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内蒙古赤峰市高考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4-12-12 11:04:24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计50分)
1.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殷商的后代重建宋国[]
B. 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 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 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3.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4.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5.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应注重品行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须注重才学
6.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7.古今中外,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近代西方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或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 年宪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1862年,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北华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B.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9.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实行责任内阁制
C.实行总统制          D.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10.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
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11.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周恩来曾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1920年,“我们”从陈望道那里受到的教育最有可能是
A.用暴力推翻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颁布宪法并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12.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13.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1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针对土地革命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曾论述到:“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种土地分配标准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B.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C.满足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D.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
(1)根据材料二,从统治特征的层面概述雅典政体演变的过程及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8分)
28.(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4分) 根据材料,上述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准确地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4分)
29.(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归纳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6分)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2分)
3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清)
材料二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7月4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差异。(4分)
(2)美国民主派领袖杰弗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而乔治?布什则认为自己“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自的理由所在。(8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26.(1)变化:君臣之间的等级尊卑愈演愈烈(或皇帝的威权越来越高,官僚地位不断下降;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影响: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强化了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决策失误。(4分) (2)三权分立;民主与专制。(4分)
27.(1)过程:由“君主专制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到“公民集体统治”。(2分)
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2分)(2)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4分)法国: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4分)
28.原因:①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面临严重民族危机;②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  张荫桓的说法正确。理由:郑观应认为君主掌握最高决策权,张荫桓认识到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由民选产生的议会手中。
29.不同看法、理解: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6分) 注意:全方位占有和分析材料,不能以偏概全。(2分)

 

>>点击下载完整版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