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发热的概念
二、 发热的原因和分类
三、 发热的分期及特点
四、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改变
五、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六、 发热的临床护理原则
[第十三章 水肿]
一、 水肿的概念
二、 水肿的原因及分类
三、 水肿的病变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
四、 水肿的临床护理原则
[第十四章 休克]
一、 休克的概念、病因和分类
二、 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三、 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器官功能变化
四、 休克的临床护理原则
[第十五章 缺氧]
一、 缺氧的概念及血氧指标
二、 缺氧的类型、原因及特点
三、 缺氧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四、 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护理原则
【护理学基础】
[第四章 医院和住院环境]
一、医院的任务。
二、门诊、急诊的护理工作。
三、病区物理环境的管理;铺床法。
[第五章 人院和出院的护理]
一、患者入院的护理:住院处的护理管理;患者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二、患者出院的护理。
三、运送患者法(轮椅运送法及平车运送法):目的、适用范围、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第六章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技术]
一、卧位的性质;各种卧位的姿势及临床意义。
二、帮助患者更换卧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使用各种保护具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第七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技术]
一、清洁、消毒、灭菌
1.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2.常用物品的清洁法。
3.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燃烧法、煮沸消毒法、压力蒸汽灭菌法)的适用范围、方法及注意事项;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方法;光照消毒适用范围、方法及注意事项;生物净化法。
4.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灭菌的方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病区常用物品的清洁及保养方法。
二、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概念和操作原则。
2.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及无菌包、取用无菌溶液、铺无菌盘、戴无菌手套。
三、隔离技术
1.隔离的概念;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隔离消毒原则。
2.隔离技术操作方法:口罩的使用、手的消毒、穿脱隔离衣、避污纸的使用。
四、供应室工作
1.供应室的设置;在污染区、清洁区及消毒灭菌区的工作内容。
2.敷料的加工。
[第八章 患者的清洁护理技术]
一、口腔护理: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常用漱口溶液及其作用。
二、头发护理:目的;床上梳头的方法;床上洗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灭头虱、灭虮的药液及方法。
三、皮肤护理:沐浴法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压疮的概念,压疮发生的原因及易发部位,压疮的分期,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四、卧有患者床整理法及更换床单法。
五、晨晚间护理的目的和内容。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技术]
一、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化;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体温计的清洁消毒法和检查法;测量体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脉搏的评估及护理:脉搏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化;异常脉搏的评估;测量脉搏的方法。
三、呼吸的评估及护理:呼吸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化;异常呼吸的评估;测量呼吸的方法。
四、血压的评估及护理:血压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化;异常血压的评估;血压计的种类和构造;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体温单的填写方法。
[第十章 饮食护理技术]
一、医院饮食的种类、适用范围、原则及用法。
二、饮食护理。
三、鼻饲法:概念、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出入液量记录:目的、内容和要求、记录方法。
[第十一章 冷热疗技术]
一、冷疗技术:作用及种类、禁忌证、各种冷疗法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热疗技术:作用及种类、禁忌证、各种热疗法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 排泄护理技术]
一、排尿护理:正常及异常尿液的评估;排尿异常(尿失禁和尿潴留)的评估;尿失禁和尿潴留患者的护理;导尿术的概念、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导尿管留置法的概念、目的、操作方法,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
二、排便护理:正常及异常粪便的评估;排便异常(便秘、腹泻、大便失禁)的评估;腹泻、大便失禁、便秘患者的护理;各种灌肠法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肛管排气法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第十三章 药物治疗技术]
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药疗原则;给药途径;医院常用的外文缩写及中文译意。
二、口服给药法:摆药方法(取药、配药)、发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雾化吸入疗法:超声波雾化器的结构和原理;超声波雾化吸入疗法目的、特点、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氧气雾化吸入法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注射法:注射原则;注射器和针头的构造;药物抽吸法;皮内、皮下、肌内、静脉及股 静脉注射法的概念、目的、部位、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十四章 药物过敏试验技术]
一、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临床表现及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青霉素过敏试验药液配制、皮内试验法及结果判断。
二、其它药物过敏试验方法及过敏反应的护理:链霉素过敏试验方法及过敏反应的护理;破伤风抗毒素(TAT)皮内试验方法、结果判断、阳性患者脱敏注射法;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碘造影剂的过敏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
[第十五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技术]
一、静脉输液法:目的及常用溶液;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输液滴注速度计算法;输液故障的处理。输液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二、静脉输血法:目的;血液及其制品;输血准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大量输血后反应、输血后的疾病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第十六章 标本采集技术]
一、标本采集的原则。
二、标本采集法:血标本采集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尿标本、粪便标本、痰标本、咽拭子培养标本采集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第十七章 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抢救技术]
一、危重患者的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
二、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
1.吸氧法:供氧装置;氧气吸入的浓度,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供氧方法(包括评估患者、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吸痰法: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洗胃法:目的、常见药物中毒的灌洗溶液和禁忌药物、操作方法(口服催吐法、漏斗胃管洗胃法、注洗器洗胃法)及注意事项。
[第十八章 临终患者的护理]
一、死亡过程的分期及其表现。
二、临终患者的护理: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临终患者的躯体支持性护理。
三、尸体护理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十九章 医疗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一、病历的书写要求;病历的管理要求。
二、医嘱的内容及种类;医嘱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的记录内容及书写要求。
四、病室报告的书写要求、书写顺序及交班内容。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绪言
一、药物学的概念、性质和任务。
二、如何学好药物学。
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的作用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药物作用机制(不作要求)
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跨膜转运(不作要求)
(二)药物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三)药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四)药物的代谢及影响因素
(五)药物的排泄及影响因素
二 、药物的动态过程(不作要求)
第四节 影响药物的作用的因素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二、药物方面的因素
第五节药物应用护理概述
一、用药护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用药护理中的护理程序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抗微生物药物的用药护理原则
第二节 抗生素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抗菌谱,不良反应及处理。
二、头孢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及不良反应比较及处理。
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种类及抗菌谱及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
五、四环素和氯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六、林可霉素及万古霉素的临床首选感染疾病。
第三节 化学合成抗微生物药物
一、奎洛酮类的抗菌谱及不良反应。
二、磺胺类、甲氧苄啶繁的抗菌谱及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及处理。
三、硝基咪唑类及硝基呋喃类得抗菌谱及主要临床应用。
第四节 抗结核、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一、一线抗结核药物分类,不良反应及临床观察。
二、抗真菌药物分类
三、抗病毒药
第五节 消毒防腐药物(不作要求)
[第三章 抗寄生虫药物]
第一节 概述 抗疟药(不作要求)
第二节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
一、抗蠕虫药 抗血吸虫药物(不作要求)
二、抗疟药(不作要求)
三、其他抗寄生虫药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
第一节 概述(不作要求)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不作要求)
[第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镇静催眠药
一、苯二氮卓类:常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比较
二、巴比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护理
三、其他镇静催眠药(不作要求)
第二节 抗癫痫药
一、苯妥英钠的主要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二、乙琥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首先治疗癫痫分类及主要不良反应
第三节 抗精神失常药物
一、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的主要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表现及观察
二、抗躁狂药和抗抑郁药 (不作要求)
第四节 镇痛药
一、常用镇痛药
(一)阿片生物碱类:吗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
(二)人工合成类镇痛药:哌替啶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
(三)其他镇痛药的临床用途
二、药物依赖性的一般防治方法
第五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概述
二、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
三、解热镇痛抗炎的复方制剂
第六节 中枢兴奋药物 ]
一、皮层兴奋药物咖啡因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二、尼可刹米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第六章 麻醉药]
第一节局部麻醉药物
一 、概述(不作要求)
二 、常用的局麻药物
(一)利多卡因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二) 丁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的临床用途。
[第七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概述
一、传出神经系统分类(不作要求)
二、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类型及生理效应(不作要求)
三、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第二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和抗胆碱酯酶药
一、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云香硷的作用和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处理。
二、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的临床用途,胆碱能危象的概念
第三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阿托品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处理
二、琥珀胆碱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处理
第四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物
一、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及处理。麻黄碱和多巴胺与肾上腺素的临床使用比较。
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及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间羟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比较。
三、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观察。
第五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一、酚妥拉明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处理
二、β受体阻断剂的分类和作用、临床用途。以普萘洛尔为例。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
第一节抗高血压药
一、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分类(不作要求)
二、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利尿药;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分类;钙通道阻断剂分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的药理作用及优势
三、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不作要求)
四、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注意措施。
第二节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一、正性肌力药
(一)强心苷:强心苷对心脏的作用,临床用途,给药方法,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
(二)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二、其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不作要求)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
一、概述
(一)心律失常的种类和主要发生机制 (不作要求)
(二)抗心律失常药基本作用和分类
二、常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第四节 抗心绞痛药
一、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观察
二、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的作用
三、钙通道阻滞药
第五节 调血脂药(不作要求)
[第九章 血液系统和造血系统药物]
第一节 维生素K、氨甲苯酸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第二节 肝素作用及不良反应
第三节 尿激酶、链激酶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第四节 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临床用途
[第十章 和生殖系统药物 ]
第一节利尿和脱水药
一、常用利尿药物分类及不良反应,临床用途。
二、甘露醇的临床用途。
第二节(不作要求)
第三节(不作要求)
[第十一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
第一节 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第二节 其他(不作要求)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药物 ]
第一节 沙丁胺醇、氨茶碱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平喘使用。
第二节 可待因同类镇咳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节 祛痰药物(不作要求)
[第十三章 作用消化系统的药物 ]
第一节 促消化药物(不作要求)
第二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H2受体阻断剂的药物分类,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分类,
第二节 胃黏膜保护剂分类
[第十四章 激素类及有关药物 ]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二、盐皮质激素(不做要求)
三、性激素(不做要求)
四、计划生育药物(不做要求)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一、甲状腺激素(不作要求)
二、抗甲状腺药物的分类
第三节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一、胰岛素的临床用法和不良反应,胰岛素抵抗的概念
二、其他调节血糖药物分类
注:考试内容以考纲规定的内容为准,原则上不指定考试教材版本,参考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即
《人体解剖学基础》 主编 于晓谟 2010年10月第二版
《生理学基础》 主编 花先 2010年10月第二版
《病理学基础》 主编 靳晓丽 2010年07月修订版
《护理学基础》 主编 庄红 2010年09月第二版
《药物学基础》 主编 张庆 2010年09月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