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银河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60分)
命题人:卞雪露 审题人:陈斌
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总分1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Ⅰ选择题(共7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反应过程的绿色化,即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过程不符合这一思想的的是
A.甲烷与氯气反应制氯仿:CH4+3Cl2 CHCl3+3HCl
B.烯烃与水煤气发生的羰基合成反应:RCH=CH2+CO+H2 RCH2CH2CHO
C.甲烷、CO合成乙酸乙酯:2CH4+2CO CH3COOCH2CH3
D.乙烯合成聚乙烯
2.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环己烷的结构简式: D.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3.上海世博会上澳大利亚馆的外墙采用的是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外墙的颜色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它会随空气中太阳、风雨、湿度的影响,逐渐结出一层锈斑,从橙色到赭红色的转变,看上去外观的生锈程度在增加,运用了钢材生锈原理。下列有关钢材生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色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OH)3
B.钢材在空气中的变化只有氧化还原反应
C.空气中太阳、风雨、湿度对钢材的腐蚀有影响
D.钢材在空气中的腐蚀主要为电化学腐蚀,其负极的反应为:Fe-3e-=Fe3+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NH3•H2O=AgOH+NH4+
B.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2CH3COOH+CO32— CO2↑+H2O+2CH3CO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2CO32—
D.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 + 2H2O + 4e-=4OH-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的原子总数为0.1 NA
B.4.2 g C3H6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一定为0.1 NA
C.1 mol —OH中电子数为10 NA
D.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A
6.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0、Δ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 NH3(g)+H2O(g)+CO2(g) ΔH= +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
8.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4 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 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水解
C 向苯酚浓溶液中滴入溴水,振荡 无白色沉淀产生 苯酚与溴水不反应
D 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KMnO4溶液褪色 不能证明乙烯能使KMnO4溶液褪色
9.下列实验事实可以用同一反应原理解释的是
A.活性炭、氯气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苯、乙醇、纤维素都能与浓硝酸反应
C.福尔马林、葡萄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D.乙烯、二氧化硫都能使溴水褪色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3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
3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5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0.某有机物EGC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1molEGC与4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
C.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能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
11.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0.04 mol•L-1•min-1
12.将1mol 乙酸(其羟基氧用 18O 标记)在浓硫酸存在下并加热与乙醇反应(不考虑副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体系中所有含氧物质中均有18O
B.反应体系中含18O的分子有2种
C.可能生成 45g 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 88g 乙酸乙酯
13.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电动车用电池,该电池反应式为:
2Al+6Li++3FeS=2Al3++3Li2S+3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作为二次电源,该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至少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
C.该电池替代现在电动车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可以减少重金属的污染
D.充电时,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2S+Fe-2e-=2Li++FeS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B.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
C.已知:①2H2(g)+O2(g)===2H2O(g) ΔH1=-a kJ•mol-1,
②2H2(g)+O2(g)===2H2O(l) ΔH2=-b kJ•mol-1,
则a>b
D.已知:①C(s,石墨)+O2(g)===CO2(g) ΔH1=-393.5 kJ•mol-1,
②C(s,金刚石)+O2(g)===CO2(g) ΔH2=-395.0 kJ•mol-1,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15.某种药物主要成分X的分子结构如右下图所示:
关于有机物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X 能跟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X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X 的水解产物能发生消去反应
16.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2Cl- Cl2↑+H2↑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D.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l2+2e-=== 2Cl-
Ⅱ 非选择题(共79分)
17.(10分)按要求填空:
I.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可能是:(A)相同的物质,(B)同系物,(C)同分异构体。
请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用A、B、C填空)
① 2-甲基丁烷和丁烷 ▲ ,②正戊烷和2,2-二甲基丙烷 ▲ ,
③ 对二甲苯和1,4—二甲苯 ▲ , ④ 1-已烯和环已烷 ▲ 。
II.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将符合要求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① CH3CH2CH2COOH ② ③
④ ⑤ ⑥
(1)芳香烃: ▲ , (2)卤代烃: ▲ , (3)酚: ▲ ,
(4)醛: ▲ , (5)羧酸: ▲ , (6)酯: ▲ 。
18.(18分)
(1)热电厂发电时的能量转化途径通常是“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而燃料电池
的能量转化途径为“ ▲ 能→ ▲ 能”, 因此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高。
(2)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后,观察到绕成螺旋状的两铂丝电极上附有大量气泡,于是他将两极接到电表上,发现“电表显示电压超过2V,且电压逐渐下降”。
对这个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3)右图为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原理示意图。试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 ▲ ,负极 ▲ ;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 ▲ b(用“→”或“←”表示)。该电池可选用的固态电解质为 ▲ (填字母)
A.ZrO(氧化锆) B.NaOH C.Na2SO4
此电池的工作温度一般应为 ▲ (填字母)。A.常温 B.约100℃ C.约1000℃
(4)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0.5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 ▲ L。
19.(10分)根据下面的反应线路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 ▲ ,B的结构简式是 ▲
(2)①的反应类型是 ▲ ;③的反应类型是 ▲ ;
(3)反应④的条件是 ▲ ;
20.(8分)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1)该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 ▲ 。
(2)该有机物发生加成聚合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
(3)写出该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
21.(8分)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蕴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像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甲烷气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mol。712g“可燃冰”(若分子式为CH4•9H2O)释放的甲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kJ。
(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右图所示,电解总反应为2Cu+H2O Cu2O+H2 。该电解池中,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 ▲ 极(填“正”或“负”);
每生成1molCu2O,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数目为 ▲ ;
该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 ▲ 。
22.(10分)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易发生下列转化:
请根据下图作答:
(1)E的结构简式 ▲ 。
(2)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 ▲ 。
(3)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其完全燃烧的产物中n(CO2):n(H2O)=2:1,则B的分子式为 ▲ 。
(4)F具有如下特点:①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加聚反应:③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F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5)化合物G是F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能发生银镜反应。G有多种结构,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 。
23.(15分)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它是目前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常温下,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石墨电极以右图装置进行电解某浓度氯化钠溶液的实验,电解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氢气2.24L。(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均为1 L,不考虑水的消耗或气体的溶解)
①理论上,电解后溶液中c(OH—)= ▲ mol/L。
②若实际测得反应后溶液的c(OH—)=0.1mol/L,则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2H2O 2H2↑+O2↑;若仅考虑该原因,则电解过程中溶液减小的质量是 ▲ g。
b.还可能为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经测定,该实验中溶液实际减少的质量为4.23g,则所产生的气体及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 。
高三年级12月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1-5 ACCBD 6-9BCDC 10CD 11-14AABB 15 BD 16C
17.(10分,每空1分) I. ①B, ②C, ③A, ④C
II.(1) ④, (2)③, (3)②, (4)⑥, (5)①, (6)⑤。
18. (18分)
(1) 化学 (2分) 电 (2分)
(2)两极附着的氢气、氧气形成燃料电池产生电流,随着气体被消耗,电压下降。(2分)
(3) O2+ 4e—= 2O2—(2分) CO+ O2——2e—= CO2 (2分)
← (2分) A (2分) C (2分)
(4) 22.4 (2分)
19.(10分,每空1分)
(1)
(2)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3)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
20.(8分,每空2分)
(1)碳碳双键、(醇)羟基;
(2)
(3)
21.(共8分)(1)3561.2 (2分)
(2)正(2分) 1.204×1024或2mol(2分)
2H2O+2e—=2OH—+H2 (或2H++2e—= H2 )(2分)
22.(共10分,每空2分)
(1)CH3COOH
(2)CH3CHCOOCCH3 + 2NaOH CH3COONa + CH3CHO +NaCl + H2O
(3)C10H10O2
(4)
(5) (邻、间、对)
23.(共15分,每空3分)
(1)2NaCl+2H2O H2↑+Cl2↑+2NaOH (3分)
(2)①0.2 (3分)
②4.55 (3分) Cl2+2OH—=Cl—+ClO—+H2O(3分)
③n(H2)∶n(Cl2)∶n(O2)=20∶10∶3 (3分)
点击下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银河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