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6年四月中原名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6-4-17 21:25:28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2016学年下期第二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命题意图:本次论述文阅读选材、考点和设题方式完全仿照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王芳的《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文段选自刘传录的《从<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选段内容紧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关注当前的热点清明节,也追寻传统的文化民俗,还探究名著中的民俗基因。重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字数1190字。
1.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扩大对象范围。“宋朝太学和国子监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表述不当,原文是“冬天供应太学馒头”,不包括国子监。
2.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内容杂糅。依据原文,应该是《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清明上河图》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根据常识我们也应知道《水浒》的内容明显不是写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考点说明:考查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忽视条件,曲解原文。原文说“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可见“扫墓活动” 不能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命题意图:本次文言文阅读选材、考点和命题方式完全仿照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孙傅传》,文段都选自《宋史》,传主为宋庠,宋庠为人忠厚,为官正直,是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有良好的社会示范意义。字数630字。文言语段术语规范,故事性强,内容浅显。考点涉及断句、古文化常识、内容概括分析和翻译。
4.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正确标点: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5.考点说明: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文化字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乡试是每三年一次。
6.考点说明: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侄儿结交奸人被奏劾”错,根据原文“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是宋庠被包拯奏劾。
7.考点说明: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C级。
(1)参考答案:这不是用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宜按本朝的先例,命令主管部门(官员)准备饮食。
     详细解析:否定判断句、“所以”“故事”和“具”各1分,句子大意符合、通顺1分。共5分。
(2)参考答案:京师地区的守卫士兵平常要满四十万,剩余的兵力就外调补充轮流戍边,这是祖宗当初的谋略,不能随便轻易改变。
     详细解析:“畿辅”“羡”“更戍”“苟”各1分,句子大意符合、通顺1分。共5分。
     特别强调: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大意”符合、通顺即可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开封雍丘。天圣(1023~1031)初年,举进士,开封府试、试礼部都是第一名,当时仁宗亲自考试策问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令他们与武举人混杂一起考察。宋庠说:“这不是用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宜按本朝的先例,命令有关部门准备饮食,斥退武举人令他们另外考试。”仁宗下诏按他的建议办。密州土豪王澥私自酿酒,邻居前往捕捉他,王澥欺骗奴仆说:“他们是强盗。”叫奴仆杀死邻居父子四人。密州官府按法律将奴仆判罪,唯独王澥没判死罪。宰相陈尧佐庇护王澥,宋庠据理力争,终于王澥被判死罪。仁宗对待宋庠很看重,行将重用他。宋庠起初叫宋郊,李淑担心他超越自己,以命运不好中伤他,上奏说:“宋,是朝廷接受天命的称号;郊,就是交。把姓名合在一起来说是不吉祥。”仁宗没有当作一回事,有一天,仁宗把这事告诉了宋庠,于是就改成现名宋庠。宝元年间(1038~1040),宋庠以右谏议大夫衔参知政事。宋庠任宰相文雅雍容,熟练通晓旧时的事,自从他执政,碰上事情总要分辨是非对错。没多久,宋庠以资政殿学士调职郓州,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离开职位,仁宗问宰相章得象,谁是可以替代范仲淹的人,章得象推荐宋祁。仁宗向来在意宋庠,又召他任参知政事。皇佑年间(1049~1054),宋庠升工部尚书。皇佑三年(1051),宋祁的儿子与越国夫人曹氏的门客张彦方交游。而张彦方伪造皇帝敕牒,替人补选官职,被判死罪。谏官包拯奏说宋庠没能严格要求子弟,宋庠请求离职。于是命宋庠以刑部尚书掌管河南府,后调许州任职,又调到河阳,再升兵部尚书。他多次说:“国家应当谨慎固守根本,京师地区的卫戍兵平常要满四十万,剩余的兵力就外调补充轮流戍边,这是祖宗当初的谋略,不能随便轻易改变。”以司空职衔退休。去世后,谥号元献。宋庠从应考举人时,与宋祁以文章学问名扬天下,他生活节俭,不好声色,读书读到老也不厌倦。他擅长考证书中的讹谬,曾校定《国语》,撰写《补音》三卷。他天性忠厚,曾说:“叛逆狡诈、依恃神灵、残害他人、恃才傲物,我终生不做呵。”沈邈曾任东京转运使,多次以事侵害宋庠。宋庠在洛阳时,沈邈的儿子监管曲院,因把东西出借而县人欠下东西,他用杖打人,人死在路上,实际上是由于其它的病所致。而沈邈之子为府吏所憎恨,府吏想要按法律从严处理他,唯宋庠不同意,他说:“这怎么够得上治罪呢!”人们根据这件事愈加称他是年高有德的人。他的弟弟叫宋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命题意图:本次命题的诗歌选自南宋末年诗人吴潜的《满江红·梅》,体裁是宋词,2012至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均为宋词,而前几次中原名校联考也没有考到宋词。题材是咏物词,2011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考过咏物诗——南朝时期《咏素蝶诗》。本次命题第8小题主要考查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技巧,命题形式有所创新。第9小题考感情,是高考年年的必考点。
8.考点说明: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
   参考答案:(内容上)开头一问,引出所写的“梅”(或答:点出题目“梅”),(1分)
结尾一问说明开头问梅的原因(或答:表明家乡的境况只有梅花知道);(1分)
             (结构上)使词的上下阕首尾呼应(照应)(或答:结构圆合);(1分)
             (艺术上)运用比拟(拟人)修辞(或答:把梅当作人来写),拉近与梅花的距离。(1分)
             (情感上)更突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分)
   详细解析:5分,两问内容说明2分,一问1分;效果3分,其中结构效果1分,情感效果1分,艺术效果1分。意思相近即可。前面括号的答题角度答不出不扣分。
9.考点说明: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
参考答案:写梅花的高洁却无人识其真颜色,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
         写梅花与作者一样流落他乡,表现了自己因被贬而思念家乡的情感;(2分)
         写边塞孤城的管笛声使作者在夜晚心事重重,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2分)
   详细解析:6分,每方面2分。意思相近即可。学生先答情感再分析也可以,若笼统地答“作者借梅抒情(借梅喻人、自况、托梅言志),表现了自己思乡的孤寂”给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命题意图:名句默写按照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情景默写模式出题,遵循考纲规定64篇目,初中1篇、高中2篇,选的都是名家名篇:(苏轼《赤壁赋》、屈原《离骚》、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特别突出诗文中难写易错的词句。所涉及的名句或抒发人生感悟,或表现个人志向,或描写生动形象。
10.考点说明:考查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参考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详细解析:6分,一空1分。该空有一个错别字就不给分,繁体字、字迹模糊难以辨认、顺序颠倒等按错别字处理。注意“蜉蝣”“沧”“粟”“吾知”“亦已”“瀚”“阑干”“惨”等生僻难写字、形近音近字、通假字、虚词等易错字。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