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2013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大纲
农林牧渔类
一、考试科目与教材
专业综合卷满分为3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科目及分值比例如下:
《植物生产与环境》约36%
《畜禽营养与饲料》约36%
《农业经济与管理》约28%
二、试卷结构
1.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
试卷分为“I卷”“Ⅱ卷”
I 卷: (1)判断题 70分 约占20%(35小题)
(2)单项选择题 70分 约占20%(35小题)
Ⅱ卷: (1)填空题 70分 约占20%(原则上每一小题不超过两空,共35个空)
(2)名词解释 40分 约占11%(共10个名词术语)
(3)简答题 80分 约占23% (共8个小题)
(4)实作题 20分 约占6%(共2个小题)
2.试卷难易比例
容易题占40% 较易题占30%
有一定难度题占20% 中等难度题占10%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三个等级划分。对技能的要求按“掌握、会或能”两个等级划分。
【植物生产与环境】
一、绪论:
1.了解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
3.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二、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理解植物细胞的概念,了解植物细胞的形状及大小。
2.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4.掌握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
(二)植物的组织与功能:
1.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类型与功能。
2.了解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的概念。
(三)植物的营养器官:
1.掌握植物器官的概念。
2.了解根、茎、叶的形态和结构。
3.掌握根、茎、叶的生理功能。
4.了解植物营养器官变态的类型。
(四)植物的生殖器官:
1. 掌握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组成、形态和结构。
2.了解花粉粒和胚囊的发育过程
3. 掌握植物的开花、传粉和受精
4.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过程,掌握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类型,了解果实和种子传播方式
(五)实训要求: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能正确识别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能掌握植物器官的形态特征。
三、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一)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1.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和种子萌发的条件。
3.掌握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
4.掌握植物的生殖生长与环境。
(二)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途径:
理解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途径。
(三)实训要求:掌握快速测定种子生命力的方法。
四、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
(一)土壤的基本组成:
1.掌握土壤与土壤肥力的概念。
2.了解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及各类土壤质地的分类、鉴别。
3.掌握土壤生物、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1.了解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掌握土壤团粒结构。
2.了解土壤耕性的含义、表现及改良。
3、掌握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4.掌握土壤的性质和土壤的保肥性、供肥性。
(三)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了解我国土壤资源及主要农业区土壤的特点、
2.掌握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及培育措施。
3.了解各类低产土壤的改良及开发利用措施.
4.了解土壤退化、污染及相应防治方法。
(四)实训要求:
1.会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能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及田间验墒技术
3.能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五、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
(一)植物生长发育与水:
1. 了解水分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2. 掌握植物细胞及根系吸水的主要方式和过程。
3. 掌握植物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作用方式及指标,掌握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与调节。
4. 掌握植物需水的规律和合理灌溉的指标.
(二)植物生产与水环境:
1.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类型及降水的表示方法。
2.了解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及时间变化、
3.掌握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水分的有效性。
4.掌握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三)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掌握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六、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
(一)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
1.了解土壤热量的来源,了解土壤的热特性
2.了解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3.了解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和大气中的逆温。
(二)植物生长发育与温度调控:
1.了解温度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2.掌握植物生产的温度调控措施。
(三)实训要求:能测定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
七、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
(一)植物的光合作用:
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生理意义。
2.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植物的呼吸作用:
1.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了解呼吸作用的类型。
3.掌握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其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
4.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三)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了解植物的光合性能与植物的产量构成因素。
2.掌握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八、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一)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
1. 了解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吸收。
2. 理解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
3. 掌握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及其诊断。
4. 了解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能正确把握施肥时期与施肥方法。
(二)化学肥料种类与合理施用:
1.了解土壤中N、P、K的形态。
2.掌握N、P、K肥的种类、性质及其合理施用。
3. 了解土壤中微量元素及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及施用方法。
4. 了解复合肥料与混合肥料。
(三)有机肥料种类与合理施用:
1.理解有机肥料的涵义及作用。
2.掌握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与施用。
(四)实训要求:化学肥料定性鉴定。
九、农业气象要素与气候:
1.了解农业气象要素、气候及我国的气候特点。
2.了解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合理利用。
3.了解我国二十四节气以及主要农事活动
4.掌握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畜禽营养与饲料】
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
1.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了解动、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2.畜禽对饲料的消化
掌握消化、吸收、消化力与饲料的消化性的概念,了解动物的消化方式,理解影响畜禽消化力和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
3.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
理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掌握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的合理利用。掌握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蛋白质缺乏对畜禽的危害。了解各种畜禽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种类。掌握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的特点。
4.糖类的营养作用
了解糖类的组成,掌握糖类的营养作用。
了解畜禽对糖类消化代谢的特点。
理解粗纤维的营养作用以及影响粗纤维消化能力的因素。
5.脂肪的营养作用
了解脂肪的组成和营养作用。
理解饲料脂肪的性质与畜体脂肪品质及畜产品品质的关系。
6.矿物质的营养作用
理解常量元素钙、磷、钠、氯对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了解常量元素镁、硫、钾与微量元素铁、铜、钴、锰、锌、硒、碘对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
7.维生素的营养作用
了解维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作用、意义。理解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与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主要特点、性质、共同点、营养作用等。掌握应激对畜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影响。
8.水的营养作用
了解水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及缺水后果。理解畜禽体内水分的来源、排出及对其需要量的影响因素。掌握畜禽生产中的合理供水。
9.能量与畜禽营养
掌握饲料中能量在畜体内的转化过程及各种能量换算。了解日粮中能量水平在畜禽生产中的意义
10.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
了解蛋白质、糖类、脂肪的相互关系;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的关系;粗纤维和其他有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机物与矿物质、维生素之间的关系;矿物质之间的关系;维生素之间的关系;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11.实训要求:
能识别畜禽营养物质缺乏的典型症状,并提出其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第二章 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1.饲料概念与分类
掌握国际饲料分类方法。理解饲料的概念。了解中国饲料分类方法。
2.粗饲料
掌握粗饲料的种类、营养特点、掌握粗饲料的加工方法。
3.青绿饲料
掌握常用青绿饲料的种类、营养特性,理解青绿饲料的饲用特点。
4.青贮饲料
了解青贮饲料的概念、意义,理解青贮饲料的制作原理,掌握一般青贮饲料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5.能量饲料
理解能量饲料的概念、分类。掌握谷实类、糠麸类饲料的营养特性。了解液体能量、块根、块茎及瓜果类饲料的营养特性。
6.蛋白质饲料
理解蛋白质饲料的概念。掌握常用动、植物蛋白饲料的营养特性。掌握非蛋白氮饲料的利用。了解常见的蛋白质饲料。
7.矿物质饲料
掌握常用矿物质饲料的补充形式。了解矿物质饲料的分类。了解常用矿物质饲料。
8.饲料添加剂
理解饲料添加剂的概念与分类,理解常用添加剂的特点、使用方法。了解饲料添加剂选用原则和使用标准。
9.实训要求:①掌握秸秆饲料氨化和碱化处理。②掌握青贮饲料的调制。
第三章 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合
1.畜禽的营养需要
掌握畜禽营养需要的概念和畜禽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掌握畜禽的维持和生产营养需要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能计算畜禽的每日营养需要。
2.畜禽的饲养标准
理解畜禽饲养标准的概念。了解畜禽饲养标准的内容。了解使用饲养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3.配合饲料的配制技术
掌握配合饲料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全价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掌握“试差法”设计饲料配方的方法、步骤。了解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流程。了解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的配方设计及生产。
4.饲养试验 本节不作考试要求。
第四章 饲料的常规分析(本章暂不作考试要求)
第五章 饲料厂的审批、建设与管理
1.了解创建饲料厂申报与审批的程序。
2.了解厂址选择、要求、步骤、内容。了解饲料厂平面设计要求。了解饲料厂建筑布局要求。
3.了解生产计划的制定。了解生产调度。了解日常服务工作内容。
4.了解原料基地建立的条件。了解销售渠道的建立。
【农业经营与管理】
第一章 农业概述
1.了解农业的含义、发展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理解农业生产的本质与特点;了解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概况。
第二章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2.了解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特点;理解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掌握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措施。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的背景;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2.掌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原则。
第四章 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1.了解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理解现代农业经营的概念。
2.了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概念;掌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
3.了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概念、类型、意义。
4.了解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了解农业产业化的类型及其特点。
5.了解农业生产社会化的含义、特点;了解社会化生产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了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及组织体系。
6.了解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理解农业生产专业化的优越性。
第五章 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1.了解立体农业的概念、类型;了解立体农业的模式。
2.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基本原理、典型的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3.了解设施农业的概念、种类、发展趋势。
4.掌握观光农业的概念、形式、观光农业园的组成。
5.了解都市农业的概念、特点;理解都市农业的功能。
6.了解农业科技园区的概念、种类。
第六章 农业宏观管理
1.掌握农业宏观管理的含义和必要性。
2.掌握农业宏观管理的手段。
3.了解我国农业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及其相应职责。
第七章 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1.掌握农业生产资源的含义、特点和配置原则,了解农业生产资源的种类。
2.了解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特性,掌握其利用与配置原则。
3.了解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特点,掌握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途径。
4.了解农业资金管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农业资金筹集的主要渠道和提高资金周转速度的途径。
5.了解农业科技资源的概念、作用。
第八章 农业经济合同的订立、变更和终止
1.了解合同的含义和特点;掌握农业经济合同的含义、形式、内容。
2.理解订立农业经济合同应遵循的原则、程序、生效的条件。
3.理解农业经济合同履行的原则;掌握农业经济合同的担保形式和违约责任。
4.了解农业经济合同的变更、转让、终止。
第九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
1.掌握产品质量的概念、特征;掌握产品质量管理的内容、特点和意义。
第十章 农业经营效益管理
1.了解农业经营效益、农业经济效益的含义,理解农业经济效益与成本的关系,掌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2.了解农业经济核算的含义,理解成本核算的方法与步骤,掌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途径。
3.了解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含义和评价原则,了解各评价指标,并掌握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的步骤。
第十一章 农产品市场分析
1.掌握市场、农产品的概念,市场的特点和农产品市场的特点。
2.了解农产品需求的含义;掌握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3.了解市场调查的含义、作用、内容;掌握市场调查的步骤、方法。
4.了解市场预测的含义、意义、步骤、方法。
第十二章 农产品开发
1.理解产品的含义;了解农产品开发的方法。
2.掌握农产品的体格构成及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掌握产品的定价方法及定价策略。
第十三章 农产品营销
1.理解产品销售渠道的含义和类型;掌握不同产品应如何选择销售渠道;了解电子商务的含义;了解建立网络商店的要素。
2.掌握产品促销的策略与方法;理解推销技巧。
注:考试内容以考纲规定的内容为准,原则上不指定考试教材版本,参考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即:
《植物生产与环境》主编:宋志伟 张宝生 2006年7月第2版(种植专业)
《畜禽营养与饲料》主编:邱从亮 2006年5月第2版(养殖专业、畜牧兽医)
《农业经济与管理》主编:刘强、乔永信 2007年7月第2版(种植、养殖、畜牧兽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