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4
来源:2exam.com 2010-12-17 【字体:小 大】
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4

 

11.1961年中央颁布“工业七十条”正式确认了:
  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指导方针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以农轻重为序来安排国民经济
  D.“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
  从1955年12月起,毛泽东就抽出大量时间从事调查研究,主要了解经济工作情况,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病有了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1960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在批示中,把鞍钢经验称为“鞍钢宪法”,认为鞍钢创造了不同于苏联一长制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体制,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
  1961年9月中央颁布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调即工业七十条》根据这一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强调要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充分发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生产技术民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完善以厂长为首的全厂统一的生产行政指挥系统和运行机制,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因此,第10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第11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9页;《大纲解析》第183页。
  1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方针是:
  A.平衡发展,劳资兼顾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调整﹑巩固﹑提高     
  D.三者兼顾﹑国家利益至上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关于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方针。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针对国家、生产单位、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8-259页;《大纲解析》第183页。
  13.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政体是:
  A.国民参议会    
  B.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政体。
  我国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或者说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写入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为以后历次宪法所肯定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其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以保证人民代表大会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力,使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各级国家机关能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根本上提高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效率。其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特别是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明显地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民主共和政体,也有别于苏联实行的苏维埃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9页;《大纲解析》第184页。
  14.在中共八大前后,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思想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扩大民主。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政权问题上的一个创造,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适合中国的国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必须扩大民主,加强法制建设。1956年7月,周恩来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要在国家制度上想一些办法来扩大民主,以便有效地纠正和克服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59页;《大纲解析》第184页。
  1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的方针是:
  A.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B.争取、教育、改造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利用、限制、改造
  16.毛泽东正式提出正确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著作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不要四面出击》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指导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方针。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我们的方针,也是我们的愿望,一切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实行长期共存的方针;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因此,第15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第16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60页;《大纲解析》第184页。
  1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
  A.参政议政
  B.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
  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D.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
  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都必须首先解决几个基本问题,即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性质、目标、阶段、步骤、力量等问题。统一战线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总路线服务,最根本的就是为完成党在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提供力量支持。这种力量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争取人心,就是解决人心向背的问题;二是凝聚力量,就是解决力量对比的问题。
  在我们党近80年的历程中,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心始终没有离开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我们党成立初期通过建立民主联合阵线,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运动,迅速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通过统战工作,团结和争取了一切抗日的民族力量,发展壮大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经过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统区”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线”,各民主党派纷纷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使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特别是人心向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运用统一战线,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成功地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确立和发展壮大了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凝聚了强大力量。进入新世纪后,无论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是党的建设的任务,都十分繁重。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团结奋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60页;《大纲解析》第184页。
  18.正式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一项根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是在:
  A.1941年的《陕甘宁版区施政纲要》   
  B.1949年的《共同纲领》
  C.195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特点,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创造。党的这个主张,早在建国初已为《共同纲领》所接受。根据《共同纲领》关于民族政策的原则规定,总结1947年5月我国第一个省一级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建立以来的经验,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作了比《共同纲领》更进一步的规定,从根本大法上确立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中国国内各民族间平等友爱互助的关系,保障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60页;《大纲解析》第184页。
  19.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提出这一重要论断是在:
  A.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B.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
  C.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      
  D.中共七大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1954年9月,毛泽东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和中国现代革命历史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60页;《大纲解析》第185页。
  20.毛泽东在1956年4月提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的方针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科学事业的方针。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毛泽东在1956年4月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之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这个方针作了详尽的论述。这个方针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
  具体含义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总之,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采取这种态度可以帮助科学和艺术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61页;《大纲解析》第185页。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考研报名
    考研新闻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试题答案
    复试分数线
    考研调剂
    考研录取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考研复习
    考研政策
    研究生招生
    模拟试题
    考研院校
    考研专业
    在职考研
    法硕
    同等学力申硕
    博士生
    MBA|MPA
    推免生
    新闻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
    考研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