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要关注自己的原理是否准确
第34题,第一问共 6分,分为3个角度,每点2分。角度一,乡村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乡村衰落不利于文化传承;角度二,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角度三,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二问共6分,分为两块,其中原理在2分左右,材料分析占4分。原理说清楚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即可;材料分析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关系,即城乡文明的差异性、城乡文明的统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和城镇化进程中对城乡文明的统一,每个点1分。
第35题,第一问共 6分,材料中的信息共3个方面,每点2分,其中信息1分,数据1分。分别为收入增长速度快、收入增长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或收入分配不公);第二问共6分,作图2分,有选择过O-A-Q点;措施选两个,每个2分,其中选择1分,原理1分。措施1,理由是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措施3,理由是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或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36题,第一问共 6分,分三个点,与教材的叙述基本一致,总统与总理各占3分,对应为: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第二问共6分,分为3个角度,每点2分。角度一,对欧盟本身的意义,即利于增进欧盟内部团结,促进成员间交流合作;角度二,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即利于欧盟发挥集团优势和国际影响力,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角度三,欧盟与多极化,即利于增强欧盟的综合实力,更好地发挥其在世界多极化中的作用。
第37题,第一问共 6分,对应使用三个原理,其中原理和分析各1分。即发展观、辩证否定观要求创新、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第二问共6分,分为两个角度,各3分。角度一是对“低不就”的驳斥,重在说明我国劳动力成本存在地区差异,东部高而中西部地区仍有一定优势,所以制造业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角度二是对“高不成”的驳斥,重在说明我国已经通过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第三问共6分,围绕科学决策,分为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各3分。对政府而言,依法审慎行使权力;应集中民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对公民而言,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决策过程;同时应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