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番禺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段考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考号信息点涂黑。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小憩(qì) 休葺(qì) 沏(qiè)茶 雕栏玉砌(qì)
B.蛆(qū)虫 龋(q)齿 龃龉(j) 面面相觑(qù)
C.畜(xù)牧 慰藉(jí) 讣告(fù) 不容置喙(huì)
D.湍急tuān 揣测(chui ) 筵(yán)席 垂涎(yán)欲滴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徇私 循规蹈矩 耽搁 惮思竭虑
B、匮乏 金碧辉煌 涣散 焕然冰释
C、贻误 怡然自得 怠慢 百战不殆
D、果脯 釜底抽薪 复辙 名副其实
3.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B、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谈的问题。
C、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在一起的。
D、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安机关认为免予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附议。
B.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C.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要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是可能的。
D.作者以平民的感同身受的心态,目睹并体验了中国家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18岁的李林是应届中学生中我省层层选拔出的惟一入选的国家集训队的选手。
B、有人认为蜀汉亡国是刘禅懦弱无能、庸碌昏聩所致,其实这也是过分苛求。
C、局党组加强廉政建设,从9月底开始在全局范围内实行党风廉政教育谈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D、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的缩影。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国财富的来源之一。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1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艾布拉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这个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⑦对于科学家而言,解除珊瑚礁面临的危机比发现这些危机更困难。即便人们能够立即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珊瑚礁仍然处于一种长期的危机中。“如果我们能够退回去实施强有力的管理,那么我们可以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但是这取决于政治意愿、资金和其他很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对珊瑚礁的研究以及管理的资金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前景确实非常黯淡,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大片珊瑚礁死亡,而它们500年前还存在。”本杰·戴尔对前景表示悲观。
6.对“珊瑚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珊瑚礁是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由珊瑚虫死后留下的石灰质骨骼,历经一代代堆积而形成的。
B.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能够导致珊瑚死亡。
C.当赤潮发生时,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能够使珊瑚礁窒息死亡。
D.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就能解除珊瑚礁的危机。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杰·戴尔认为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所导致的特大赤潮,能够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
B.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是该国财富的一个来源。
C.1997年印度尼西亚的那场热带雨林大火导致了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赤潮的发生。
D.目前,对珊瑚礁的研究和管理,由于资金和政策的问题,正处于极端的困境中。
8.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珊瑚礁灿若鲜花,颜色各异,海洋才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B.珊瑚礁的衰亡使印度尼西亚这一“千岛之国”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
C.特大赤潮产生后,赤潮范围里的包括珊瑚礁在内的海洋生物将灭绝。
D.目前,人们加强了对珊瑚礁的研究,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虽然悲观,但也不是不可能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学干诸侯 干: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困:困倦
C.及见之,又倨 倨:傲慢、放肆
D.昭王新说蔡泽 说:yuè,喜欢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固有杀身以成名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名可法而身死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垂功于天下者 师不必贤于弟子11.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 ②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⑤乃谢病归相印 ⑥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
1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见到蔡泽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B.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这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C.太史公认为,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
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人立身处世、建立功业要有凭借和条件的道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0)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和出自课本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②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 晴
王 勃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人王勃同卢照邻等人一起被称为 。(2分)
(2)诗歌的前两句用怎样的手法,吐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分)
(3)前人评论此诗的三、四两句,奇趣横生,尤其是“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复道行空, ? ,不知西东。
(杜牧《阿房宫赋》)
(2) ,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杜甫《客至》)
(3)富贵不能淫, , 。 《孟子》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⑦在喀什、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仓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6.为什么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4分)
17.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分别限10-20个字。(4分)
答:
18、“诗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3分)
19、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的第⑥段,分条表述。(共不超过15个字)(6分)
20、文章在第⑦段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六、(13分)
21.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两小题。(5分)
①人的血脉,必须通畅。②中医把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叫血脉,③如果某个部位阻塞了,④就会有瘫痪的危险。⑤文章必须上连下接,⑥一气呵成;⑦如果文气梗塞,⑧即使内容很精彩,⑨词句很优美,⑩也会失去完美的艺术光辉。
(1) 从话题统一的角度看,应该删去第( )句。(2分)
(2)为使上下文连贯,应在第( )句和第( )句之间增添一个句子,请写出这个句子(3分)
22. 请根据下表中提供的信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一条结论性的意见。(不超过22字)(4分)
表一: 表二:
你认为网上讲真话重要吗?
重要67.4%
不重要8.5%
无所谓24.1%
你上网聊天都讲真话吗?
是22.2%
不是66.8%
不回答11%
答:从这两组数据对照中我们可以发现 。
23.下面是一篇征文启事的正文,在标点、语法和措辞等方面有不少毛病,请找出四处并作修改。(4分)
①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②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③为配合湖南新世纪出版社“著名文化网站丛书”中的《新世纪中国(青春卷)》,④本网站从即日起到6月7日止开展“‘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⑤要求这四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一起思考的各位作者、读者和网友等新老朋友撰文投稿,⑥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
序号 中的 改为
序号 中的 改为
序号 中的 改为
序号 中的 改为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鞋匠,鞋匠,晚上作,白天游荡。”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对着鞋匠塞缪尔德鲁大喊大叫,因为德鲁常常工作到很晚,以弥补讨论政治花掉的时间。“难道你没有追上那个男孩把他揍一顿吗?”后来德鲁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时,一个朋友这样问道。“没有,没有,对我来讲,这孩子的大声喊叫来得正是时候。我通过反省,从中学到了今日事今日毕,在应该干某事时就全力干好,省得以后再费力弥补的道理。”
德鲁改变了白天闲聊、晚上加班的习惯,成了一个有名的生意人。
请以“反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5—2006学年度番禺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段考语文科试题
答 案
1、B(沏qī、藉jiè、涎xián)
2、C、(惮——殚,焕——涣,复——覆)
3、A(“淮剧”后应为逗号,“黄梅戏”也应为逗号。)
4、C(“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A、“附议”改为“复议”B“责无旁贷”与“职责”重复。D“感同身受”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
5、D(A语序不当,将“我省”移到“应届”前。B重复,“过分”和“苛”重复。C成分残缺,“谈心”后加“的制度”。)
二、6、D(最后一段“即便人们能够立即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珊瑚礁仍然处于一种长期的危机中。”A在第一段;B在第二段;C在第四段)7、A(这是艾布拉姆的观点) 8、B(A珊瑚礁只是使海底世界五彩缤纷的一部分,故说“才会”不对;C以部分代整体的错误,第六段中说赤潮杀死大量鱼类。D见第六段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对珊瑚礁的研究以及管理的资金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
9. B 困:使……窘迫、困窘
10.. C连词,均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却”。(A.连词,来;介词,凭借。B.副词,于是;动词,趁着。D.介词,到;介词,比。)
11. C①“蔡泽路上被抢劫”不属于表现他智慧与谋略的句子。③是范雎的行为。
12.A蔡泽的到来在当时对范雎并不构成威胁。
【参考译文】
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各国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了赵国,蔡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进入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就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惹得)范雎本来就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回事吗?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求的愿望吗?”范雎料想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却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过后几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拜他为客卿。范雎于是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职,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燕王就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当了人质。
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认为“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很可信啊。范雎、蔡泽等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入秦作客,相继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到天下的原因,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本来就不一样,凭借不同罢了。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象蔡泽二人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样的事)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范雎、蔡泽二人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
13.(1)你曾经扬言要代替我作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3分)(“宣言”、“相秦”、“宁……乎”各1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
(2)然而,范雎、蔡泽二人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2分)(“困厄”、“恶”各1分,句子不通顺、连贯的酌情扣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派遣将士把守边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与意外的变故。(“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用法,偏“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的变故”。)
14.答案:(1)初唐四杰。(2)紧扣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怨雨之情。(3)同意。望着残红及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诗人懊丧、怅惘,这时突发奇想,“却疑春色在邻家”,诗人的想像似乎小、真实有据又天真烂漫。“疑”字极有分寸,增加了真实感。
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末句起了点石成金的作用,经他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
15.(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因为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4分,死的方式2分,浪漫主义色彩2分)
17.前者:伟大的漂泊者被孕育出来之时。后者:饱含异质的李白与开朗雍容的大唐的相遇。(意思对即可,各2分)
18.“根”指的是故乡。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他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 (3分,解释“根”1分,原因2分)
19.①重侠轻儒;②轻财重义(或重视友情);③蔑视权贵。(6分,每条2分)
20.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的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诗歌中“骠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引出”一词用“烘托”亦可)(4分,引出李白诗风2分,这一诗风对大唐的影响2分)
21答案:.(1)②
(2)④⑤句之间; 写作也是这样。
22答案:人们上网聊天讲真话的愿望和实际情况不符。
(愿望、认识2分,实际情形2分。超字扣分,1字1分,3字2分,5字3分,5字以上0分。结论意思正确即可)
23.答案: (改对一处一分)
序号 ② 中的 书名号 改成 双引号
序号 ③ 中的 句末 改成 加上“的出版工作”
序号 ④ 中的 “‘新世纪中国’与我” 改成 “‘新世纪中国’与我”前加“以”
序号 ⑤ 中的 “要求……” 改成 “诚邀……“欢迎……”
序号 ⑥ 中的 “恳请” 改成 “恳切”
>>点击下载完整版 2014-2015学年度广东番禺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段考语文科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