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6月7日11时40分讯(记者 任思聪 杨涛)今日上午11时30分,2014年重庆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今年,重庆高考作文为材料作文,要求考生阅读材料,再根据要求作文。
作文给出的材料是: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 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有专家解读说,如果说2011年情有独钟传递了生命的热度与理性信念,2012年的拯救冷酷工人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2013年的大豆彰显了思维的创造性。今年的“玻璃碎片”还体现了责任与关怀,宽容与原则。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2个主要特点,1个是材料丰厚,便于挖掘。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与挖掘,关爱与责任、善良与责任、尽职与原则、生态环保等,这个材料有叙述、对话、起伏、冲突,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
2014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为材料作文。 记者 任思聪 摄
巴蜀中学考点,考生参加完语文科目的考试,走出考场。 记者 李文科 摄
一考生满脸轻松走出考场。 记者 李文科 摄
相关新闻:近5年重庆高考作文题
2013年:
关键词:材料作文,以大豆为题材。
材料内容: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2012年:
关键词:材料作文,折射小人物关系。
材料内容: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2011年:
关键词:话题作文,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作。
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2010年:
关键词:命题作文,题目为《难题》。
2009年:
关键词:命题作文,题目为《我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