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6苏锡常镇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6-3-21 8:46:47

22.(13分)人民币加入SDR,激起了人们对货币国际化的思考和讨论,其实货币国际化作为一个过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7年,英格兰银行确立以每盎司黄金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价格与黄金挂钩,英国事实上开始实行金本位制,英镑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各国在国际结算中大量使用英镑,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以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双美元的双挂钩汇率体系,一直维系到1971年。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国家的工业化》
材料二  美元取代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时,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25%,欧元启动时,欧盟的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27%,而日本GDP最高也曾经占世界世界GDP比重达17.7%。英镑国际化初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美国在二战后该比例也达到15%左右,而日本和联邦德国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时候,对外贸易总额也占世界的10%左右。
——李若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材料三  
2016苏锡常镇一模历史试题答案20152016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

材料四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分析时,认为: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美元的国际供给,是通过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即储备的净流出)来实现的。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但美元的国际供给将不抵需求;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虽不成问题,但由此积累的海外美元资产势必超过其黄金兑换能力。
——摘编自《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镑和美元在走向国际化的路径中存在的异同点。(4分)联系材料二,回答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一般需要具备的条件。(2分)
(2)从材料三概括“资本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分)以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为例,分析美元走向国际化后的影响。(2分)
(3)材料四中特里芬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存在着怎样的“两难”?(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70年代美元国际化受到冲击的原因有哪些?(3分)
23.(13分)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并深刻影响着此后中国思想文化的百年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
——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
材料三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由“破”到“立”的历史分界线,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前后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原因。(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材料二  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坚定不移地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促进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国家制度,创新了新兴地主阶级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反映了时代的潮流。……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目的是为了打开地界,重新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均平赋税负担,进而达到“赋税平”。

材料一  甘地的非暴力常说正是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又结合现实需要的一种民族主义斗争学说;它的浓重的宗教色彩和“坚持真理”的斗争方法,对广大的印度民众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因此对发动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再加上甘地本人高尚的人格、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处处深入群众、身先士卒的模范行为,就更使广大下层群众对他的学说和信仰深信不疑。……甘地把他的非暴力原则看作是神圣不可动摇的,因此他宁愿停止不合作运动,也不允许群众破坏他的“非暴力”原则。

C.【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研究历史纪念物的象征意义不仅在于发现文本中所呈现的记忆,更在于关注“遗产制造”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依据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在德国还是以色列,大屠杀都没有引发足够的关注。即使“纽伦堡审判”的226页起诉书中,只有3页提到了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径。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屠杀才重新引发关注和讨论,并通过电视片等多媒体的方式被人所认知。到20世纪90年代,大屠杀的记忆通过《辛德勒的名单》等电影传遍全球,成为了一种全球性记忆。
        ——《大屠杀在二战后的叙事演变》
材料二  1996年,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子弹爆炸遗址)入选世界遗产,成为继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第二个入选的警世遗产。在官方价值论述中这样描述:“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是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区留下的唯一一处建筑……不仅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最具毁灭性力量的象征,而且体现了全世界人们追求和平,最终全面销毁核武器的愿望。”
        ——摘编自《警世遗产与“申遗”政治》
材料三  和纳粹屠杀不同的是,日本的暴行并未向世界其余部分遮掩。相反的,这是在西方观察家批判且高度清晰的眼光下进行,并由世界新闻界受尊重的成员广泛报导。但是经过60年后,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从来没有超出过中国的区域范围,而且最终几乎没有超出过南京本身的范围。
材料四  对一项警世遗产而言,尽管其历史事件本身给受害者带去苦难的记忆,这种苦难记忆如何表达出“警世”的功能,取决于“承载群体”是否能够具有诠释和传递其历史价值的能力,这也决定着该遗产及其记录的历史事件能否获得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关于文化创伤理论》
请回答:
(1)世界遗产设计的初衷是保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奥斯维辛集中营入遗符合哪条具体标准?(1分)所体现的“价值”何在?(1分)
(2)从材料二官方的价值论述看,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入遗将带来怎样的危害? (2分)对比材料一、二,分析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对待战争遗址时存在的问题。(1分)
(3)结合四则材料的分析,联系中国正在进行的抗战遗址申遗工作,如何让战争遗址顺利入遗?(4分)并发挥其价值?(1分)

玛雅人居住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人口无节制的繁殖,兴盛时期达到数百万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个重大的社会负担。……玛雅人当时选择的居住地区土地不肥沃,不适宜谷物、稻米,只能种植些红薯之类的副食品充饥,或者以木瓜、香蕉、柑桔之类的果品为食。而且所收获的数量肯定远远满足不了人口增加的需求,数以万计的人长期解决不了的饮食问题,必然对社会形成一种危机。……中美洲是强烈地震曾经发生的地方,也深受台风、飓风之苦。历史上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也难免遭受遭受地震之害和风灾之苦。……据调查,玛雅人十分仁慈,对于人间争斗是不赞成的,特别是认为人杀人更是不可理解的。就连宰杀动物都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与相邻的人类交往中,总是处在弱者的地位。倘有外界的入侵,玛雅人必然以失败告终。……据考证玛雅人昌盛时,居住地区是比较文明卫生的,而且医疗条件也好于在周围的人类。然而通过相邻的人类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于社会上的种种传染病,有意无意地传播到了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以上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大规模、闪电般的移民,繁荣昌盛的玛雅石造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孤城。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C D B C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C D B A D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
21.(14分)
(1)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2分)
(2)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4分)
(3)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矛盾。(2分)
     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2分)
(4)郡县制初为秦朝法家所倡;汉代为儒家采用,适应“大一统”。(4分)
22.(13分)
(1)同:都与黄金相挂钩。(2分)
异:英格兰银行确立,市场行为。国际协议,形成共识。(2分)
条件:GDP和国际贸易额都要占相当大的比例。(2分)
(2)关系:相互促进。(1分)
     影响:扩大了美国、西欧对外贸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美国、西欧的联系,加强了美对西欧的联系和控制。(2分)
(3)两难:美元稳定与美国国际收支平衡。(1分)
     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的矛盾;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滞胀);西欧、日本经济的冲击。(3分)
23.(13分)
原因: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分)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1分):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2分)新文化运动通过反省激活了传统文化,如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学术殿堂等(2分);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分);利用西方现代文化(民主、科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提供了可能。(2分)
评分要求:
第一等(9—7分):观点方面:理解准确,即提及四个方面。论证方面:有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表述方面: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二等(6—4分):观点方面:理解基本准确。论证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理论证。表述方面:有层次,详略欠当。
第三等(3—0)分:观点方面:不够准确。论证方面: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缺乏逻辑关系。表述方面:缺乏层次,详略不当。

24A.【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制度环境:厉行法治。(2分)
原因:实行法治可以统一民众思想,实现富国强兵。(2分)
(2)政治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目的是建立君主专制。(2分)
     经济表现: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2分)
(3)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民众的利益。(2分)

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1)非暴力(不合作)(2分)
     影响:推动了民众投身民族解放斗争;将民众斗争局限在非暴力范围内。(2分)
(2)实践:倡导土布运动(或:开展家庭纺织运动),绝食祈祷,食盐进军。(任答两点,2分)
     精神:不畏牺牲,持之以恒。(2分)
(3)国大党选取了甘地的非暴力斗争方式, 舍弃了甘地建立在印度文明基础上的理想社会。(2分)

24C.【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1)标准6(1分);价值:记住丑恶的历史,避免悲剧的重演。(1分)
(2)打扮成受害者,博取同情;忽略日本的侵略,美化其二战形象。(2分)
     问题:没有坚持正确的历史观。(1分)
(3)让遗址承载的历史上升为全球性的记忆;在世界范围内正确诠释和传递遗址的历史价值;通过国家公祭日、抗战胜利纪念阅兵活动等扩大中国抗战的影响;通过影视剧、国际学术活动等构建中国抗战的话语体系。(4分)
   发挥价值:加强保护,提高利用。(1分)

24D.【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1)形式上:玛雅金字塔顶部多为平台,上面建有神庙,可拾级而上;(1分)
     用途上:埃及的金字塔主要用来存放法老的尸体,而玛雅金字塔主要用来举行祭祀活动、观测天象。(2分)
(2)人口膨胀、粮食危机、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疾病流行。(5分)
玛雅象形文字的成功释读、考古发掘、历史研究的深入。(2分,任答两点)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