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陈彦仿) 6月16,首府2.5万名高考生已上交志愿填报信息卡,接下来的日子将在等待分数和录取情况中度过。
历届学生和家长都听到过填报志愿的理论指导:志愿应根据个人爱好、兴趣出发,要考虑到今后就业等各方面因素。浙江大学新疆招生组组长吴敏已负责新疆招生十多年,他粗略统计说:“我接触的新疆考生,在志愿填报方面,能考虑到上述因素的,每年不超过10%。”
据了解,近几天,考生和家长面对志愿填报信息卡时,多数处在茫然状态。各学校之间也让学生“关起门来”报志愿,估分和选学校仅在学校小范围公开,对外都是秘密。
小标题:城市和高校 考生认“牌子”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热点城市依然是考生首选。
市11中校长蒋祖蔚通过志愿统计看到,预估分数较高的考生,填报志愿中必定会有这些城市,大家都希望毕业后能留在那边。这些热点城市就业机会多,个人发展空间大,信息量集中,考生很看好这些条件。
从选择高校来看,市一中校长闫立晋表示,这届高三生还是延续以往热点学校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考生和家长主要看中这些学校的全国排名、学术成果、文化积淀、校园氛围、特色等。有些学生和家长,在高一时就定下了目标。
小标题:父母包办填志愿
胡远填志愿完全由父母包办,他个人认为这样挺好。
他报考的专业是机械和建筑两类。“谈不上有兴趣,但对机械不反感。对专业没什么更深的认识,我相信家长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他们肯定会帮我选一个好专业。”胡远说,能进大学是第一愿望,今后就业暂不考虑。
张晓萌也被包办了,她对此却持抵制态度。按照家长的意思,她必须放弃自己喜欢的物理学。
她抱怨家长太武断:“我根本就不想学食品卫生,我爸妈却说这个专业今后好找工作。我以后也不想当老师,但他们还是要在我的第二志愿填师范类院校,非说今后当老师有事业编制,是铁饭碗。”
张晓萌的妈妈赵女士却认为女儿的想法就是不识好歹:“我吃的盐比她吃的饭还多,帮她选择就是想让她少走弯路,今后有个好前途,她一个没走进社会的娃娃,根本就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小标题:冷门专业继续被冷落
从首府各学校填报专业情况来看,热门专业高温不降,冷门专业继续被冷落。
市高级中学校长王毅说,金融、信息、计算机、建筑、土木工程、临床医学等,还是今年考生的首选专业,而目前就业缺口较大的机电、档案学等冷门专业,关注的考生很少。
高三学生刘芸菲报考了计算机专业。她说,她不怕计算机人才市场饱和,现在是信息时代,人才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她还说,女生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很有面子。
而对目前的冷门专业,刘芸菲则认为:“这些冷门专业在近两年都比较冷,害怕前两届考生已经把空缺补上了,等我毕业后,甚至会因为专业太冷,面对就业压力更大。”
小标题:专业好≠(不等于)就业好
吴敏老师表示,现在内地很多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就是给考生一个理性认识专业的机会。当考生进入大一学习完基础课后,对专业走向、就业情况基本上有个了解,再根据个人情况选专业,从学科研究和就业等方面,都有好处。提醒考生,最好选择专业可调。
吴敏老师说,他现在的一个博士生,本科在新疆农业大学读畜牧兽医专业,但他却喜欢生物,平时积累了很多关于生物学的知识,之后考进浙江大学生物学的硕士和博士。目前,又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生物专业博士交流机会。
“我相信他今后一定有份很不错的工作,因为他从事着他最感兴趣的专业。学IT的学生很多,但并非各个都是精英。只要有兴趣,学的好,无论市场是否饱和,今后发展空间都会很大。”吴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