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海南高考语文刚刚结束,作文题目一公布,就引起了网上强烈关注。网友纷纷投稿南海网,参加“网友写作文,名师来点评”征文活动。截至下午4点,已经收到来稿110多篇,南海网择优评选网友作文,并配发海南华侨中学语文老师王嫣雪和文昌中学语文老师林翠薇的评语,以飨读者。以下是网友“杨再东”所写的高考作文《保持野性》。
保持野性
南海网网友:杨再东
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得他们丧失觅食能力。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并不需要争论 ,有很多的事例在警示我们,比如,在动物园中长大的猎豹,它并不清楚如何靠速度去攻击猎物;比如说家养几代的小猫,它不仅不会捉老鼠,甚至会被老鼠吓到……
给野生动物喂食,这看似爱心的举动为野生动物们提供了不劳而获的机会。在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动物们如果适应了安逸环境而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本领,放弃了自己的野性而沉迷于外部环境的施舍而生存,当环境改变、施舍不在时,结果是灾难性的。对于单个个体,结果就是死亡;对于群体的物种,结果就是种族灭绝,这灾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主动放弃了自己的“野性”。
淘汰在新环境下丧失核心竞争力的、放弃了自己的“野性”而被“圈养”的物种,这是自然界的铁律,也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进化手段。
对于动物园的猎豹,园区可能一直为它提供食物;对于家养的小猫,主人有可能一直养着它直到老去,在这些条件和环境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即使丧失了“野性”,它们也许仍然能安然度过生命的时光。
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来说,这却不会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对于我们个人,如果要想有所作为,如果要想度过有意义的一生,如果想出人头地,必须要提醒自己永远不要沉迷于安逸的环境,永远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永远要保持自己的“野性”。就要像独行的狼一样,就算忍受和饥饿、寒冷和孤寂,也从不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
保持野性,这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对自己彻底负责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身心自由的不二法门,它让我们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仍然能尊严而优雅的活着。
保持野性,这是生活的自信,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梦想的体现,是相信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独立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
保持野性,这是居安思危的远见,它鼓舞着我们勇敢从”温柔乡”一般的环境中抽身而出,继续朝我们的目标不懈努力。
这种内心的“野性”,是抵御安逸的灵丹妙药。
不沉迷于安逸的环境,同样,更不要害怕艰苦的困境。
门捷列夫曾告诫我们:“平静的水面练不出精悍的选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越是艰苦, 越是要将其看做磨练自己的最好时机;越是艰苦,越容易取得突破,不仅不要畏惧艰苦,不要害怕吃苦,更要舍得吃苦,用于吃苦,科研表:越舍得吃苦的人获得越轻松,越舍得吃苦的人,越容易成功。
保持野性,这是勇敢者和智者的必然选择,是保证我们永远不会被社会淘汰的生活方式,更是我们不断成功的保障。
王嫣雪老师点评:保持野性是人类应该给予动物的。保持本真的生活追求是需要有执着的野性的,作者把保持野性才能有更好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状态论证地很清晰,有警示性和感召力,读后让人有振臂高呼的力量,这是年轻人应该有的状态。很赞!
林翠薇老师点评:作者从动物的角度引申出保持野性的重要性,这里的“野性”可以理解为动物捕猎的本性,在自然中生存的能力。接着由物到人,论述了人类也要具备生存的能力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的论点,符合题意,但“野性”两字的表述似乎不够准确。【详细】
资料链接:2014年海南高考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