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省2014年高考评卷进入第5天。省招生考试院在贵州师范大学的高考评卷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5个高考学科评卷组组长分别对今年我省高考试卷的评分细则和试题特点进行了通报,并根据考生的答题情况给出备考建议。
A语文:绝大多数作文符合题意
点评嘉宾:易闻晓教授语文大组长
现代文阅读和去年一样,融入了古代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一如既往;古代诗文阅读部分更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名篇名句默写部分,以往重在考查学生的背诵能力,今年则要求考生根据作品内容的提示写出相关句子,在背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选考题部分仍然是两个大题,一个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个是应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学生的文学感悟水平和欣赏评价能力,而应用类文本阅读题则更重视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选做应用类文本阅读题的考生仍然占绝大多数。实际上对于文学感悟较好的考生来说,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应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考生答题情况整体较好,但一些现象也值得重视,如古诗文默写部分,学生错字别字现象较多,丢分十分可惜。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母语学习,要特别注意汉字书写规范,加强基础训练。
绝大多数作文都符合题意
作文题是一则关于自然保护区不允许给野生动物喂食的材料,相比去年由四个自然段构成的关于高中同学关系内容的材料,今年作文特点是材料非常简明,字数少,没有统计数据、原因分析等,内容和含义明白清晰,审题难度不大,便于考生上手写作。
从阅卷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考生的作文都符合题意,以人贵自立、抗拒依赖、逆境中成长、爱与害、理性的爱、爱的方式、得到与失去、尊重规律、与自然相处、勿滥用善心、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等为主题,正确认识事物间辨证关系进行综合论述。
今年的作文题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考生进行引领。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怎样的关爱,不仅仅是教育者们应思考的问题,也是值得考生和家长深度思考的问题。除此以外,还可引发“爱要尊重自然规律”等方面的思考。
B数学:文科考生零分率较高
点评嘉宾:游泰杰教授数学大组长
高考数学试题(文、理)题型和内容基本稳定。试题主要变化表现为概率题改为统计题,并与现实生活及社会问题相联系,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获取信息、处理数据、利用结果的能力,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鲜明特征。
从目前情况看,二卷得分有可能超过去年,但得分情况仍然很不理想。
1.文理完全相同的解析几何题并不难,但文科考生却有相当多的人放弃作答,零分率比较高;理科考生得分也很低。2.统计题是文科考生得分超过一半的唯一一个大题,该题的作答不像传统数学题那样要求严格的逻辑推理和灵活的变形、计算,而带有更强的描述性,更切合文科考生的能力特点;但理科考生在试题提供相关公式的情况下得分很不理想,反映出其计算能力需加强训练。3.文科考生零分率比较高的题目多达三个,表现出很多文科生放弃对大题作答,就连相对较简单的三角函数题(第17题)的零分率也较高。4.“三选一”题理科生选择参数方程的比例大幅增加,符合该题较易得分,得分率也较高的导向。但文科生各题选择差异不是很大,有部分考生甚至并未选择。更为传统,更为基础的平面几何题得分很低,选择人数也最少。5.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如概念模糊,公式不准确等等;基本能力也有所欠缺,如计算能力较低,初等函数的求导运算等也不理想。
建议:1.重视对选学的新知识的学习,譬如极坐标、参数方程。2.要强调“概念”就是最基本的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基本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训练。3.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能忽视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要求。4.加强对答题策略的宣传和指导,努力提高得分率。文科生不能放弃对大题的作答,至少应该尝试各大题的第一问。
考生和家长在参观评卷基地。记者申红珊摄
C外语:稳中有变融合教考理念
点评嘉宾:刘瑾教授外语大组长
今年外语评卷语种有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其中小语种有1000多份。
今年英语试题难度相对稳定,稳中又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多年来一直设置在试卷第一部分的单项选择题没有出现在今年的试卷中,取而代之的是设置在第二部分的语篇填空题。这一变化让整个试卷更充分地体现了语篇、语境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也更加突显了英语读写能力的重要性和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根据考生主观题的答题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注意填空题中单词的大小写和正确拼写,以免丢分。如43题,在括号内已经给出提示词(disappoint),考生只需根据上下文填入该词的正确形式,即在该词后面加上ed即可。但不少考生由于粗心,在填入该词时虽然在词尾加上了ed,但把该词的前面部分写错较多,如双写s,单写p,少一个o或a的情况较多,这样就把本不应该丢的分丢掉了。二是在做改错题时,应注意按照题目要求规范改错标识符号。三是多读语言地道的英语文章,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较好的写作能力,并注意在书写作文时做到字迹整洁清晰。
D文综:审题读图能力 考生有待提高
点评嘉宾:杨芳教授文综大组长
第一,强化能力立意,彰显新课程理念。坚持能力立意仍然是今年文综试题的显著特点,试卷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和试题的选择性和导向性,考查角度和观点更加新颖、开放。比如政治的39题第3问,设问模式新颖,要求学生以“理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写一份发言提纲。这种开放性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反映出试题的灵活、开放,不拘泥形式。
第二,关注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特征鲜明。整套文综试题背景材料新颖,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如政治试题涉及雾霾、世界经济论坛、舌尖上的中国、信息消费、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等热点材料。
第三,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整套试卷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如政治的19题培养公民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39题培养学生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概念模糊,答题没有针对性;二是审题、读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原理分析材料的能力较弱;三是有些考生缺乏规范、科学的文字表达能力,书写不规范,部分考生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错别字普遍存在。
建议:一是要注重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培养与运用,重视学习方法的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二是要倡导一种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依纲重本,扎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扩大阅读面,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社会生活实际的关注,提倡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四是要注重对学生正确世界观、历史观以及价值观的引领,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E理综:考查主干知识 突出综合能力
点评嘉宾:陈卓教授理综大组长
一、注重基础,稳中有变。“稳”体现在考查高中的主干知识,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整卷无偏题、怪题,在题目难度上稳中有降,但在能力要求上并不放松。“变”体现在具体的考题中,在素材选择、情境设置、题目设问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设计,如27题采用组合的设问方式,考查了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电极反应式、离子反应及热重曲线等,一道题多方位考查几部分知识点,体现出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二、立意新颖,贴近生活。试题注重加强与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体现新课标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要求,注重在考生所熟悉的经典情境上不断创新,第32题结合山羊性别决定的实例与遗传谱系图,考查考生对基因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应用,命题方式新颖。
三、重视方法,考查能力。重视实验设计的原理、思路和方法,加大对考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如23题“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际考查的知识点是“弹簧的串联和并联”,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就是相同弹簧的并联,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考生需要从情境中逐步获取信息构建物理模型,具备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今后备考的启示:一、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首先是重视课本,课本不但涵盖考试的全部内容,也包含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书本知识吃透、灵活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储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二、转变学习方式。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且题型和考点也越来越灵活,如果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方式学习很难得到高分,应更加注重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加强“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