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泰州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3773.高考 2015-4-17 21:06:18

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5.4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要________日本的右翼政客们,历史是绝不容________的。昧良心者多噩梦,长此以往,弄出个________不齐的毛病来,可对健康不利。当然,我们更要警惕的是,逆潮流而动者最终易成为________。
A. 正告  窜改  心率  不逞之徒
B. 警告  篡改  心率  亡命之徒
C. 正告  篡改  心律  不逞之徒
D. 警告  窜改  心律  亡命之徒
2. 按照规范、平实的要求对下面这段网络语言所做的转述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他总是自以为颜值高,凡事都很任性,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自己是人品爆发,哎,心塞呀!
A. 他总是自认为长得很帅,凡事都很认真,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自己是时来运转,哎,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啊!
B. 他总是自认为长得很帅,凡事都无所顾忌,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自己是时来运转,哎,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啊!
C. 他总是自认为威望很高,凡事都无所顾忌,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是因为自己人品好,哎,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啊!
D. 他总是自认为威望很高,凡事都很认真,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是因为自己人品好,哎,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啊!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 各位书友!新版《普希金诗选》业已售罄。本店正在组织货源,一旦到货,当函请各位光临!
B. 兹捡到钱包一只,内有饭卡等物品,暂惠存我处,遗失者请电话或短信联系后勤组王子健。一经核实,定当奉还。
C. 先生迟暮之年,仍躬耕三尺讲台,实令后学感佩!值此六十华诞之日,恭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 十二年寒窗苦读,我辈岂能马齿徒增,今日自当驰骋考场,蟾宫折桂,实现自我,感恩母校,报效祖国!
4. 下列谜底与谜面依次对应最为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谜面】 甲:唠叨不休;乙:袁世凯称帝;丙:新月如钩;丁:汨
【谜底】 ① 白云无尽时;② 海上生明月;③ 东边日出西边雨;④ 琵琶声停欲语迟;⑤ 至今思项羽;⑥ 此曲只应天上有;⑦ 日出江花红胜火;⑧ 清光犹为君
A. ④⑤⑥③     B. ④⑤②⑦     C. ①⑧②⑦     D. ①⑧⑥③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必须通过学校才能培养出来。______________。
① 即使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
② 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也非得经过专门的学校培养才行。
③ 传统的工匠,无论多么心灵手巧,都看不懂机械制图,不懂得制造机械零件。
④ 也不是传统的商人所能胜任的。
⑤ 即使单讲制造业。
⑥ 更谈不上怎样设计安装设备,安排工厂布局。
A. ①②③⑥⑤④  B. ①④⑤②③⑥  C. ⑤②③⑥①④  D. ⑤④③⑥①②
二、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给 季 弟 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耿直
B.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C. 谏而不听,遂薄其人  薄:接近
D.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婉:和顺
7.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B.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
C. 欲归为弟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岂其无乐爱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4分)

(2)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4分)

9. 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____
三、 古诗词鉴赏(11分)
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 上 闻 笛
张 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夜 笛 词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1) 第一首诗末句中的“稀”字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____
(2) 请联系已学诗词,简要分析第二首诗中的“西楼”意象的作用。(4分)

____
(3) 两首诗在描写笛声的艺术技巧上有何异同?(4分)

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 ____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 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 文章合为时而著,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与元九书》)
(6) 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 __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8) 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五、 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静 穆 之 园
崔秀霞
① 我无法准确地说出自己对圆明园的感情。
② 第一次来时,正值冬天,园子里的野草与树木,仿佛弥漫着千年万年的洪荒味道。他的繁华只存在于文字的惊叹描述里,只存在于一个民族的集体想象与口口相传中。在被劫掠之后的年岁里,他又被作为一个残骸凭吊了太多年。而我想,对这个园子最适宜的态度,并非凭吊、祭奠、站在废墟残骸上遥想他繁华的过往,而是在与他的平静相处中,去触摸他的记忆肌理。
③ 每次走进圆明园,皆可令我内心静定下来。围墙外,围绕着他的已然是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电光声色。但每次我走进去,他依旧有一种静默的力量、静默的磁场,包容我,接纳我。他是看透一切的,最兴盛的繁华看过,最跌宕的起落,也经受过。面对围墙外的一切,他亦只是静默自处。
④ 这个园子备受摧残的容貌里,分明是有着静穆的大美。因此他亦有足够的涵容,可以接纳这个后现代都市中最浮躁的人。
⑤ 沿着福海岸边,一直往日落的方向走去。抬头便可以看到浅灰色的疏淡天空。再走一段时间,日轮的光芒收敛,落下去,落到苍茫的断壁残垣后面去。天空是冬日那种黯淡、迷蒙的灰,只一树梅花,开满疏淡的、细碎的粉色花朵,在满地碎石、荒烟蔓草间显得极突兀。傍晚时起了风,掠过荒瑟的枝叶、林梢。烧黑的石壁散落在荒草间。
⑥ 继续往西,微凉空气里是越来越密的夜的粒子。宿鸟归飞,昏鸦云集,成群的乌鸦嘎嘎叫着飞过来,很苍凉的恐怖。我在湖岸荒野走着,冬天飒飒的风吹过来,白色的芦花倒伏过去,如白色的连绵的浪。
⑦ 莽苍的暮霭漫上来。黄昏来临之时,是圆明园郁结的哀伤漫上来的时刻。
⑧ 圆明园与南方的园子不同,是大手笔的,那一种落魄也有着大气势,不那么讲究细节的。这里不适合闺怨女子游园惊梦,凄凄婉婉幽幽怨怨。他不太会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这里是让你独怆然而涕下的。
⑨ 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凝结于那长夜无尽、莽苍的厚重荒原。而我们这个民族百年来的种种离乱变迁,最终可以以这个园子为缩影。
○10 他在时间洪流里,历尽劫波。这怨与屈来自多年前的一场大火。大的磨难与细碎磨折在他身体上轮番碾压过。而那种痛与落寞,是无法抚慰的。一切抚慰都是浮面的,于他来说,都是浮光掠影。这一个园子,让我觉得,我与那个以往觉得有些浮泛抽象的家国概念,在此刻是如此的接近,相依相偎,贴心贴肺。
○11 在由黄昏而起的沉郁情绪中继续前行。在这个园子里,似乎一路走下去,便可路经四季,从荒芜冬天一直走至迟迟春日。圆明园的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暖风拂面……
○12 有老人带着三四岁的孩童从旁边石拱桥上下来。孩童迈着结实的小腿,每下一级台阶,嘴里便喊出稚嫩清亮的音节。跟老人搭话聊起天来。知晓他是园子附近的老居民,这些年亲见圆明园的种种变迁错落。老人脸上堆叠的皱纹像园子一样老。
○13 静静看着眼前的这对祖孙,稚子与白发……许多思绪涌上心头。
○14 在圆明园徘徊的时日,脑海翻诵,“生命”这个字眼时时跳上心头,令人迷恋,又令人困惑。它是一个终极的、又似乎是无解的命题。他不只是一个背影,也不该单单地作为一个遗迹被凭吊,你该把他作为一个生命,去感知他的脉息。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散文精选》,有删改)
12. 作者认为圆明园有“大美”,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大美”的具体内涵。(6分)

____
13.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____
14. 第○12小节,作者叙写了老人与孩童的情节,有何用意?(4分)

____
15. 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凭吊圆明园时复杂的情感态度。(6分)

____
六、 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超 越 鲁 迅
——为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作
王任叔
① 《自由谈》复刊还没到十天,而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又临在我们的面前了。
② 编者接编《自由谈》以来,朋友间首先给我的意见是,“应该多登些鲁迅式的杂感文字”,然而鲁迅不世有,而《自由谈》还得“谈”下去。这使我益发感到这一文化巨匠的死去,对文化界损失的重大了。
③ 鲁迅的精神固然是部分地活在人们的心里,但鲁迅的艺术的战斗力,却没有活在后一代人的笔端。难道真让他的死,带去我们的一切?在鲁迅先生翻译的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的小说里,有这样的一节话:你们倘不是毫不顾忌的将我做了踏台,超过了我,进到高的远的地方去,那是错的。
④ 我可以断说,鲁迅先生是期望于后一世代的。然而我们竟让鲁迅先生这一心境,寂寞,冷落,而终至于委为尘土吗?不,我们一定得大声地叫出:“超过鲁迅!”
⑤ 这是每一个文化人所应自励而励人的!
⑥ 学习鲁迅,并不是为了“追随”或“并驾”,而是为了“战取鲁迅”。那么我们看一看鲁迅先生的一生,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战取呢?
⑦ 六百万字的《鲁迅全集》,展开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好容易浏览了过去,但作者每一字每一句所下的心血,那真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只要一展开他那手抄的《古小说钩沉》《会稽故书杂集》《嵇康集》,看到那里面一笔不苟的字迹,就可知道鲁迅对于任何一种学问的刻苦磨炼的功夫。而我们呢,以皮毛为丰肉,到头来,不免自示空虚。
⑧ 鲁迅固然是勇于和恶势力战斗的,但他又勇于自斗。记得他在一篇文章里说起过:在他翻译新兴艺术理论时,有几处,仿佛触着了自己的疮疤,但他还咬着牙译下去。
⑨ 只有有自知之明者,才能知人。而只有能与自己斗争者,才能与人斗争。然而,我们呢?
○10 将事实的真相,掩饰于世故之下,于是人们的见解都成为庸俗。正如鲁迅先生在论讽刺文学中所说,所谓讽刺不过是现实的真实的暴露,而人们却以此为讽刺了。鲁迅先生就是个真实的说教者。
○11 他最讨厌的是专在背后嘁嘁嚓嚓的人们。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一文中说,这些人“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溪,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但是,这现象仅限于文坛吗?不,在我们的左右前后,都有这样人。我们所要的是“打开天窗说亮话”,而另一些人所要的,却是“三根椽下搬是非”。
○12 有人说鲁迅善放暗箭,鲁迅先生回答道,放箭的人站在这里呀,哪能说“暗”呢!那无理可说的人,只好不抛头露面放暗箭了……
○13 这一切刻苦的精神,这一切战斗的手法,都是我们学习鲁迅,战取鲁迅的必要条件,总有一日,以我们自己的力量,继之以我们的子孙的力量,而超越鲁迅!
○14 我们倘不是毫不顾忌地将鲁迅作了踏台,超过了他,进到高的远的地方去,那是我们的错!
○15 这该是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应该记住的话!
(选自1939年7月世界书局《横眉集》初版本,有删节)
16. 作者认为当时文坛存在哪些不良现象?试分条概述。(6分)

____
17.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内涵。(6分)
(1) 鲁迅不世有,而《自由谈》还得“谈”下去。(3分)

____
(2) 所谓讽刺不过是现实的真实的暴露,而人们却以此为讽刺了。(3分)

____
18. 文中第③段和第○14段两次引用《与幼小者》中的话,有何变化?有什么作用?(6分)

____
七、 作文(7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北岛《走吧》)
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顾城《执者失之》)
要求:① 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 不少于800字。

 

2015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三)
语文附加题
(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20.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且凡古今是非六艺百家,大细穿穴用而不遗者,毛颖之功也。韩子穷古书,好斯文,嘉颖之能尽其意,故奋而为之传以发其郁积而学者得以励其有益于世欤!是其言也,固与异世者语,而贪常嗜琐者,犹咕咕然动其喙,彼亦甚劳矣乎!
(节选自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21. 儒家经典“六艺”中的哪一部书不在“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列。(2分)

22. 张仪属于诸子百家中的(2分)(  )
A. 儒家     B. 兵家     C. 法家     D. 纵横家
23. 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0字)(3分)

____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4.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红楼梦》中晴雯是贾府内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叛逆,直率,任性,无所忌惮,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B. 《茶馆》采用“人像展览式”结构。全剧以人民大众与旧时代的矛盾为总纲,以王利发与唐铁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贯穿始终,最广泛地反映了社会风貌,揭示了时代特征。
C. 《边城》通过对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无法摆脱这种命运。
D.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老人在与大海和鲨鱼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E. 读泰戈尔的作品,人们总能感受精神鼓舞。他的《飞鸟集》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包含的童趣,则是他的诗的主要特征。
25. 简答题(10分)
(1) 《三国演义》中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仓皇逃窜,险些丧命,但他竟能够三次大笑。请评价他的这一反常行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哈姆莱特在临终前,对霍拉旭说:“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哈姆莱特为什么这样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苦”的雪莱。1821年,雪莱在《为诗辩护》中写到,推理与想象是人类的两种活动,自有人类即有诗。而语言最初的发明,本身就是诗。在他看来,广义的诗人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诗人的隐喻式表达,层出不穷的联想,这些虽然不能绘出人类思想的全景,却有助于表现人类崇高的目的,领会世间的真善美。自古以来,当科学攻城略地不断扩大我们生活的疆土时,诗歌已经借着想象,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宇宙。所以,雪莱赞美诗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
大多数时候,我觉得人生最荒谬而无望的。但也正是这种荒谬而无望,给了我们赋予自己人生意义的可能。一个人活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我赋予意义的能力。我们需要找到并拥有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借此击碎现实的荒谬。正如辛波斯卡所说:“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一定程度上属于私域范畴。诗歌不同于社论,虽然人们也会将它拿出来发表,但是它所具有的私人属性也是不容忽略的。有些诗歌,读者看不懂,作者自己或许也不全懂,但是无关紧要。就像你进不了别人的大脑中思考。他需要的可能只是获得一种审美上的存在感,至于交流,什么是美,都在其次。
这不表示我鼓励诗人都去自说自话,故步自封。既然承认文学首先是人学,承认诗关系到人的自我塑造,诗歌也因此具有某种公共性。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私有性,还是公共性,诗的价值都在于意义的赋予和美的呈现。这也意味着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外,还交织着一个文学搭建起来的意义领域,安放写作者的灵魂。
(选自《读书》2015年第2期,有删改)
26.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中所阐述的“诗”与“思”的关系。(6分)

____
27. 如何理解辛波斯卡所说的“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这句话?(4分)

____
28. 作者是如何认识诗歌的私人性的?(5分)

____

 
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 (警告:对集体(国家、团体)或个人的错误,提出告诫使警惕,并使认识应负的责任,所指事情都是较严重、重大的,带斥责语气,它可用于事先或事后,也用于自己对自己。正告:严正的规劝,语气庄重,多用在外交场合,含严正警告的强硬语气,一般用在事前。窜改:改动、删改,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成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篡改:多指精神实质方面的改动,对象一般是历史、经典著作、理论、学说、政策、指示等,也就是说,用假的、错的代替正确的东西,用作伪的手段对某些理论或精神实质进行改动或曲解。心率:心脏搏动的频率。心律:除了心脏搏动的频率还包括心脏搏动的节律,心跳时的快慢。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不逞之徒:欲望没能满足,因失意故意破坏捣乱、为非作歹的人]
2. B (颜值:表示人物颜容俊或靓丽的一个指数,用来评价人物容貌。任性:执拗使性,无所顾忌,不惜夸张,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含嘲讽义。人品爆发:含时来运转,力挽狂澜等意思。心塞:心里堵得慌,难受,周围有不顾心的事让你心里很不舒服,或者表示对某件事情很无语)
3. A (B项惠存:敬辞,用于对方不当。C项迟暮多年:迟暮指黄昏,比喻晚年,有夕阳西下之感,这样称呼对方不当。D项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老年人常以此自况自谦,用于年少学子不当)
4. D 5. C
6. C (薄:轻视)
7. C (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均为介词,向,跟。D项语气副词,难道/语气副词,一定)
8. (1) 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1分)我的不足(1分),不知不觉间(1分)成了我敬重(1分,或译为“敬畏”“尊重”)的朋友。
(2)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1分)自视甚高(夸耀自己)而傲视他人,(1分)(就会)逐渐招致(1分)大的过错(1分)。
9. ① 虑事周详;② 心胸开阔;③ 为人亲和;④ 保持刚正。(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10. (1) 既写出了笛声吹向高远之处渐渐消逝的情态,(1分)又写出了边地大雁渐高渐远渐稀少的情形,(1分)表达了征夫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无边的思乡之愁。(1分)
(2) “西楼”常指女子闺房或伤心地,也是相思与愁绪的代词,(1分)如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1分)本诗中指女子居所,和“月”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暗示了裁衣妇的思远闺情。(2分)
(3) 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相结合的手法。(2分)不同:第一首还运用了比喻(通感)和设问的修辞手法;(1分)第二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1分)
11. (1) 泣涕涟涟 (2) 往者不可谏 (3) 纫秋兰以为佩 (4) 直挂云帆济沧海 (5) 歌诗合为事而作 (6) 水中藻荇交横 (7) 苟利国家生死以 (8) 风物长宜放眼量
12. ① 它的景色是苍凉的,蕴含着静默的力量。② 它的胸襟是博大的,能包容接纳一切。③ 它的构思是大手笔的,落魄之时也不乏大气势。④ 它的历史是厚重的,浓缩了民族的离乱变迁。⑤ 它的内涵是无穷的,揭示了生命的意义,让人相信未来总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3. 运用了想象(虚写)和引用的手法,(2分)一方面体现在“路经四季”的幻觉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风暖燕飞的春景的想象中,并引用了杜甫的相关诗句;(1分)借对圆明园美好春色的憧憬,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信心。(1分)
14. 这既是实写,更是象征。(1分)老人是苍老的,用以象征圆明园的过去、民族的历史,(1分)孩子是充满希望的,用以象征现在的社会、国家的未来。(1分)暗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脉生生不息。(1分)
15. ① 对圆明园静穆大美的崇仰之情。② 对圆明园沧桑历史的沉痛之情。③ 对圆明园的未来充满信心。④ 对国家强盛的热切期盼。⑤ 说明对圆明园的历史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和生命的高度理性审视。(一点1分,五点6分)
16. 做学问缺乏刻苦精神,空虚浅薄;缺乏自知之明,不能与自己斗争;掩饰真相,视众人见解为庸俗;搬弄是非,背后放箭。(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7. (1) 鲁迅不会世世代代都有,但是《自由谈》还得继续办下去,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还得进行下去;(2分)表明了继承鲁迅精神继续战斗的决心。(1分)
(2) 真正的讽刺不是揶揄挖苦,而是揭露世故之下的真相,毫不掩蔽地说出自己的见解;(2分)批评了当时某些人的浅薄虚伪。(1分)
18. 第一处,指称用“你们”和“我”,属直接引用,(1分)以此展示鲁迅先生的心境,引出作者的观点“超越鲁迅”。(1分)第二处,指称用“我们”和“他”,是间接化用,(1分)重申观点,号召人们要站在鲁迅的肩膀上,超越鲁迅。(1分)两次引用鲁迅先生翻译作品中的话,前后呼应,严密紧凑,(1分)以此作为中心和号召,增强了说服力。(1分)
19. 略
【参考译文】
辛卯年,我客居粤地已有二十来天了。常常想到我弟弟为人耿直做事谨慎,很期望你有远大的前程,圣人所说的“坚强、果敢、质朴、谨慎”,你大概都靠得上了;只是“刚”本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弟弟却在这方面变成了一个“疏”字,再变为一个“褊”字,后又慢慢变成了一个“傲”字了。
过去我对弟弟你管教很严,最近五六年来,看到弟弟你所确立的志趣及操守,很有建树和气象,能看出你已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常想慢慢培养出我弟弟的一腔正气与傲然自立的精神,所以总不忍心过于压制你,再加上我自身常有优柔寡断、迁就纵容的缺点,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所犹豫顾忌,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很想回去跟你畅叙一番。
弟弟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很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考虑清楚,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你恨世间恶事,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欢。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人家;有的人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总是不肯因为别人而稍稍委屈一下。因此你总是不可一世,欺凌排斥他人。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为人粗疏就要坏事,心胸狭小就会接近刻薄,高傲就会隔绝他人而最终被他人隔绝:这三点都是刚直之德的害处啊。但是这几点毕竟是出于刚直,如果能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古今之人中独自拥有一种造诣了。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先贤们认为“内心有真情的人态度一定会平顺温和,平顺温和的人就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就一定会有和顺之貌”。我的弟弟对待父兄总是很恭顺谨慎的,但是和顺之貌怎么反而这么少见呢?难道你没有快乐缺少关爱吗?大概是还缺少一种学问来柔化你那刚直和高傲的品性,使得你想要谦为人下而又不能谦啊。弟弟自勉吧!
 
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 故奋而为之传/以发其郁积/而学者得以励/其有益于世欤!(每处1分)
21. 《乐经》或《乐》。(2分)
22. D
23. 揣摩韩愈作传的缘由(2分)并肯定他的言论(1分)。
24. BE (B项剧中王利发与唐铁嘴的矛盾冲突不是主线。E项其中包含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启示,则是他的诗的主要特征)
25. (1) ① “三笑”这一情节把曹操的奸诈和权术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笑”写出了他虽大败却不气馁,不认输,还要发表议论笑话对手,说明他仍然雄心勃勃,表现出他“顽强”的一面。② 他要以“笑”来稳定军心,鼓舞士气,渡过难关,这也是一种策略。③ 这种故作豁达的带苦涩的笑,也说明了他即使在走投无路之际,在经过生死考验的面前也不露真情,也是要戴上面具作一番表演的,真是狡谲之至。④ 作者用反常的“笑”来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出曹操性格的多面性,描绘出了一个奸雄的形象。(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2) ① 在哈姆莱特眼里,世界彻底失去了它美好、光明的面目,显得冷酷、狰狞。② 能和敌人同归于尽,对他而言,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③ 试图告诉人们,不要把自己的正义行为误解为弑君、杀父的叛逆行为。④ 让世人明白这个社会的黑暗。(每点1分)
26. ① 借助想象的诗歌与借助推理的思想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态。② 诗歌伴随着语言,语言伴随着思想而诞生。③ 诗歌的隐喻、联想和想象,有助于表现人类的崇高思想。④ 诗歌能够迅捷地创造广袤的思想空间。(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27. ① 不写诗的荒谬是指现实人生的荒谬。② 写诗的荒谬是指超越现实人生的诗歌创作的荒谬。③ 人要借助诗歌,寻找生活的意义,拥有热爱的东西,并战胜现实。(一点1分,三点4分)
28. ① 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② 诗歌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存在感。③ 诗关系到诗人的自我塑造。④ 诗歌的私人性并不排斥公共性。(一点1分,四点5分)
【参考译文】
大凡古今评论六艺百家的文章,大大小小都强求其通,沿用下来,没有遗漏,这些都是毛颖的功劳啊。韩愈博览古书,喜好礼乐教化典章制度,赞赏毛颖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所以受到震动,为毛颖作传记,来抒发他积聚在心中的幽愤,如果求学的人读到这篇文章受到鼓励,那一定是对社会有益的!我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所以固执地与世上的特殊的人谈论,而社会上的贪婪琐碎之徒,还在那儿煽动口舌,妄加评论,他们也太劳碌了呀!
点击下载:江苏省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