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和要求
第一部分 《机械制图》
一、 制图的基本规定及技能
1、了解国家标准《图幅》、《比例》、《字体》和《图线》中常用的基本规定。
2、掌握尺寸注法的规定。
3、能对平面图形进行尺寸分析、线段分析,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作图方法。
二、 投影法基础
1、了解投影法的分类及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
2、熟练掌握三视图的三等关系和六向方位关系。
3、了解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
4、了解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点,掌握在立体表面取点的方法(对圆环不作要求)。
5、了解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投影画法(只要求圆柱、圆锥和圆球之间正交的情况);掌握相贯线的简化画法规定。
6、了解轴测图的应用和投影特点;能根据较简单形体的三视图绘制其轴测图。
7、掌握组合体视图的分析和识读方法。
8、理解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清晰性要求。
三、 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1、了解我国技术图样中采用的投影法规定。
2、掌握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标注规定。
3、掌握剖视图和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规定。
4、了解局部放大图和常用的简化画法规定。
5、了解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主要区别和识别符号规定。
四、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1、能说明螺纹标记的含义,能识读螺纹及其紧固件连接图。
2、了解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画法的规定。
3、了解键、销和滚动轴承的画法规定。
五、零件图
1、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理解尺寸基准的概念;了解合理标注尺寸的注意事项。
3、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的规定,并能说明符号和代号的含义。
4、理解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掌握公差带代号和配合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规定,并能解释代号的含义。
5、熟悉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懂得其代号在图样中的常用标注规定,能正确识读常用代号标注的含义。
6、能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指由1-2个基本视图,加若干个辅助性视图,有20-40个尺寸的零件图)。
第二部分 《机械基础》
一. 常用机构
1. 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
2. 理解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区别。
3. 掌握运动副的概念,熟悉运动副的类型、应用,了解其使用特点。
4. 平面连杆机构
⑴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⑵ 掌握三种基本形式的判别条件。
⑶ 了解急回运动特性及应用,了解“死点”的产生及克服方法。
⑷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及其应用。
5. 凸轮机构
⑴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应用及特点。
⑵ 了解凸轮机构的有关参数以及它们对工作的影响。
二.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了解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和符号。
2. 了解屈服点、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的有关计算。
3. 了解非合金钢的分类。
三. 机械传动
1. 摩擦轮传动与带传动
⑴ 理解摩擦轮传动与带传动的类型、传动特点及应用场合。
⑵ 掌握带传动的主要参数、传动比的计算。
2. 螺旋传动
⑴ 熟悉螺纹的种类、应用和主要参数,正确识读螺纹标记。
3. 链传动和齿轮传动
⑴ 了解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的常用类型与应用特点。
⑵ 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形成与渐开线的性质。
⑶ 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
⑷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点。
⑸ 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和齿条的形成和应用特点,和其相关参数及正确啮合条件。
⑹ 掌握常用齿轮的受力分析。
4. 蜗杆传动
⑴ 了解蜗杆传动的组成与应用特点。
⑵ 掌握蜗杆传动的传动比与几何尺寸计算。
⑶ 掌握蜗杆传动的旋转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判定方法,了解其正确啮合条件。
5. 轮系
⑴ 了解轮系传动的应用与分类。
⑵ 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四. 轴系零件
1. 键、销及其联接
⑴ 了解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熟悉平键的选用及标记。
⑵ 了解销联接的应用形式及特点。
2. 轴
⑴ 了解常用轴的种类和应用特点。
3. 轴承
⑴ 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及应用特点,了解润滑装置和方法。
⑵ 了解滚动轴承的结构组成、代号和应用特点。
⑶ 掌握滚动轴承的选用方法及选用轴承类型时应考虑的因素。
4. 联轴器和制动器
⑴ 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第三部分 《电工技术基础》
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
1、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2、 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动势、电流、电位、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
3、 熟练掌握电动势、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正方向)和数值正负的意义及在电路计算时的应用。
4、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焦耳定律和电功、电功率的计算。
5、 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熟练掌握电阻定律。
6、 了解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二、 简单直流电路
1、 熟练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 了解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通路、开路、短路),掌握在每一种状态下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
3、 熟练掌握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4、 了解万用表的基本原理,并能正确熟练地使用万用表。
5、 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及两点间电压的分析和计算,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6、 了解电阻的两种测量方法: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法。
三、 电容和电容器
1、 理解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
2、 了解常用电容器的分类和额定值。
3、 能用万用表粗略地判别电容器质量的好坏。
四、 磁场和磁路
1、理解磁场主要物理量(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和磁导率)的物理意义、单位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熟练掌握右手螺旋法则、左手定则以及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计算。
3、 了解常用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及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
4、 掌握磁路欧姆定律、电流定律的物理意义及简单直流电流磁路的分析和计算。
五、 电磁感应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
2、 熟练掌握右手法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理解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了解自感系数的估算。
4、 掌握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及其串联。
5、 了解涡流的产生及其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
6、 了解磁场的能量。
六、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2、 理解正弦交流电基本物理量(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角频率、周期、频率、初相位、相位差)的概念。
3、 熟练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表示法。
七、 正弦交流电路
1、 理解正弦交流电路中感抗、容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阻抗、电压三角形、功率三角形等概念。
2、 熟练掌握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及纯电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功率。
3、 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在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4、 熟练掌握RLC串联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5、 掌握RLC并联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6、 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特点及其应用。
7、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8、掌握RLC串联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测试方法及其相量图的绘制。
9、掌握在日光灯电路两端并联一只适当容量的电容器,可以提高整个电路功率因数的测试方法。
八、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了解三相电压的产生及其表示方法。
2、 掌握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
3、 理解中线在电路中的作用。
4、 掌握三相对称电路功率的计算。
5、 了解安全用电的意义及措施。
九、 变压器
1、了解变压器的构造和作用。
2、 理解变压器变换电压、变换电流和变换阻抗的基本关系及其计算。
3、 了解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
4、 掌握自耦变压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十、 电机与控制
1、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和功能。
2、 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差率的概念和铭牌上各数据的意义。
3、 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5、 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和制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6、 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和起动原理
十一、 过渡过程
1、 了解RC电路和RL电路中过渡过程的特性。
2、 理解过渡过程中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第四部分 《电子技术基础》
一、模拟电路部分
1、了解晶体二极管的结构、符号、分类。
2、 理解晶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掌握硅、锗二极管门坎电压值、正向导通电压值。
3、 掌握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简单计算。
4、 了解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分类、符号和基本联接方式。
5、 掌握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条件(偏置条件)、放大作用和电流分配关系。
6、 理解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共发射极接法)及其三个工作区域的划分。
7、理解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了解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
8、理解工作在线性区的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几个重要特性。
9、了解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反相器和电压跟随器,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常识。
二、数字电路部分
1、了解脉冲基本概念、常见波形和矩形脉冲信号的主要参数。
2、理解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了解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的条件、特点。
4、 了解数字电路的特点。
5、 熟悉逻辑电路的几个规定。
6、 理解逻辑函数的概念,掌握逻辑功能的常用表示方法(逻辑函数式、真值表和逻辑图)。
7、 熟练掌握与门、或门、非门三种基本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符号、逻辑函数式和真值表,并能根据输入信号波形画出输出信号波形。
8、 了解组合逻辑门电路的特点,熟练掌握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的逻辑功能、真值表、逻辑函数表达式,并能根据输入信号波形画出输出信号波形。
9、 能熟练地根据给定的逻辑电路图,写出逻辑函数式,列出真值表,并说明电路的逻辑功能。并能根据电路逻辑功能的要求列出真值表,写出逻辑函数式,化简后画出逻辑电路图。
10、了解数字集成电路概况、分类及应用常识。
11、了解触发器工作特点。
12、了解时序电路的概念和分类情况。
13、理解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计数体制,熟练掌握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的转换方法。
理论试卷结构
一、题型比例
填空题 约20%
选择题 约30%
问答(画图)题 约35%
计算题 约15%
二、 难易比例
较易题 约50%
中等难度题 约30%
较难题 约20%
三、总分及考试时间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综合共一份试卷。
卷面满分:2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技能考核范围
考核时间:每位考生15分钟
考核范围:《电工技术基础》、《气动液压》、《可编程控制器》和《机械基础》四门课程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基本电机控制电路的连接、电路的基本测量、基本气动回路或液压回路的连接、简单PLC编程和看模型画结构图等。 考生只从四门课程中自选其中两门的技能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