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江苏高考 - 正文

 
江苏高分作文被指抄袭原作者请求宽容孩子
来源:现代快报 2010-7-6 【字体:小 大】
江苏高分作文被指抄袭 原作者请求宽容孩子

 

网友披露

高考高分作文与原作相似度挺高

网友披露,作文抄袭的是作家李汉荣的长篇散文《购物记》中的一节(刊登于《散文》月刊2010年第一期)。记者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后发现,两篇文章均以巴西亚马逊红木地板为由,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文中的第一句为“足不出户,我已到达巴西。”这和作家原文完全相同。紧接着,“经过技术的切割,经过资本的流通”“滚滚流淌的亚马逊的河水,化为滚滚的利润”等不长的词句也能在原文中找到“原形”。

此外,“有那么几次,我弯下腰,趴在地板上,细细地、细细地凝望,注视着它。隔着刷了油漆、打了蜡的光亮表层,抚摸着它经历了千年的纹路与年轮。”和“有好几次,我莫名其妙蹲下来,匍匐在地板上,仔细辨认和端详,在涂了漆打了蜡的木板上,抚摸那清晰的年轮和木纹。”等长句也有相似之处。记者发现,相似或基本雷同的句子有好几句。

阅卷专家

一致认为不算“抄袭”算“仿作”

到底是不是抄袭,专家们说了算。昨天,快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多位高考语文阅卷老师。

“严格意义上来说,抄袭还算不上,应该是‘仿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比对两篇文章后表态,按照阅卷的规定,对抄袭的判断也是有标准的。一篇文章如果和原文出现二分之一以上的雷同之处,那就应该算抄袭了。从这篇文章的情况来看,雷同处还不到二分之一,是典型的“仿作”。在阅卷中一旦被认定是仿作,得分肯定不会高,也就10分~20分。

今年参与阅卷的一位老师看过两篇文章后也告诉记者,高考作文要认定为抄袭之作,是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操作和审核程序的。比如,文章结构主旨完全相同,成段的语言都是别人的,能从原作品中找出来,那才是抄袭。这篇文章最多算是仿作。

记者还从有关阅卷老师处了解到,江苏考生的作文总体水平较高,在高考阅卷中被定性为抄袭之作的少之又少,前几年也就发现了一篇。

何以逃过阅卷组专家火眼金睛?

记者了解到,由于作文主观性强,每年高考阅卷中对作文的评分尤为慎重。比如今年阅卷,平均一篇作文会有3.5人批改。最多的时候一篇作文可能要六个人看:两名老师评阅,一人复查,小组长再看,质量组再查,最后是总负责人评判。

“说实话,这种情况真的不稀奇。”昨天,参与今年阅卷的一位语文老师说,短短10天内批阅完50多万篇作文,工作量极大。正常情况下,一位老师每天要批改300篇作文,最多的500篇,一天的批改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根据计算机测算,他批阅一篇作文是80秒,这还高于所有老师的平均值,速度快的老师不到一分钟就能改完一篇作文,速度很快,不可能细究某一篇文章。如果阅卷老师感觉一篇作文似曾相识,也不能贸然评判这篇作文是抄袭或是仿作,要拿原文来比照。

“更何况,老师们平时的教学任务就很重,这些期刊上的文章不可能全看到。”在他看来,这样的作文“漏”出来,也是情有可原的。

网友声音

即便天才,也从模仿开始

在博客上披露了这一“抄袭”事件的网友“云岫无心”说,“自己在悲哀之余,我还要为这位考生叫一声好。”在他看来,他(或是她)抄袭的原文是发表在《散文》杂志上的,而不是从什么“文摘”之类,或是“作文素材”之类特别受一些中学师生追捧、特别急功近利的报刊选取来的,这至少说明这位同学平时还是能读些文章,阅读面还算是宽的呢。 更有网友表示,“即便是天才,也是从模仿开始的。”

昨天,南京一位语文老师看完这篇作文后也感慨,从行文上来看,这篇作文的作者应该还是一个挺有才气的孩子,文笔也不错。考生肯定是看过作家的这篇散文,印象也比较深刻。在写《绿色生活》这篇作文时,这篇散文可能给了考生一定的启发,但考生在原文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观点和发挥,并没有完全照搬。

作家求情

孩子有发挥,请大家宽容

被“抄袭”的作家对这件事怎么看?几经周折,记者昨晚终于联系上了李汉荣。李汉荣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采访前,李汉荣提了一个要求,“采访可以,不要针对这个孩子,别害了他。”

听记者说自己的文章被高考考生“模仿”了,李汉荣一点儿也不惊讶,因为这也不是头一遭了。“前两年,我的另外一篇文章《一间房子的消失过程》就被抄袭了,当时网上也闹得沸沸扬扬。后来我上网看了一下,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改动很少。”电话中的他告诉记者,从记者这次描述的高考作文来看,没有当时的那篇严重,而且这位考生还作了发挥。

作为长者,作为曾经的高考考生家长,李汉荣对这件事尤为包容。“孩子们考大学不容易,千万别因为这件事而影响了孩子的前途,如果处理不当对这个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这几句话李汉荣颠来倒去强调了好几遍,希望这篇报道尽可能不要伤害当事人,希望他看到新闻报道后,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这类事的发生并不能完全责怪这个孩子。”李汉荣有自己的理解,这和如今的社会风气、道德教育缺失都有关,同时也和竞争激烈的高考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采访的最后,连“被抄袭”的作家李汉荣也特别拜托记者,希望能代他向公众呼吁,请大家对这位孩子宽容一些,不要深究,而他本人也绝不会再追究这件事,“宽容地对待别人所犯的错误吧!”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分省高考动态全国综合   北京高考   天津高考   上海高考   江苏高考   浙江高考   山东高考   江西高考   安徽高考   广东高考   广西高考
    海南高考   黑龙江高考   辽宁高考   吉林高考   山西高考   河南高考   河北高考   湖南高考   湖北高考   四川高考   重庆高考
    云南高考   贵州高考   新疆高考   西藏高考   陕西高考   内蒙古高考   甘肃高考   宁夏高考   青海高考   港澳高考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古巴留学
    录取查询
    成绩查询
    福建高考
    录取分数线
    高考状元
    历年资料
    招生简章
    高考志愿
    高考作文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招生章程
    高考试题答案
    高校专业
    高考政策
    新生报到
    高考模拟题辅导高考语文习题   高考数学习题   高考英语习题   高考政治习题   高考历史习题   高考地理习题   高考物理习题   高考化学习题   高考生物习题   高考综合习题
    高校访谈
    招生专业
    高职单招
    福建省质检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复读
    高招诈骗
    港澳台联招
    高中新课程
    高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