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把第二志愿组当垫底
在本科批次的投档、录取中设两个院校志愿组,是广东有别于其他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做法。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对第二志愿填报的看法:一种认为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填报好第一志愿组,忽略对第二志愿的关注;另一种则认为第二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保险作用,在熟悉高校的招生政策的前提下,合理填报好第二志愿。
纵观现在考生心理,记者了解到,高考分数高出重本线20分以内的考生,处于重本录取的临界点,将会出现博弈的心理,想报考更为高分的重点本科。但这有可能会出现高分落榜的情况。
由于实行平行志愿后,补录和补报的情况预计会大量减少,所以把第二志愿组作为垫底不够科学,第二志愿也应该根据情况审慎填好。
究竟怎样填报比较稳妥?吴强总结:在同一院校志愿组中,第一志愿可“冲”,考生可以报比自己水平略高的学校;第二志愿要“稳”,考生要确保自己的成绩能高于该校分数线;第三志愿要“保”,考生可填比自己水平略低的学校,作为保底。
●利用“预投档”扩大赢面
广东省实行“平行志愿”各批次投档分预投档和正式投档。专家介绍,“预投档”是在第一院校志愿组正式投档前进行,只提供生源基本情况;正式投档为高校提供考生电子档案。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年“预投档”的比例掌握在1:1至1:1.11之间。如果预投档比例是1:1,这就意味着预投档所有考生将会全数录取。反之,如果预投档比例为1:1.11,这就说明上线的考生将有约10%被淘汰。
预投档比例高,意味着考生达到该院校上线的分数,但却未能被录取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家长及考生要密切留意高校大型招生会的政策解读,掌握好预投档的比率,巧妙选择第二志愿组的专业,增加录取的安全系数。
●服从调剂 避免退档
对于“一冲二稳三保”的建议,专家也指出,这也并非“万全之策”:平行志愿的一大弊端就是“一次投档”。
举例而言,如果某考生的分数“冲”上了A志愿,便直接投档至A高校。但如果A高校投档比例为1:1.05,而上述考生又不幸成为5%中的一员遭遇A校退档,那他便不能再参加同一组别的投档,而必须退到第二志愿组。如果此时第二志愿组的高校已经录取完毕,那他还有可能退到下一个批次。
正因为此,今年高校录取的投档比例格外引人关注,“退档”俨然成了敏感词。对此,不少大学招生办承诺,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只要服从专业分配,投档后保证不退档。
据了解,目前包括南京大学在内的很多高校,在专业录取方面还会保留级差,所以考生在填报专业的时候,最好还是选择“服从调剂”,这样可以大大减低被高校退档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