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甘肃天水市一中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4-12-25 8:49:25

天水一中2012级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
历   史
命题:伏文辉  审题:张聿军
第Ⅰ卷 (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3.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 形成主要影响是   
A.政权开放      B.商业发展       C.儒学受抑      D.武功增强
5.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现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6.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7.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对外贸易发达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变化
8.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9.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10.智者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下列有关智者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的“智者”是指古希腊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B.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有可能导致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C.他们主张追求功利,反对空谈真理
D.他们开始关注人的主体意识,但不否认绝对权威的存在
11.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弟子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12.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引文中两部著作反映出的思想基础是
A.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B.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C.再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D.人类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了
13.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
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B.否定了君权神授
C.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          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14.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摆脱宗教的束缚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16.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B.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1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18.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丈量土地、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D、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19.“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①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  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1.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
A. 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 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 年到 1899 年,中国人翻译的 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 面的著作,比例为 4:1;1902 年到 1904 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 2:1 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 1912 年到 1940 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 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 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 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 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 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2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须知今后的世界,必成劳工的世界”
C.“打倒孔家店”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2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从材料中不能得出
A.封建伦理道德有阶级性                  B.不能打倒一切传统文化道德
C.旧的家庭伦理观念可以借鉴              D.现代道德要彻底放弃传统道德
25.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26.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关于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27.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            B.实行改革开放   
C.坚定不移地走民主革命道路                D.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
28.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C.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29.“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③“东方红一Ⅰ”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2014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这印证了
A.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
B.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D.梁启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
31.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的出现反映了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梦幻理想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电气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32.用音乐美术特有的艺术形式,用不同流派表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格尔尼卡》    B.民族乐派:柴科夫斯基《天鹅湖》
C.印象派绘画:莫奈《日出印象》        D.现代主义音乐: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3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普遍兴起。这些反思从本质上反映出
A.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B.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恐惧
C.人类对友好的向往                D.人类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34.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材料中所提“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C.英法的反对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35.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主张同美国结盟
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第Ⅱ卷 (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4分)
(3)古希腊哲学家和古代中国人文主义者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分别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7分)
3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理由是他在九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而表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正是在他的建议下,1915年德军在伊普雷战役中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毒气,造成英法联军约15000人中毒,并带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
——摘编自张卉妍主编《一战全史》
材料二  鉴于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的、有毒的或其它的气体,以及一切类似的液体、物体或一切类似的方法,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并鉴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条约中已经宣布禁止其使用;为了使这项禁令成为公认的对国际良知和实践具有同样拘束力的国际法一部分;兹宣告:各缔约国如果不是禁止这种使用的条约的参加国,应接受这项禁令,并同意将这项禁令扩大到不得使用细菌方法作战,以及同意根据本宣言的条款,在缔约国之间相互约束。
——摘自《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
(1)据材料一,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出现的所史背景。它的出现反映了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9分)
参考答案(历史)

1—5  DABAA  6—10  DCCDD   11-15  DDCCA   16-20  ACBBA 
21-25  DDCDD  26-30  CABCC   31-35  CDDDC
36.(1)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
(2)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4分,任答3点给4分)
(3)相同之处:以人为本,关注社会。(3分)
积极作用:西方的人文主义推动了商品经济、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中国古代的人文主义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4分)
37.(1)瑞典皇家科学院:弗里茨•哈伯发明了工业化合成氨法;其发明有利于解决一战带来的世界粮食危机。(4分)
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并鼓动使用了毒气;(2分)
(2)历史条件:战争中使用毒气等所带来的灾难;一战后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日渐高涨;大多数国家已经宣布禁止使用毒气等。(6分)
趋势:制度化、法制化。(3分)
点击下载: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历史考试试题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