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生来说,平行志愿可以增加选择机会、降低填报志愿博弈风险、提高满意程度、减少高分低录情况出现;对于院校来说,平行志愿可以使其揽获相应分数段的考生、减小遭遇“大小年”的概率;同时,实行平行志愿后除了“院校调剂”环节,录取考生的院校其志愿均是考生自主填报的,因此也有助于提高院校报到率……
然而,虽然有着种种此前录取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平行志愿也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在已经结束的本科录取中,有部分考生因各种因素遭遇退档。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由于按照录取程序设置,考生一旦被投档即已享受到平行志愿投档机会,因此,被退档后在本轮录取中无法再次被投档。只能参加这个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个批次的录取。一些考生对自己的退档遭遇提出质疑:退档原因是否合理?有无“潜规则”?对此,2009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现场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退档自高考招生以来就存在,并非平行志愿改革导致”,而且我省今年已经完成的本科录取情况显示,退档主要原因之一是考生挑剔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
“从有招生起就有退档现象”
“投档比例为何不控制在100%?”“平行志愿是不是退档问题的罪魁祸首?”“现有招生制度是否能做到完全规避退档风险?”面对考生咨询较多的这些问题,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指出,“自从有高招开始,就有退档。”“《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意味着专业和计划的比例分配由院校方决定,投档比例也应由院校方划定,“目前执行的投档比例不高于120%的规定是对高等教育法的具体落实。”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投档比例完全按100%划定,院校选生权利难以保障。而高招录取本来就是院校“好中选优”的过程。“退档并不只存在于平行志愿录取中,过去的录取模式照样有退档现象。”据介绍,平行志愿实施前,考生二志愿填报较盲目,而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在征集志愿中填报的二志愿或三志愿更具针对性,命中率和满意度均更高。“平行志愿极大地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试图用解决普遍矛盾的办法去解决个别矛盾是行不通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现有招生录取模式下,完全规避退档风险不现实。
退档风险是正常的存在
今年,我省高招录取首次在本科一批实行平行志愿,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志愿填报的博弈性,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并提升录取质量。“平行志愿的好处人所共知,但这项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个别考生还是有可能面临退档的风险,比如院校要求按110%比例投档,是不是就会有10%的考生可能被退档?”对于部分考生提出的疑问,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石表示,考生和家长都应当明白一个事实,平行志愿改革能最大程度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退档风险。
为了让这一不可规避的“风险”降至最低,省教育考试院和院校都尽最大的努力。由于我省今年在本一批次进行了模拟投档,使院校对我省生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调节投档比例和招生计划。为减少考生因分低被退档情况的发生,比如许多院校的投档比例都已低至105%以内。同时,省教育考试院还“积极与院校沟通,尽可能满足考生的志愿,减少退档。”
高分遭遇退档人数锐减
今年,本科一批首次完全实行平行志愿,一志愿录取计划完成率较2008年提高。从本科一批一志愿发档后的情况可看出,160所文史类招生院校一志愿满额率为94.38%,计划完成率为98.97%,均较2008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197所理工类招生院校一志愿满额率为92.39%,计划完成率为97.41%,前者与2008年相仿,后者较2008年提高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平行志愿在本科一批的推行取得了良好效果。高分考生因填报志愿失误遭遇退档的情况,因平行志愿的推行已大大减少。但这并不表示,退档就不再发生。
数据显示,“在去年的高招录取中,本一批次有3700名考生因各种原因被退档,今年的本科一批计划较去年有所增加,但被退档的考生只有1700名左右。”本科一批录取情况说明,计划增加的同时退档现象却大幅减少了。
“退档人数锐减的原因与教育考试部门同招生院校共同努力有关。”有关负责人指出,为最大可能降低退档考生人数,我省教育考试部门不断加强与招生院校之间的联系和磋商,尽可能多为我省考生多争取录取机会,许多院校也因我省生源质量高在我省增加计划,有的院校甚至将投档至该院校的投档线上的考生“照单全收”。少数高分却被退档的考生往往是因为“非某名校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