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东北三校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3-4-13 16:11:33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定自我的信仰,一些小人说得言之凿凿,拿莫须有的国耻来取笑自己的同胞,他们才不管会产生什么后果。
B.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广泛听取群众的崽见,努力优化道路设计,规范停车位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让群众满意。
C.在作为时尚风向标的东京涩谷街头,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戴着各式口罩的年轻人,认为戴口罩显得更神秘的年轻人不一而足。
D.“磨而不磷”与“涅而不缁”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严守气节与操守,清白做人,干净处世。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泉阳泉矿泉水厂家温馨提示:本品允许有少量白色或结晶状沉淀物,是天然矿物质结晶体,属正常现象。
B.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定下了2013年交易总额突破l万亿人民币的目标,这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过高的奢望。
C.全新的形式、权威的导师、优秀的学员和热情的观众,让“中国好声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秀节目,而是一场普及率极高的音乐盛会。
D.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公平性,今年高考全国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大学梦”。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识时务者为傻杰”是人们时常提到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唯一的目的是办成该办的事情
②作为权谋大师,鬼谷子将这一思想的精华阐释得淋漓尽致
③很明显,“识时务者”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素质就是灵活替变
④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
⑤鬼谷子认为,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也没有永恒的榜样
⑥所谓的“时务”就是当前的局势,“识时务”即能够充分了解当前的各种情况
A.③①④⑤②⑥    B.⑥④③②⑤①   C.③①⑥④⑤②    D.⑥③⑤②①④
16.阅读下面一则微博,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超过60个字)(6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一词已扩大了语境,不再局限于教育行业,人们已经习惯称“夸父老师”、“嫦娥老师”、“赵匡胤老师”、“武则天老师”、“萨达姆老师”、“金正恩老师”、“科比老师”、“李娜老师”、“李宇春老师”、“曾轶可老师”……我们的“老师”遍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示例,再以“儒家、道家”,为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与示例大体一致。(5分)
儒家教会人们把握人生的勇气,道家教会人们笑对命运的智慧:我们需要勇气,我们也需要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剑桥大学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牛顿就学时住的宿舍,推窗可见一棵苹果树,据说就是砸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著名苹果繁衍的后代。经常有人慕名而来,而剑桥并没有把这里改建成一个收费参观景点。这里现在仍旧是学生宿舍,唯一不同的是能住进去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学生们都以能入住这个设施陈旧且并不舒适的百年老屋为荣。这里也是每年入校的新生和众多游客必来瞻仰之地。房屋的修缮由政府长期拨款。
    材料二:作家莫言获“诺奖”后,来“朝拜”的各色人等涌到他老家山东高密平安庄这个昔日的宁静小村,为能沾一沾“灵气”,踏平了莫家大院,拔光了院子里的萝卜,莫言旧居旁的破屋被高价出租,众多手持罗盘的风水师也煞有其事地来此观察“龙脉”……小小的平安庄,已成了不少人的“发财圣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三省三校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1.B(曲解原意,原文说“就潮州人而言,大概认为……”)
2.A(强加因果,“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是“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的一种表现。)
3. C(无中生有,文中无“……主要原因”)
4. C(纳,应为“接纳”、“容纳”之意。)
5.B(②陈述对象为暴胜之。④侧面表现隽不疑言谈惊人。⑥隽不疑在朝中名高位重。)
6. B(C项所说的“卫太子”只是“自谓卫太子”,其人未必是卫太子;且卫太子并非是“到皇城自首”。)
7.(1)大凡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折”1分,“废”1分,“施之以恩”1分,句意通顺2分)
(2)在长安城聚集观看的官吏百姓有几万人。右将军王莽在皇宫周围部署军队,来防备意外的情况。(“吏民聚观者”1分, “阙下”1分,“非常”1分,句意通顺2分。)
8.(1)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2)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3)色彩角度,“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每个角度1分;分析2分。)
9.原因:妻子即便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3分)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3分)
10.(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暂凭杯酒长精神   
(2)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11. (1)A E(答A 给2分,答E给3分,答C给1分。)
(B“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属于无中生有;C不是大众性,也不是强调平凡更能打动人心,而是开篇设置悬念,首尾呼应,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D不是老人看开了生死之事,而是老人抱定了与老妻同去的信念。)
(2)①表层含义:小说讲述的是一对老人的爱情故事,体现的是一种老式爱情,即中国传统的同甘共苦、夫唱妇随的爱情。(3分)     
     ②深层含义:“老爱情”中的“老”即为永久、永恒之意,真正的爱情永远青春不老。妻子死了,丈夫也平静地“陪着妻子一起去了”。老夫妻生死相依的爱情永存。(3分)
(3)形象:①自私、浅薄。(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母家里,凡事首先从自己的角度考虑。)②不孝、不懂感恩。(回到父母家,她一边喝着老人给她做的红枣汤,一边“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2分)
     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的女儿绝非是可有可无的闲人,老妇人的猝死与女儿的吵闹密切相关。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作者是以女儿的浅薄和利己反衬老夫妻的宽容和仁慈。(4分)
(4)答案一:不应该删掉。(1分)这个结尾看似离奇,但从小说的写作看,又是合理的。(1分)
①结尾的这个情节恰是小说的高潮,那矮小的老人在和孙子的对话中就已经明确了死志,结尾这个情节就有了震撼人心的效果。(2分)
②突出了老人视爱情重于生命的形象,“你看外婆临死不肯闭眼,她丢不下我,我也丢不下她。我要陪着你外婆哩”。(2分)
③这个情节恰好体现了这是“我一生能说的最动人的爱情故事”,突显了小说“生死相依的爱情永存”这一主题。(2分)
(答“应该删掉”也可。要求条理清晰,能够自圆其说。)
四、12(1)C 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
(A无贬义。B不全面。D “力排众议”和“不妥协”不准确。)
(2)①他是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敢于坚持自己主张,秉持独立的人格。
②在政治上他一身正气,直言不讳。他的出现,让政府、让国人多了一面镜子。
③他的品行是硬的,他的意志也是硬的。(每点2分)
(3)①从选取角度看:选取能表现其“棱角”的材料,突出其品质。
②从组材角度看: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③从材料特点看:多处引用他人的回忆性质的文字或熟悉他的人的话。(每点2分)
(4)“棱角先生”是张奚若独立人格、独立个性的准确概括。
①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张奚若,其“海归”作风实为教授中典型。给学生严厉但最恳切的忠告。
②敢于顶撞最高元首。张先生不畏强势的正派作风,令人钦佩。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名和利而舍弃了独立的人格,希望我们这个社会有更多有个性、有棱角的人存在,这样我们的社会和国家才有希望。(观点2分,结合文本4分,联系现实2分。)
13.D(A言之凿凿:形容说话有根有据,“说得”和“言之”重复。B求田问舍: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C不一而足:多形容事、物的数量多,一般不用于人。D涅而不缁:形容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14.C(A“属正常现象”前缺少主语。B“过高”和“奢”语义重复。D项句式杂糅,“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中将“走进高校”删掉。)
15.B(语段是围绕“识时务”话题展开的,⑥④是对段首句的解说。③承接⑥④进一步分析。由②中“这一思想”可排出⑥④③②,再由⑤中“没有……也没有”可知①在后,与⑤衔接。)
16.示例一:反对将“老师”这一名称泛化。(观点2分)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称呼政坛、文艺界、体育界等各界的人为老师,是对“老师”这个名称的曲解。(阐释4分)
示例二:赞同称呼各界人士为“老师”的做法。(观点2分)各行各业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在某些方面胜过我们,称其为“老师”是可以的;同时这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阐释4分)
17.示例:儒家显示出人们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道家显示出人们恬然自适的出世情怀:我们需要入世精神,我们也需要出世情怀。(内容上体现儒家和道家的精神内涵,2分;句式大体一致,2分;语意通顺,1分)
18.简析:两则材料写的是有关“名人”和“文化”的社会现象,而又与“金钱”密切相关。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焦点的关注、思考和感悟能力。
就第一则材料,可以写“对名人或者博物馆、展览馆的免费参观对学生成长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远比卖门票赚钱的意义大得多”。文化不能只认钱。
就第二则材料,可以写“人的培养,素质的提高,需要创造整体教育环境”。正确发挥名人效应。
对比两则材料,对待名人故居的态度,体现了人的素质、文化修养、思想觉悟。谋求和平与发展,关健因素在人,如果没有文化素养,崛起只能是一句空话。
围绕以上列举的几个词语,还可立意为:加强引导,让名人发挥“正能量”;不要盲目追捧“名人”;“名人热”该走向理性;经济发展了要注重保护文化;让名人文化发挥时代价值;别让金钱绑架文化;让“名人”少一些钱味道;加强文化保护等等。只要扣住上面列举词语,生发出合理的观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隽不疑,字曼倩,是渤海郡人。研究学习《春秋》,做渤海郡的文学官,一举一动一定依礼行事,在整个渤海郡闻名。
  汉武帝末年,渤海郡盗贼蜂拥而起,暴胜之做直指使者(朝廷特派官员),身穿绣衣,手持斧仗仪节,追捕反叛的盗贼,并督促渤海郡赋税,向东一直到渤海边,如果有不服从命令的人,都根据军兴法论处,威势震动渤海郡。暴胜之一向听说隽不疑贤能,到了渤海郡,就派遣差役邀请隽不疑和他相见。隽不疑头戴进贤帽,身带櫑具长剑,佩着玉环,穿着宽衣,绕着长带,盛服到暴胜之门上拜见。守门的差役想让他解下腰上配剑,隽不疑说:“剑是有品德的人的武装兵器,是用来保卫自身的,不能解下。请你们退下。”差役禀报暴胜之。暴胜之开门迎接隽不疑,远远看到隽不疑相貌非常尊贵庄严,穿戴看上去十分伟岸,暴胜之快步起身,鞋没穿好,快步迎接。到厅堂坐定,隽不疑以手按地恭敬地说:“我居住在海边,听说您暴公子的威名已经很久了,现在才有幸见到。大凡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暴胜之知道隽不疑并不是平庸的人,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深深地用礼仪接待他,询问当世实行的政策。暴胜之手下各个从事都是从州郡中选拔的优秀官吏,在旁边听了隽不疑的说法,没有不吃惊的。到了深夜,谈话才结束,隽不疑才离开。于是,暴胜之上书推荐隽不疑,皇上用公车征召他,官拜青州刺史。
  过了很长时间,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登基。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有名望的人造反,想先杀了青州刺史。刚开始隽不疑就知道了,逮捕了他们,他们都低头供认自己的罪行。皇上提拔隽不疑做京兆尹,赏赐百万钱。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的威信。隽不疑每次到县里审查记录犯人的罪状回来,他的母亲总是问:“有可以平反的人吗?能让多少人活下来?”如果隽不疑说多数有平反的人,他的母亲就高兴,吃饭说话也与其他时候不一样;有时没有能释放的,他的母亲就生气,因为这不吃饭。所以,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忍。
始元五年,有一个男子乘坐黄牛车,打着画有龙蛇的黄旗,穿黄袍短衣,头带黄帽,到北门,自称卫太子。公车差役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上下诏让公卿、将军、中二千石官职的人一起去辨认。长安官吏百姓几万人聚集观看。右将军王莽在皇宫周围部署军队,来防备意外的情况。丞相御史中二千石到的人都没有敢说话的。京兆尹隽不疑后到,大声叱令跟随的差役拘捕那人。有人说:“是与不是不能确定,应该慢慢处理这件事。” 隽不疑说:“各位怎么害怕卫太子呢!以前蒯聩逃命出奔,蒯辄拒不接纳蒯聩返回卫国,这是《春秋》上记载的。卫太子得罪先帝,逃跑而不接受死刑,现在自己来到这里,这是罪人啊。”于是,将他送进处理皇帝直接交办案子的监狱里。
天子和大将军霍光听说后赞赏这件事,说:“公卿应当运用经术明晓大义。”从此,隽不疑的名声更大,在朝廷上更受到敬重,在官位的人都自己认为比不上他。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隽不疑坚决推辞,不肯承受。过了很长时间,因病免去官职,死在家里。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