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夏杨、实习生杨文静报道:高考志愿填报还处在准备阶段,昨日,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周勤做客羊城晚报和金羊网联办的“赢战高招”在线访谈活动时建议考生,报志愿除了要结合“兴趣”,还可根据“实力”、“适合”、“发展”、“背景”等综合因素考虑。
眼下,不少应届考生对填报志愿很迷茫。对此,周勤认为,考生首先应尊重兴趣,毕竟,热爱是成功的源泉。但是很多考生、尤其是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均衡,最有兴趣的方向不明显。去年广东的文科总分状元陈俊任近日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也表示,当时考北大选专业时欠考虑,进校一年了感觉专业并不十分适合自己。
周勤建议,首先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优势科目,学得好的,就隐含着自己的兴趣点。“比如物理学得特别好,就可以围绕物理科,选择近似的专业方向。”她说,“兴趣、实力、适合、发展、背景”这些考虑要素的关键词,就像五边形的五个角,不一定有优先顺序,但要综合考虑。比方说,“发展”是指职业的未来预测,广东的发展趋势是很明显的,汽车产业、信息产业发展很快,就会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一位网友咨询:“如果喜欢的专业很冷门,是否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周勤建议考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最好所有志愿都报同类专业,并且服从调剂。”
一名喜欢理工科的女生因担心女生读理工科比较吃力而犹豫不决,周勤现身说法:“我自己就是学理工科的,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也是学理工科,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是学理工科,职业不分男女,你不一定要成为工程型人才,可以选择成为学术型或者是复合型人才。”
周勤还表示:“如果还没有选定明确专业,但是有模糊意向的考生,选择合适的大类招生专业也是一个办法。”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在尝试“大类招生”,考生进校学习一年后再选择,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在对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后再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