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满分作文 - 正文
高考首页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4高考作文真题预测及满分范文:常怀敬畏之心

来源:2exam.com 2013-11-18 20:48: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议论文或散文。

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2008年9月5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

其实,不仅是干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万物,敬畏祖国民族,敬畏父母师长-----这样才能使我们内心淡定宁静,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就敬畏之心,你有什么想法,有过怎样的感悟,请以“常怀敬畏之心”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思路

1、题干审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议论文或散文。”

题干告诉我们这是材料作文,文章立意必须源于材料。题干还规定了我们必须写议论文或散文。

2、材料的审读

这次作文采用“材料+标题”的形式。通常材料是作文立意的触发点,标题约定了我们文章的体裁、话题,而导写则对我们的思考具有着重要的提示指向作用,因此考生务必仔细审读。

从本则材料看,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以下信息:①内容:“要常怀敬畏之心”。②敬畏对象:“历史、百姓、人生……”;主体:“干部”、“每个人”。③敬畏的结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充盈、宁静,兵灾行为上有所戒惧和节制”。④意义:“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3、导写的审读

就敬畏之心,你有什么想法,有过怎样的感悟,请以“常怀敬畏之心”为题作文。

这个导写有两个指向,一是你的想法与感悟,而是规定了文章题目《常怀敬畏之心》

三、材料库

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应该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法纪和职业,以及自然和社会规律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敬畏之心具有自省与自律作用,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对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孟子者,也要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以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

中国古代有一种天能“赏善”而“罚恶”的观念和信仰,这一信仰在孔子以前非常重要,在孔子以后也长期流行于民间,如同敬鬼神的传统一样。但这不是对某一具体的神,如山川土地之神的信仰,而是对最高神即天神的信仰。民间所信仰的天神似乎是人格化的,人的一举一动天神是能够“看”得到的,就是说,天神是有意志的,天神的意志就是使人作好事而不作坏事,作善行而不作恶行。人如果作了好事,天会行赏;人如果作了坏事,天会惩罚。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永远不能穷尽,永远不能达到“终结”真理的一天。在人与自然界之间,除了认识关系之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关系。因此,对于自然界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不能仅从认识时去考虑,,即不能只是如何认识而制服之,还要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去对待,要从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和谐的价值意义上去考虑。这样,人类不仅能够完成德性,“参赞化育”,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能够从某些异常现象中进行反省,保持警惕,始终不忘对天的敬畏,而不致作出愚蠢的事,否则,很可能受到“惩罚”。

没什么比“敬畏之心”更珍贵的

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9月5日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开学典礼上指出,坚持以德为先,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9月6日《人民日报》)

古往今来的执政者都十分强调敬畏之心。例如,康熙皇帝有一次对大臣们说:“人主势位崇高,何求不得?但须有一段敬畏之意,自然不至差错。”(张梫《康熙政要》卷一)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既是人民的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需要。

对领导干部个人来说,没什么比“敬畏之心”更珍贵的。你要保持自己的操守,避免少犯和不犯错误,那就必须严于自律,有一种敬畏之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除了要敬畏历史,敬畏人生,还务必做到敬畏百姓,敬畏权力,敬畏法律——

要敬畏百姓。据《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在他看来,“当君王的要把老百姓当作天。老百姓拥护支持你,国家就能安定昌盛;老百姓责怪背弃你,那国家就很危险,就要灭亡了。”周成王向尹逸请教对待百姓应注意什么时,尹逸回答:“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向》卷第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伟力蕴藏于民众之中。领导干部如果无视和背离民众,不关心民瘼,必定会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翻船落水。

要敬畏权力。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是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为民服务,也可以用来营私牟利,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权力的本身虽可称道,可当它高踞宝座的时候,已经伏下它的葬身基础了。”(《克里奥兰纳斯》)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勤政为民的工具,而不是用来耀武扬威、争名夺利的手段。官到无权(指私权)乃是正。倘滥用权力,不仅会导致腐败,而且也会葬身自己。因此,领导干部只有敬畏权力,坚持为人民掌好、用好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要敬畏法律。韩非子说:“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法者,天下之公器,是制约规范人们行为的准绳。国无法则不立。清代诗人杨如谷就曾致信勉励当县令的好朋友孙超恒:“法令奸胥畏,心清案牍稀”。不以私害法则治。可见,崇尚敬畏法律,秉公执法,对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对自身的进步,意义非同一般。有道是:“畏法度者最快活”。领导干部只有知法、懂法、守法,才能依法行政,自由生活。倘若凌驾于法律之上,视法律为儿戏,乃至知法犯法,为所欲为,那么,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失去人生的自由。

敬畏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心理素质。一个人的敬畏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和注重自身涵养的必然产物。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对百姓、权力、法律等有没有敬畏之心,关系到有没有党性原则的大问题。大凡有敬畏之心的领导者,一般都能自知之明,自我加压,自觉摆正个人与百姓、个人与权力、个人与法律的关系,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那些势利小人,那些党内的腐败分子才与此相反,以至刚愎自用,忘乎所以,胆大包天,最终跌得头破血流。这方面的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取。

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

最近,笔者所在地一位领导同志在与新提拔领导干部任前谈话时说:“作为领导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对自己岗位的权力有一种敬畏之心,时刻警惕权力的滥用。”

的确,“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只有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才能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否则,就可能在人情世故的纠缠中,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进攻中,丧失原则,滑向腐败的泥潭。以往有些人用权不敛,以权谋私,就多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

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权力的神圣,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就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和为之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都不能偏离正确的轨道。

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时刻恪守权力的边界。许多事实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边界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能否以法治权、依法办事,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权力的重要标志。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成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模范,既要敢于依法行使职权,推动各项工作,又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制度办事,自觉用程序规范权力、约束权力,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就要敬畏来自各方面的监督,随时纠正行使权力中的不敛不公之处。每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负有主要责任的“一把手”,都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执政活动的评论和反应,真诚善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情、合理、合法,尤其要防止以权谋私等现象。

对权力有敬畏之心,说到底就是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确保“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不但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子,当好人民的公仆,尽心竭力为人民谋福祉,而且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广纳群言,集中民智,科学决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公共权力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要教育学生常怀敬畏之心。

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品质的缺失,是导致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增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面对学生实际,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的技能人才,笔者认为,有必要教育学生常怀敬畏之心。

一、教育学生敬畏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其学识和水平包括道德品质和人生阅历都比学生丰富,教师的职业道德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爱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与进步是其天职,因此,教师值得学生敬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亦或是帮助其矫正其不良品行,或者是化解其思想中的困惑,对于学生来讲,都值得信赖。当然,作为教师,也要从“爱学生”出发,为人师表,垂范师德,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值得学生学习效仿。另外,对于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不仅要“严”,而且要有热心和耐心,这样,学生也才会“敬畏”教师。

二、教育学生敬畏法纪

法纪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个人的保护,法纪之于人,正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与汽车,虽然它不时要我们停车等候,但保证了道路畅通和我们的安全。一个人如果无视法纪,就如在十字路口无视红绿灯行车,则容易犯错出事,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必须敬畏法纪,自觉遵守,而不要让它来伤害自己,对学生中不守法纪现象,要加强教育,严格要求,甚至要予以适当处罚,而不能听之任之,否则,便会纵容学生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将来的人生道路。

三、敬畏《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深沉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守则》和《规范》的颁布实施,是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养成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品质均差的中职学生,学校要制定贯彻执行《规范》和《守则》有关办法或细则,将有关要求具体化,让学生明白哪些事确实不能做,从而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敬畏”之心。

四、敬畏他人

同学有缘才相聚,两、三年后各奔西东,要珍惜缘分和友谊,不管是同班同学还是其他同学,要友好相处,即使有些生活、工作、学习上的矛盾,也要心存敬畏,不要恶言伤人,也不要斗力逞强,更不要日后寻机报复,而要相互体谅和谦让,要以“怕”伤了双方的感情来自觉约束自己在矛盾产生后的言行,如若有一时想不通或咽不下这口气的时候,也要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来对待,也可以将有关情况向老师或学校反映,请求老师出面解决。而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也要怀有“敬畏”之心,讲求和奉行家庭美德。对于邻里和同事,则要和睦相处,敬重他们。

五、敬畏自然

人类是自然之子,人类生存离不开大自然,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要懂得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不乱丢废弃物品,对能反复利用的东西就要多次使用,对可能造成影响生态和环境的行为应避免,敬畏大自然,是中职学生良好品德中的重要内容。

总之,“天不怕,地不怕”的自然个性的张扬,在现在中职学生中大量存在,这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我们有必要教育他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学会自省和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和技能人才才会变成现实。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