好人都不想再发表意见了。’凡是‘保养稂莠之类的杂草,就会伤害到田中的禾苗,将恩惠施予奸邪的人就会伤害好人’。从前‘周文王制定刑罚,对触犯刑罚的一概不予赦宥’。还有蜀先主刘备曾对诸葛亮说:‘我曾和陈元方、郑康成往来,常听到他们讲说治乱之道,他们已经讲得很齐全了,但从来不曾讲到赦宥。’因此诸葛亮治理蜀国,十年不赦,而蜀国大治。梁武帝每年几次赦宥,终于导致倾覆败亡。这种谋求小仁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大仁的损害,所以我取得天下以来,绝不颁发赦令。如今四海安宁,礼义盛行,特殊的恩典,数不胜数。只怕赦宥会使无知的人常存侥幸之心,只想犯法,而不能改正过错。”

  贞观十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国家的法令,一定要简约,不可以一个罪名定很多种处罚条令。条款太烦琐,官员不能够完全记清楚,反而会生出许多奸诈的事端来,如果要开脱犯人的罪名,有人就会援引从轻的处罚,如果要把罪名硬加到别人头上,就会用从重的处罚。这对国家的治安非常不利。现在,我们应该仔细审定条款,不要使各条款之间互相牵连。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皇帝诏书的格式,如果不固定,恐怕会滋生出许多奸诈行为来。《周易》说像出汗一样发号施令意思是说皇帝的诏书,像汗水流出身体,一旦发出就不可收回。《尚书》说谨慎地下达命令,命令一出就要坚决执行,不可反悔。汉高祖时,国家并不富裕,萧何也是由小官起家,可制定出的律令,都整齐划一。如今我们应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不可轻易颁发诏书,格式也一定要小心审定,让它有一个固定的形式。

长孙皇后生了病,日渐危重。皇太子承乾对皇后请求说:“所有的医药都用遍了,现在母后的尊体仍不能痊愈,请奏知父皇赦免犯人,超度一些人入道,以求上天保佑母后痊愈。”长孙皇后说:“生死都是命里注定,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如果涵养福气能延长寿命,那么我向来没做过坏事;如果做善事都没有效果,那么又去乞求什么福分呢?赦免犯人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不过是皇上有意识保留的一种外来宗教罢了。常怕做出有违事理体统的事情,现在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不能按你说的办。”

明君不为至亲危害他的国家政权,关怀国家政权甚于关怀至亲;不为个人私欲改变法令,尊重法令甚于尊重人君;不因为珍惜贵重的宝物而割让分让威权,威权比宝物更贵重;不因为爱护老百姓而削弱法律,法律比老百姓更(值得)珍爱。

8.4分)“字将布谷鸟人格(拟人)化,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字将舂锄人格(拟人)化,好像它明白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转瞬即逝似的,因此要抓紧时间一展风姿2分)这两个词语紧扣春耕期间鸟的活动,既将春天的山乡点染得生机勃勃,又为下文写春耕营造氛围2分)

9.4分)同意(1分)。开头两句用整饬而形象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第三句扣一”字,写诗人沿山路而上,边登山边欣赏,为结尾句通过山田放水声写春耕作铺垫最后一句展现的是山乡农民放水播谷的繁忙景象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呼应,诗人山行欣喜之情得以抒写(2分)。总之,末句卒章显志,是全诗主旨之所在(1分)。(如若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0.6分)(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或: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每句中不得出现错别字,字数不得随意增减,否则该句不得分。)

11.(6分)①开端:景影让房给儿子结婚,自购二手房并喜欢上外墙爬满地锦的绿色二手房。②发展:景影向政府提交推广培植地锦的报告,不料从社区传来要清除地锦的消息。③高潮:景影拒绝清除自己住房的地锦,坚守自己的绿色生活,不惜与对方诉诸法庭。④面对社会舆论和亲人(儿子和儿媳妇)的劝说,景影做出了无奈的选择。(注意小说体裁的特征;答对一点得1分,结构完整1分,语言通顺1分。)

12.(4分)①内容上:表现地锦的四季之美;构成景影夫妇活动的环境和背景。②结构上:承接上文揭示景影夫妇喜欢二手房的原因;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或:引起下文)。(答对一点得2分。)

13.6分)①为官清廉,上下班不要单位司机接送,搬家、安家没人知道,儿子结婚自己让房。②乐观开朗,家庭生活充满情趣。③生活理念绿色,撰写报告推广培植地锦。④为人正气,拒绝清除自家房子地锦;面对现实,心灵痛苦却又无可奈何。(6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14.8分)〔答案示例〕

①呼吁绿色生活意识。小说中景影喜爱地锦,然而他家的地锦却难逃被铲除的命运。小说意在用他的不幸遭遇来唤醒人们绿色生活与诗意栖居的意识。

②谴责公众舆论暴力。景影坚守自己的绿色生活,拒绝铲除自家地锦,反抗社区的错误做法,但他面对公众舆论却无可奈何,不良舆论也是一种暴力。

③批评官场恶劣风气。讽刺当下某些地方社会生态不健康,上级领导随口一句话,下级领导就奉若神明,社会生活一刀切,本文中清除地锦参加评选即为例证。

④暴露清官难做实事。小说中景影是个清官,儿子结婚只好自己让房。他为人正直,敢于反抗长官意志,但他最终还是屈服于环境,可见清官难做。

8分,答对一点得4分,观点2分,分析2分。)

15.(3分)D(A.暴躁;B.赝品;C.影碟 。)

16.3分)C(百孔千疮:形容破坏得很严重或弊病很多。也说千疮百孔。不合语境。)

17.3分)A(B.成分残缺。“分成”后面应加入“阶段”之类的词语;最后分句缺主语〈“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C.搭配不当,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D.不合逻辑,“出版物”包含报刊、杂志,三者不能并列,可把“一切”改为“其他”。)

18.4)〔示例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依然沉着坚定;

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电闪雷鸣依旧仁厚宽容。

每句2分。句式、修辞各1分。

19.5分)买家在卖家网站上下单购物;②卖家网站跳到支付页面付款;③买家填写卡号、姓名等信息;④速汇通向卖家反馈买家付款情况。(四个步骤的关键词分别为“下单”“付款”“信息”“反馈”,各1分,语言通顺1分。)

20.6分)

   特点:开放性和包容性;内生性较强;追求和谐。(每点1分,3分)

依据:皖江地区开发早;与齐鲁文化等交融;与九华山佛教文化等贯通;皖江地区和皖江流域的开发。3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21.60分)参照2014年安徽卷作文评分标准。(略)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