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驾驶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证员 地图 专题内容 考试资讯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北京高考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辅导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北京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日前出台

来源:北京考试报 2013-1-4 13:46:58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安京京)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北京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日前出台。从今年起,凡符合一定条件的本市随迁子女参加中职校考试录取;从明年起,符合条件的本市随迁子女可参加高职考试录取,也可选择借考高考。

  自2013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3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3年,其随迁子女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初中3年学习年限的,可参加本市中职校的考试录取。

  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和学习涉农专业等符合相关规定的学生享有北京市中职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学生从中职校毕业后,可按有关规定参加高职的考试录取。

  自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其随迁子女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在京参加高职的考试录取。学生从高职毕业后,可以参加优秀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推荐与考试录取。

  自2014年起,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及合法稳定住所,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选择在京借考高考。北京市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经学生户籍所在省同意后为学生提供高考文化课在京借考服务,学生回户籍所在省参加高校招生录取。

  凡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其随迁子女均可按照有关规定,和户籍学生同等待遇报名参加北京市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高等教育、开放大学的考试录取。

  《方案》指出,北京市将在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抓紧研究与之相挂钩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并争取在2013年出台,符合规定的随迁子女可在京参加中考、高考。在出台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办法之前与新办法出台3年内,为随迁子女升学提供多样化过渡期考试途径。

  市教委表示,会坚持积极稳妥、整体推进,充分考虑北京市作为特大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整体规划未来北京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尽可能地通过不断增加教育资源来逐步缓解升学压力,努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北京市中考高考录取总体比例不受影响。

  据悉,该方案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就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居住、社保和随迁子女就学情况展开了深入调查,广泛听取了高校、中小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等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网络媒体和接待上访等方式,充分了解各方面的社情民意,结合北京实际进行了认真研究后,最终形成的。

  据统计,2012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非京户籍学生41.9万人,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40.9%,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学习的比例达到74.7%。市级财政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