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高考状元 - 正文

 
湖南名状元获武术加20分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6-30 【字体:小 大】
湖南2010年名状元获武术加分

 

武术测评主观性太强

武术项目测评,曾在今年的3月21日闹出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据《长江日报》报道,3月21日,在湖北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测试时,一名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女考生,拳术分数比两名有全国冠军头衔的考生还高,受到现场家长和教练的质疑。

报道说,这名女考生在武术套路的拳术测试出场后,几个招式下来,多名观战教练连连摇头。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练说:“这还不如晨练的老太太。”认为这名女考生踢腿高度连腰部都达不到,整套动作软绵绵,没有一点练武的架势。另外一名资深武术教练边看测试,边点评说:该女生顶多也就是一个刚入门的水平。

然而,拳术测试结束,该女考生以8.8分的高分排名第二,两名曾获全国冠军的考生竟以8.76分和8.7分排在其后。而根据规则,考生通过测试,就能获得高考降分录取资格,这名女考生总分排在前3名,如愿以偿获得资格。

“武术评分的主观性非常强。”湖南省某高校一位体育老师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武术项目属于“评定打分类”,对于武术项目而言,套路占了大部分,拳、棍、刀等都是表演类的,“怎么打分都由裁判掌握,他们说是几分就是几分”。

这位老师说,再加上中国武术流派众多,没法像田径项目那样有硬性指标,所以很容易玩猫儿腻。

事实上,中国青年报2006年在揭露湖南《上千“体育竞赛优胜者”是水货》时,本报记者李斌当时就发现,在转身腾空踢腿的时候,一名将要进行武术测试的女生差点倒在地上。“很快,她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忘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她抓了抓头,望着教练。在教练的提醒和示范下,这名女生总算打完了整套拳,跑到场外,坐在地上喘气。”据教练介绍,这名女生才练了3个月。

正因为“评定打分类”项目容易出猫儿腻,所以,这类项目陆续被一些省市自治区取消,即使保留下来,也减少了加分的分值。

然而,这个项目在湖南仍可最高加到20分。

湖南省某职业学校一位体育老师认为,即使要保留武术这一加分项目,也应该引入更多的技术手段,并保持测评的公开透明,比如,可以全过程摄像,然后公布在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供公众监督。否则,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和高考生态下,很难避免弄虚作假和加分腐败问题的产生。“这个加分项目裁量自由度太大了,现在选拔程序的公信力又非常低,这种情况下,加分项目必然会沦为腐败的通道,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周张:高考加分早该彻底清理了

现在的高考加分,已发展到十分荒唐的地步,名目繁多,有些毫无道理,只要蒙混过关,加分就能到手。对于以公正著称的高考制度而言,这简直是一种亵渎。

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体育项目公示考生名单中,加分人数最多的学校为绍兴第一中学,达55人,其中46人因“三模三电”(即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获得加分。

浙江省高考体育加分名目层出不穷,今年浙江全省体育加分总人数为1002人,“三模三电”项目人数为625人,占总人数的62.4%。“三模三电”已成为浙江中学生体育加分的主体。

在浙江,“三模三电”的比赛相当多,即使地市举行的比赛,只要冠名“全国”两字,一些优胜者就能获得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这就有了高考加分的资格。而“三模三电”项目能够加分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它根本无法与田径、篮球、游泳等项目的体育加分相比。

国内很多省市相继宣布取消“三模三电”加分,是因为它们并不属于身体素质运动类的体育项目,很容易能获得加分资格,相比练其他项目需要常年大运动量刻苦训练的考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然而浙江却仍保持着该项目的高考加分,尽管今年分值从20分降为10分。

如今,高考体育加分已经有悖初衷。2009年浙江参加航模的考生交600元报名费和1.5万元培训费,培训一个月,几乎都可以加20分。这样的丑闻已经不是一起、两起,只要体育加分或其他加分政策存在,总会有人钻空子,千方百计弄虚作假。

体育加分的最大弊端,在于这个政策破坏了高考的公平竞争原则。体育赛场不准有加分的特殊运动员,为什么高考却要给运动员加分?

高考加分不能年年被质疑,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不是教育部门的“内部事务”,高考加分项目必须要经过法律的程序,召开听证会。

笔者认为,高考加分应与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政策全面对接,取消省内加分政策。随着教育体制、招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取消省内加分项目,可以改变以前加分过多过滥的状况,排除一些人为干扰因素,在高考面前,人人平等竞争,公平竞争。

另外,应完善程序,加强监管,以图标本兼治。例如,对加分项目名称冠名“全国”两个字的比赛项目,发证单位必须是国家体育总局,方可认定加分;对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举办的比赛项目,没有各级政府体育局发文及发证的,一律不予作为加分依据。

再有,可规定体育加分者只允许报考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体育加分者是凭着自身体育特长,在高考录取时用10或20的加分,这量化了体育特长的“价值”。如果体育加分者,选择的不是体育类专业,高校录取时应取消其加分资格。你要加分不,那好,你就得读体育专业。

体育加分政策的“好经已被念歪”,它实行20多年来屡屡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钻空子,渐成为影响高考公平的社会热点话题。如何化解体育加分过程中的种种弊端,那就得在体育加分项目、加分分值的确定上,引入听证会;高考加分政策要收归国家教育部,实行全国统一管理;把高考体育加分者的完整资料通过媒体公示,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是最好的监督者。

吴湘韩:该别了,高考加分

一所中学,仅因体育竞赛优胜而获得加分资格的考生就达到了93人,占到了全省该项总名额的1/10强,其中因武术项目测试通过而获得加分资格的达到了31人。许多高考状元同时也是“武林高手”。这样的结果令人惊奇,但更让其他考生感到不快、不平。

武术加分已沦为有钱人的游戏。要想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武术加分,没有几万元的投入是不可能的。而且有的教练或公司与考生家长签订协议:事不成,退1万多元。这么高的收费,真的是“无本万利”。当然,按照潜规则,这么多的钱不可能让教练或培训公司独吞,相关环节都需要打点。但产业化后,组建成公司后,集体打点,成本就少多了。本报记者的调查,虽然没有呈现腐败利益链条的事实,但确给人联想的空间。

这几年,为什么名校的农村生源比例在下降?其中一个原因之一就是加分已成为尖子生的激烈竞争,高分考生大都有加分,在许多省市,“裸考”(仅有卷面分)的高考状元已被有加分的高考状元所取代。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因没有钱上这样昂贵的加分培训班,处于竞争劣势。

这几年,包括本报在内的媒体调查披露了高考加分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专家也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年年在两会上呼吁建言,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也表态说要清理规范。但“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责怪教育部门不作为,可能有点冤。因为教育部门仅是各级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委员会的几十个成员单位之一。而招生考试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机构?一个不是法人的协调机构,连起诉它法院都不会立案的,因为它不是法人。体育、侨办、民委、公安、教育、卫生、文化、财政、监察、发改委等部门都是它的成员单位。这个机构,一年开不了几次会,但每条线都有各自的利益,许多加分就是这些部门利益的产物。笔者曾作为记者旁听过一次某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的会议,一些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就是争取加分项目。教育部门说归说,做归做无论百姓的意见有多大,都不想得罪这些部门。因此,要想彻底清理加分项目,就得解散这个协调机构,明确责任主体。

该清理了,高考加分!该别了,高考加分!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分省高考动态全国综合   北京高考   天津高考   上海高考   江苏高考   浙江高考   山东高考   江西高考   安徽高考   广东高考   广西高考
    海南高考   黑龙江高考   辽宁高考   吉林高考   山西高考   河南高考   河北高考   湖南高考   湖北高考   四川高考   重庆高考
    云南高考   贵州高考   新疆高考   西藏高考   陕西高考   内蒙古高考   甘肃高考   宁夏高考   青海高考   港澳高考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古巴留学
    成绩查询
    福建高考
    录取分数线
    高考状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高考作文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招生章程
    高考试题答案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政策
    新生报到
    录取查询
    高考模拟题辅导高考语文习题   高考数学习题   高考英语习题   高考政治习题   高考历史习题   高考地理习题   高考物理习题   高考化学习题   高考生物习题   高考综合习题
    高校访谈
    招生专业
    高职单招
    福建省质检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复读
    高招诈骗
    港澳台联招
    高中新课程
    高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