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简章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招生简章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 2014-5-19 17:51:59

2014年安徽医科大学招生章程

 一、学校全称:安徽医科大学

二、办学层次:本科

三、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四、办学地址:校本部: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邮编:230032;南校区:安徽省合肥经济开发区翡翠路15号,邮编:230601

五、录取规则及要求:

1.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最新文件和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精神执行,实施招生工作“阳光工程”。

2.以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原则,以考生高考成绩为依据,从高分到低分,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3.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加分进档。

4.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按各省份平行志愿投档原则录取。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严格按照考生报考学校志愿先后录取。即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如第一志愿不满时,再考虑第二志愿考生,以此类推。

5.我校录取按 “分数优先”的方式进行录取。对所报专业均不能满足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可随机调剂至录取计划未满的专业。总分(含加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英语成绩较高的考生。

6.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对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必测科目等有报考等级要求的,按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有关报考等级要求执行。

7.考虑到我校外语教学资源的配置情况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及以后就业,建议非英语语种考生不要报考我校。

8.高考成绩要求:考生各科目成绩一般要求达到及格线,不要求加试其他科目。

9.考生健康要求: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关于医学类学生体检的要求为依据。对色盲、色弱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

10.我校各专业不受男女生比例限制。

11.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各有关专业的专业方向详见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报考指南及我校招生网,请考生报考我校时务必注意自己报考专业的备注。

六、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 “安徽医科大学”,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

七、学费标准:均按照安徽省物价局、安徽省财政厅和安徽省教育厅核准的标准执行。收费标准如有变更,以安徽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最新收费标准执行。。

八、联系方式及网址:电话:0551-65167746(兼FAX)、65165542(兼FAX),

招生网址:http://zs.ahmu.edu.cn/ , E-mail: ahmuzsb@163.com

九、以上内容如有变动,以教育部、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最新文件为准。

安徽医科大学招生专业介绍

法学(本科类)

(医事法学方向)

本专业学制四年,系安徽省第一个获教育部批准的以医事法为专业方向的法学专业,2004年首次招生。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基础,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特别是在医疗卫生、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务等机构从事法律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的复合型法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法理学、宪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医事法学、卫生法学、医疗法律实务、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课程,实习半年。毕业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生物科学(本科类)

生物科学

本专业学制四年,主要培养从事生物学教学、研究等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适于报考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也可到与生物学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及其医学主干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及相应实验课程。

完成学业并符合条件毕业时授理学学士学位。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类)

四年,2009年开始招生,培养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信息及医学仪器领域内有关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智能控制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并掌握一定的生物学与医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

就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医学仪器、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以及其它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维护与维修、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开设课程有生物力学、生物控制论、激光医学、计算机图形学、信号与系统、医学成像技术及处理、医学影像设备学、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检验分析仪器、医用仪器原理与实验、医学模式识别等。实习半年,毕业后授工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本科类)

临床医学(本硕连读)

本专业学制七年,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达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水平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能掌握较坚实的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独立担任临床工作,从事临床医学实践工作能力;具备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危急病症的能力,了解和掌握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并能进行初步处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熟练地听、说、读、写英文资料,能用英文撰写病史和论文,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把握本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适应未来国际医学科学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

本专业近年来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先后与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开展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目前已有四十余名同学在攻读博士学位。

本专业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医学心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循证医学等。实习三年(通科实习一年,定科实习二年),毕业后授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

临床医学

本专业是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制五年,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需要、适应终身教育的高级医学人才。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处理一般疑难急重病症;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阅读一种外文专业书刊;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管理机构、药品生产及营销机构工作,还可在医学教育和科研机构就业。

本专业主要开设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等课程。实习一年。毕业后授医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方向)

本专业学制五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能独立从事临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教学以及临床科研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临床康复专科的业务工作,能独立进行临床常见伤、病、残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可以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医学科研机构、体育卫生单位、康复设备和辅具生产营销企业以及健身康复机构等单位工作。

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课程。其中康复医学相关课程有残疾学、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等课程。实习一年。毕业后授医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 (精神医学方向)

本专业学制五年。精神医学旨在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奥秘,促进人类的精神健康,是主要研究人类各种精神疾患、心理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培养能从事精神医学或精神卫生工作的临床医师。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及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全面的临床诊疗技能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处理常见的精神疾病、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及相关疑难急重症。就业方向: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临床和保健机构、脑科医院、医学心理中心等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干课程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精神病学、儿童精神医学、老年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实习一年,毕业后授医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临床病理方向)

本专业学制五年,2007年开始招生,培养基础知识雄厚、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病理学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作出病理诊断;对疑难和少见病例的确诊提出进一步检查意见;能为临床和医学科研工作需要提供相应的病理技术支持。

就业方向:设置病理科室的医疗卫生、教育或科研机构,医药卫生管理机构,相关医疗器械生产技术企业及营销机构。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课程外,还开设诊断病理学、病理学技术等专业课程。临床实习八个月,临床病理专业实习十个月。毕业后授医学学士学位。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