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不服从是退档主因”
虽然我省采取了模拟投档、主动与院校沟通等多种措施尽可能减少投档考生被“退档”情况的发生,仍有个别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合理等原因遭遇“硬退档”。
据高招录取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被退档的考生中,志愿填报选择“专业不服从”的占到很大比例。甚至有一些考生在志愿中只填报一所院校,只选择这所院校的某一个专业,由于考生所选择专业太过热门,在面对选择同样院校同样专业的高分考生时没有足够竞争力。因此,考生会因为“总分低、所报专业已满”遭遇退档。
在分析今年高招录取中考生被院校退档的原因时,有关负责人指出,“80%以上的退档都是因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志愿不服从调剂。”按照录取规则,如考生因分数原因无法被其所选择的专业录取,又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么本着考生的个人意愿,院校必须将考生档案退回。由于各个专业的最终录取线完全按照计划数和考生填报志愿情况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并无任何人为因素干预,此类退档完全可让考生“心服口服”。
“其他几大类退档原因分别是,总分低退档;身体受限退档,比如体检不合格,体检专业受限,色盲、色弱、嗅觉不合格、身高受限等;其他退档理由有,相关科目成绩偏低、自愿放弃等。”
有关负责人表示,除部分考生因分数不够,虽按照院校既定的投档比例可以投档但最终无法被录取外,其余退档都与考生的主观志愿选择有关。“如有的考生无视院校录取原则,一些院校在录取时按照‘裸分’录取、不承认优惠加分,但考生在选择填报时仍按照自己含优惠加分的高考成绩填报了志愿,投档时因达到了该院校最低投档分而被投出,但在院校录取环节中因只看‘裸分’导致因分低被退档。此类由粗心造成的退档令人遗憾。”
填报应重视专业志愿
据介绍,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时,只注重选择高校,不重视对专业的选择,忽视高校不同专业的录取要求,以致出现专业志愿填报失误,档案投到高校后又被退档。
业内人士提醒考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应注意四方面因素:不要全部填报热门专业;充分利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注意不同专业录取时对相关科目成绩的要求;不要盲目填报因身体条件高校不予录取的专业和自己不宜就读的专业。
据介绍,一般高校对投档至学校的考生专业分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志愿优先,即首先满足第一专业志愿考生,第一专业不满时,再录第二专业,以此类推;二是分数优先,即将所有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不考虑专业填报顺序,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
也有部分院校在分配专业时规定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一院校规定专业级差为2分,院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考生的成绩减去2分,将第三专业志愿考生的成绩减去4分……然后,所有考生一起排序,按分数优先原则确定专业。
相关链接
考生被退档原因
1.总分低,录取额满。2.所报专业已满,不服从分配。3.小分偏低。4.外语语种受限。5.外语口试不合格。6.会考科目不合格。7.体检不合格。8.色盲。9.色弱。10.嗅觉不合格。11.视力不合格。12.身高受限。13.体检专业受限。14.残疾考生。15.异地考生。16.不服从调剂。17.自愿放弃志愿。18.政审不合格。19.面试不合格。20.地区生源已满。21.男生已录满。22.女生已录满。23.其他(当退档原因为其他时,须附加说明)。24.未面试。25.只招女生。26.超龄。27.只招男生。28.档案误投。29.身体条件受限。30.转其他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