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 上巳注召亲族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注:“上巳”,节日名,古指农历三月初三。
(1)请根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三句,简要概括“欢意少”的原因。(3分)
(2)请简要赏析“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子的艺术技巧。(3分)
(3)与《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相比,两首词在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任重而道远。(《论语 · 泰伯》)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诗经 · 卫风 · 氓》)
(3)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4)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其间日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
(6)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7)(),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苦命人
【法】维克多 · 雨果
芳汀看到自己能够生活,就有了暂时的快乐。她买了一面镜子,欣赏自己美丽的头发和牙齿,忘了许多事情,只惦念她的珂赛特。
她时常寄信。这就引起了旁人的注意。确实有人发现她每月至少写两封信,并且老是一个地址——孟费郿客店主人德纳第先生;也确实有人看见她在车间里常常转过头去揩眼泪。天地间的怪事莫过于侦察别人的一些和自己绝不相干的事了。“她一定是种女人了。”恰巧有个长舌妇到孟费郿走了一趟,和德纳第夫妇谈了话,回来时说,“花了我三十五法郎,我心里畅快了。她有个孩子。”她的过失,到现在已众所周知了。
芳汀被撵走了,在冬季。
冬季完全没有热,完全没有光,紧接着早晨的是迷雾、黄昏,窗棂冥黯,什物不辨。天好像是暗室中的透光眼,太阳也好像是个穷人。
芳汀挨家挨户找人雇她当仆人,没有人要她。后来她去兵营替士兵们缝粗布衬衫,每天可以赚十二个苏。在这十二个苏中,她得替女儿花十个。从那时起,她就没有按时如数付钱给德纳第夫妇。这时,有个老妇人,那个平时在芳汀夜晚回家时替她点上蜡烛的老妇人,把过苦日子的艺术教给她,并劝慰她,生活就好比是两间屋子,第一间是暗的,第二间是黑的。
她所赚的钱太少了,债主们紧紧催逼她。每天早晨,芳汀依然对着镜子梳那一头光泽黑亮、细软如丝的头发的时候,但常常木然出神。
德纳第夫妇没有按时收着钱,便时常写信给她。有一次,说她的小珂赛特在那样冷的天气下需要一条羊毛裙,母亲应当寄去十个法郎。她收到那封信,捏在手里搓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她走到一个理发店,垂下一头令人叹赏的金丝发。
“好漂亮的头发!”理发师喊。
“您肯出多少钱?”
“十法郎。”
“剪吧。”
她买一条绒线编织的裙,寄给了德纳第,心里想;“我的孩子不会再冷了,我已拿我的头发做她的衣裳。”她自己戴一顶小扁帽,遮住光头,仍旧美丽。
一天,她又接到德纳第夫妇的信:“珂赛特害了猩红热。假使您不寄四十法郎来,孩子可完了。‘’
她放声大笑。随后,向大门外跑,一面跑,一面跳,笑个不停。她走过广场,看见一个走江湖的牙科医生正对着观众们演说。芳汀钻进人堆去听,也跟着他们笑。
那牙科医生突然对着她叫起来:“您的牙齿真漂亮!假使您肯把您的瓷牌卖给我,我每一个出价一个金拿破仑。”
“瓷牌是什么?”芳汀问。
“就是上排的两个门牙。”
“好吓人!”芳汀逃走了。但那人仍喊:“想想吧!假使您愿意,今晚到银甲板客栈里来。
芳汀回到家,出了半天神,跑到楼梯上又去读德纳第夫妇的信。到晚上,有人看见她朝着巴黎街走去,那正是有许多客栈的地方。
第二天,邻居玛格丽特走进芳汀的房间,看见她坐在床上,面色惨白,一夜工夫老了十岁。
“耶稣!”玛格丽特说,“出了什么事,芳汀?”
“我的孩子有救了,我也放心了。”她微笑着。是一种血迹模糊的笑容,一条红口涎挂在她的嘴角,嘴里一个黑窟窿。
她把郅四十法郎寄到孟费郿去了。那却是德纳第夫妇谋财的骗局。
芳汀把她的镜子丢到窗子外面。她搬进了破楼,没有床,只留下一块破布作被子。她早已不怕人耻笑,常穿着一触即裂的破衫上街。她每天缝十七个钟头,但是一个以贱值包揽女囚工作的包工,忽然压低了工资,每天只给九个苏。她的债主们的狠心也更是变本加厉。
正当这时,德纳第又有信给她,说他立刻要一百法郎,否则他就把小珂赛特撵出去,让她冻死在路边。“一百法郎!”芳汀想道,“但是哪里有每天赚五个法郎的机会呢?”
“全卖了吧!”她说。爱英语吧www.2abc8.com
(选自《悲惨世界》,有删改)
12.文章第四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请理解文章第五段中画线子的含意。(4分)
14.文中三次写到镜子,分别表现了芳汀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15.请结合全文探究芳汀命运悲惨的原因。(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谁许多画家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
16.请简要概述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17.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6分)
18.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
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附加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为附加题,共2页。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
2.所有答案在加试题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南丰先生之文,原本“六经”,出入于司马、班固之书。视欧阳庐陵,几欲轶而过之。朱子喜读其文,特为南丰作年谱,常称其文字。南丰之文深于经,而濯磨乎史汉。深于经故确实而无游谈濯磨乎史汉故不庸不秽文至于斯亦可以上下千古而卓然垂不朽于著作之林矣!
(节选自张伯行《曾文引》)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文中“南丰先生”指的是 (姓名),“朱子”指的是 (姓名)。(2分)
22.根据材料,概括“南丰之文”的特点。(3分)
二、名阅读题(15分)
23.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众人陪贾母看戏时,凤姐开玩笑说一小旦活像一个人,大家看出林黛玉,但谁也不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毫无顾忌地说出谜底。
B.诗剧《女神之再生》,主要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神话故事: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缺、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触不周之山、神鸟集香木自焚后更生。
C.《茶馆》第二幕中,因军阀混战,茶馆生意变得艰难,王利发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如添请女招待,把后部改成公寓,将茶座换成小桌和藤椅等。
D.《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是巴尔扎克笔下具有“美好感情”的理想人物,她对父母有深挚的孝心,对查理有无私的爱意,对宗教有虔诚的信仰。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在与马林鱼的周旋中,也充满对马林鱼的欣赏之情,这种人与自然相通的情感使整部作品更纯净、宏远和深邃。
(1)①把茶馆的后半部分改成公寓出租给别人;②用小桌和藤椅代替了原来的茶座(或“铺上了桌布”、“用美国香烟公司广告画替代醉八仙大画”);③用唱戏招揽客人;④打算增添女招待(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24.简答题(10分)
(1)阅读下列选自《三国演义》的人物对话,然后回答问题。(5分)
甲:国舅何来?
乙:适蒙天子宣召,赐以锦袍玉带。
甲:何故见赐?
乙:因念某旧日西都救驾之功,故有此赐。
对话中的甲、乙、天子分别指谁?天子赐“锦袍玉带”有什么用意?
(2)《头发的故事》《风波》《阿Q正传》(第三章续优胜记略)都写到了辛亥革命后哪一习俗改良事件?请分别概括相关情节。(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7题。
在中国,西方的“古典学”一度遭到冷落,如今则方兴未艾。众多当代青年抛弃僵化的现代学科壁垒,回归到更为广阔且意义深远的经典研读当中。在“古典学”的框架里不再有文学、哲学、史学、法学等区分。中西方历史上值得奉为典范的著作和杰出的人物,都将是热爱学术与思想的青年们关注的对象。回归古典,他们并不是想回到古代,并不是遵循效仿,而是为了更好地反思今天的生活。
“古典”似乎与青年向往“革新”不和,但它的确能够吸引青年人。“青年”本质上是一种“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的生命召唤。无论是“打倒古典”还是“复兴古典”,其目的都是甩开当下已经丧失活力的旧传统,发明新传统。正如文艺复兴时期对希腊罗马的追溯反而开启了欧洲文化新局面一样,新一代人对“古典”的追求总是对前一辈人文化领导权的颠覆。
不过,青年人对“古典”的重新研究,是否尊重古典的真实情况?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呈现历史真实并介入当下生活?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从事古典研究的青年人不但应当保持谦卑的姿态阅读经典,表现出对人类伟大传统的虔敬,将古典的教诲切切实实囊括到自己的生命体验里;还应当对现实的国家、社会、人民生存状况的悉心体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中的实践结合起来。只要愿意抛去现代知识生活中的骄傲与偏见,就会发现,因为遭到数学化纯粹知识观排挤而在知识界褪色的古典政治伦理气质,似乎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俯拾皆是,仍然散发着生机。
(节选自冯庆《当代青年与古典》,有删改)
25.第一段中,当代青年回归经典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6分)
26.请简要阐释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27.在作者看来,当代青年怎样才能更好地从事古典研究?(5分)
南通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D。演化:指生态的群落或自然群落的逐渐进化;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根据对象选“演化”。宽厚:①宽容厚道②深沉浑厚③宽阔厚实;宽广:面积或范围广大的。从后面的“音域”看选“宽广”。平分秋色:形容二者一样出色,分不出高下;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有优点,各有所长。从语境看选“平分秋色”。
2.(3分)B。A项句式杂糅;C项不符合逻辑,“甚至”前后内容互换位置;D项语序不当,“将未来五年”移至“发展”之前。
3.(3分)D。“好像”不是比喻。
4.(3分)C。根据前后文的语境。
5.(3分)A。仅有一朵花,无所谓多。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3分)D(称:谈论、提及)
7.(3分)B(连词,表目的,其余三项都是介词,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