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河南新野三高高三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4-12-17 19:37:34

2014—2015学年新野三高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
历 史 试 题
命题人:  2014.12.9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社会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文明行为,追根溯源应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    (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3.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
A.分封制      B.王位继承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4.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是  (    )
A.“大同社会”理想的表现     B.宗法观念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度的反映
5.高一(1)班开展了主题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的活动,张华同学以“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不同点”为突破口,下列能够为张华提供论据的是  (    )
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直面地方对中央的威胁问题
C.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6.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  )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7.针对某一政权成立之初的人员成分,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说:“为天地一大变局”“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该政权是    (  )
   A.西周政权       B.秦朝政权     C.西汉政权      D.唐朝政权
8.西汉开国君臣,刘邦出身自耕农,萧何、曹参出身于小吏。“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挽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当时社会剧烈变革的结果    B.世卿世禄制废除的产物
   C.由贵族政权过渡到平民政权    D.人才只产生于平民之中
9.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
   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削弱封国,集权中央
   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10.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综合下图秦印封泥及所学知识,正确的有    (  )
   ①秦朝设立丞相制度 
②秦印封泥中的文字是小篆
   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④秦朝廷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
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的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  )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进行监督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D.设立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
12.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    (    )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13.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4.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    )
A.层层推荐      B.注重门第   C.唯才是举     D.打击贵族
15.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
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均田制

16.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    )
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17.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别人间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    (    )
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     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       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18.史载:“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这一状况发生在    (    )
A.西周成王时期    B.西汉高祖时期  C.唐代玄宗时期    D.北宋太祖时期
19. 据《旧唐书•文苑传中•元万顷》载:唐高宗、武后时期,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著作郎元万顷等以文词召为翰林院待诏……又密令参预机要,以分宰相之权。因常于皇宫北门候进止,时称“北门学士”。历史上与其身份、地位最为接近的是    (    )
A.中朝官员      B.参知政事   C.内阁官员      D.军机大臣
20.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    )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2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  )
A.中朝  内阁  军机处     B.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御史府军机处     D.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
22.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
23.右图《秀才看榜图》中的描绘内容是明清时期一种常见的社会现
象。主要是因为    (    )
A.四书五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朝廷用考试的方式扩大其统治基础
C.商品经济发展到了较高水平
D.读书考试是做官的重要途径[]
24.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有学者认为此观点用于评价军机处欠妥,最恰当的理由是    (    )
A.军机大臣只掌握军权     B.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C.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   D.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25. 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    )
A.恢复明朝内阁          B.三省六部制度确立
C.军机处设立          D.南书房设立
26.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    )
A.表明英国政府在中国获得进驻公使的特权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2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28. 1842年后香港岛异常拥挤,加之气候炎热和潮湿,疟疾、痢疾和黄疸病流行。香港岛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    (    )
A.当时政府无作为    B.社会发生巨变    C.地域狭小    D.人口众多
29.梁启超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债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惊起民众的事件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31.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
造成学文科者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已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32.太平天国领导层中的先进分子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能反映这一状况的
是    (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
  B.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举得其人,保举者受赏
  C.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D.先与保人议定,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赢其所奉
33.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34.“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对这首民谣的解读正确的是  (    )
①民谣出现于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  ②它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 
③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      ④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非常科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 1913年7月1日,《时报》报道了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问卷要求应考江苏第一师范学校的300多名中小学生写出自己崇拜的人物,结果有孔子、孟子、孙文、颜渊、诸葛亮、范文正、岳飞、王守仁、黎元洪、大禹、朱熹、华盛顿、苏轼、康有为、袁世凯、苏秦、秦始皇、韩信、萧何、司马迁、史可法、卢梭等许多人物。据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
①辛亥革命后,帝王思想有可能受到削弱 
②当时学生的思想认识可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③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④儒家传统思想仍有影响
⑤据此史料得出的结论不能反映全国的状况,是片面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6.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公开号召同盟会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
A. 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 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37. 在研究五四运动时,有学者根据材料一“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夏明钢的描述‘匡济(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 得出匡互生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对上述两个结论,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足    (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论均不能成立
 B.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必须提供更为客观的材料
 C.两段材料都不为一手史料,不具有说服力
 D.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
38.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从中可以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    )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39.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部队工作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内容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由此可见新式军队与旧军队的根本区别是    (    )
  A.代表工农利益       B.战斗力强    C.服从指挥    D.注重战术
40. 20世纪初,陈独秀在其文章中写道:“我们国民……应该有两种彻底的觉悟:国民不能单纯依赖公理的觉悟,不能让少数人垄断政权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而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即以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他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是(    )
  A.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41.平型关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它属于抗日战争时期    (    )
  A.战略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B.战略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C.战略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D.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42.  “冀中名将”吕正操曾在1991年前往美国探望老上级张学良,张学良笑道:“我下野后,你当年在战斗中却获得一个‘地老鼠’的外号。”“当年”是    (    )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3. 右面这幅漫画将高举刺刀、手榴弹和拳头愤怒呐喊的民众比作汹涌咆哮的“巨浪”,背景有闪电划过夜空,整个画面很有气势。作品形象地反映了    (    )
  A.粉碎列强瓜分中国迷梦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宏阔的一幕
B.中国人民反帝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篇章
C.“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画面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曙光喷薄欲出
44.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
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
45.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年6月下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为,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
  B.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统一中国
  C.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
  D.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当时实力弱小,开展北伐必遭失败
46. 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毛泽东所说的“斗争”的实质是    (    )
A.国共两党的斗争     B.内战与和平之争
C. 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47. “中共日益增长的权力的真正源泉,在于其农村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尤其是______,经常被引用来作为中共在农村的力量的基础,它使中共能在那里‘扎根’,而政府对于这种挑战完全束手无策。”文中空白处应填上    (    )
A.武装斗争    B.根据地建设  C.持久抗战    D.土地改革
48.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    )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49.毛泽东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上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敌,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    )
A.贯彻“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   B.统一部署百团大战
C.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组织实施战略反攻
50.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右边的漫画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
意图是    (    )
A.建设民主国家
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
C.独裁内战
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
二、非选择题
51.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秦有左右…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出一些人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   强……这种不断的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下为明代废除丞相制度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1)材料一中“丞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6分)


(2)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汉朝、唐朝、宋朝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8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


(4)综上所述及所学知识,请归纳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趋势。(6分)

 

52.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
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蒋廷黻的观点?(8分)


(2)谈谈你对“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的理解。(6分)

 

(3)概括材料三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 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8分)
 
第四次阶段性历史参考答案
1. B     2. B     3. A     4. B     5. C  6. D     7. C      8. A    9. D    10. D
11. D    12. C    13. B    14. D    15. B   16. B    17. B     18. D
19.A    20. B    21. A    22. C    23. D   24. D    25. C     26.C     27. B   
28. B    29. C    30. A   31. A     32. D   33. B    34. A     35.D
36.A   37. B   38. C   39. A   40. C   41. A    42. C     43. B
44. D    45. C    46. C   47. D    48. D   49. C     50. C
51. (1)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汉朝:汉武帝起用布衣为相,并任用身边侍从等为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决策机构,限制三公权力,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成为执行机构。
唐朝:三省长官均为丞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朝: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
(3)说明的问题:丞相位高权重。
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阻碍。
(4)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52. (1)蒋廷黻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客观地指出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变化:1840年以前,中国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1840年以后,列强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2)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黄海海战是使用近代武器的战役。
(3)观点: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并产生了,一个新中国。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出现;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兴起洋务运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迈出近代化步伐;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点击下载: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