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座落在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市,占地1800亩,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两万人。学校始建于1951年,原名“成都气象学院”,系中国气象局直属高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后,划转为四川省与中央共建的省属高校。多年来,学校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已经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以大气科学和信息技术为特色和优势的多学科应用型高等学校。
学科专业:学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46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二级学科点6个;并可招收在职人员和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推广硕士;。
学校有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其中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气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和“基础数学”。多年来,这些学科专业在面向广大农村,服务“三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在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和农业信息化领域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有高级职称教职工40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近200名,他们中有多人为国家和四川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
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或参加了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主持面向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于“三农”建设的科研项目300余项,在农业气象、农业防灾减灾、农业环境保护、江河生态屏障建立、农业资源遥感、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信息管理等方面独具特色,取得了“季节变率和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文的影响”、“中国湖泊生态恢复工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研究”、“我国热带、亚热带西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逆温层专题”、“四川省农业灾害性天气监测技术”、“西部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及其利用效率研究”、“生态、环境及资源问题的统计评价方法研究”等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
科研条件:学校现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象信息与信号处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另有其它各类研究机构30余个。学校是实施省部共建的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单位,是中国气象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统计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
培养质量:建校五十余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和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立足四川,服务全国,向气象、环境、信息、统计、农林水利、能源交通等行业和部门输送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大多已成为业务和管理骨干,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合作单位:长期以来,学校同中国气象局,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防雷中心,以及各级农业科学研究院、各级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等单位开展了深入的科研合作,为我校培养在职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实验实习基地。
热忱欢迎报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