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背负着一家人的梦想
人物:小刘,淮安徐溜镇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一
哥哥的大学梦在他身上
小刘生长在一个四口之家,父母务农,哥哥长他12岁。因为父亲手臂残疾,哥哥又身体不好,家里的农活基本都是母亲做。小刘还记得,他读初中时,母亲为了补贴家用,骑车十几里路到县城里去捡垃圾。或许就是这样劳累过度,小刘念到初三时,母亲突发脑溢血。
母亲还没等康复,就要求出院,因为她知道家中为她的病已经欠了一万多块医药费。不过,让母亲欣慰的是,小刘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经过这场大病,母亲也不能再做重活。小刘读高中时,体弱多病的哥哥挑起了沉重的担子。哥哥患有癫痫,读到初中就被迫回家养病,但是为了让弟弟继续读书,他决定去县城一家饭店打工。小刘心里知道:“哥哥的大学梦都在我身上。”
为了照顾弟弟的生活,哥哥还特意选了离小刘学校很近的饭店打工,这样一个月在店里打杂才能挣350元。还好小刘的学校考虑到他家中的情况,学费全部免除,此外每月还给他100元的生活补贴。这样,小刘的大学梦才得以继续。
背负着亲人的梦想,小刘没有让他们失望!他以407的高考分数被南京大学录取。父母带着小刘去了爷爷的坟头,小刘长跪不起,静静地告诉爷爷,“您的心愿实现了。”
上学期他考了第一名
考上大学了,可是学费怎么办?欣喜之后,一家人又要面对这个现实而棘手的难题。
他们四处申请助学金,很快一个好消息传来,县团委将小刘的信息反馈到了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基金会中的一个爱心企业家、来自浙江的戴世法叔叔,得知小刘的情况后,愿意资助他四年的学费。
读大学后,小刘非常勤俭节约,夏天他就是两件白衬衫轮流穿,而裤子还是高中时候的校服。
小刘告诉记者,上学期他的考试成绩在学院排名第一。说这话的时候,他并不是那么欣喜,也许他心里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吧。“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刻苦学习,比如这次考试前,别人看整场球赛,我就看二十分钟然后去看书,就是靠这种微小的差别慢慢积累。”
他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在南京生活快要一年,小刘只去过一次夫子庙,在中山陵周围绕了一圈,也没舍得进去。眼下已经放了暑假,小刘选择留校在实验室里度过,他觉得,对理科生而言,成绩是一方面,科研能力也很重要。
小刘已经对将来有了明确的规划,要么留校做老师,要么进大企业做一个IT工程师。家里经过一次次变故,也恢复了平静,小刘说,他想着有一天把家人都接到南京来,买房子给他们住。可是爸妈总说,“还是在老家踏实,只要你好就好。”
但是,为家人创造幸福生活的梦想已经像当初考大学的梦想一样,伫立在他的心里。他,不是一个人在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