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6厦门高一质检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来源:2exam.com 2016-1-22 19:51:22

厦门市2015-2016学年(上)高一质量检测评分标准历史必修1

注意:试卷由A卷(满分100分)和B卷(满分50分)组成,考试时间90分钟。

A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A

D

A

C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D

C

C

B

D

A

D

21

22

23

24

 

 

 

 

 

 

C

B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52分;其中2517分,2619分,2716分。)

25.(17分)

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1分)

原因:选官不以品行为依据,只看出身(血缘);容易造成政治黑暗、混乱。(4分)

2)历代沿用;不断完善(逐渐规范) ;趋于公平(公正)。(6分)

3)打击门阀士族(豪强宗法势力);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4分)

4)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到依据学识水平选拔。(2分)

26. (19分)

1)原因:腐败严重;单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疏于国防;军备落后;慈禧挪用军费。(4分,两点即可。

危害: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抗日战争时期。(1分)

理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如答国共合作、两个战场可酌情给分)(4分)

成果:抗战胜利。(2分)

3)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全民族团结。(4分)

 27. (16分)

1)缺陷:只有少数人享有和行使公民权。(2分)

理由: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真正能够行使公民权的也只是少数公民。(4分)

2)王权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扩大。(4分)

3)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度。(2分)

影响: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B卷(满分50分)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C

B

A

B

C

B

D

D

A

C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计30分;其中第3814分,第3916分。)

38.14分)

1)努力:制定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3分)

2)作用: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2分)

地位: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答其中一点即可。

3)第四部。(1分)

原因:纠正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4)过程曲折;循序渐进。(2分)

 

39.16分)

1抗战期间:

目的:牵制日本法西斯势力,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 )

影响:极大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1 )

抗战结束后:

目的:扶蒋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势力。(1 )

影响:在美国支持下,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再次陷入战乱。(1 )

2)态度:敌视(反对)新中国。(1分)

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需要;美国认为中国威胁世界和平。(3分)

3因素: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综合国力的下降;美国霸权地位受到苏联的严峻挑战;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利用中国牵制苏联。(5分)

成果: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

4友好合作与矛盾冲突相交替(曲折波动、时好时坏)。(2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