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售卖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的周转时间的构成。
所谓资本周转时间,是指预付资本价值,从一定形式出发,经过循环运动,带着剩余价值,全部回到它原来出发点的形式,中间所经历的时间,即预付资本价值周转一次的时间。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的生产时间包括三部分,第一,劳动时间,即劳动者为完成某种产品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全部工作日。而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产部门的性质,企业的技术水平;第二,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劳动过程全部或局部地中断;第三,还包括原料、材料、燃料的储备时间。资本的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也就是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时间和出售商品所需要的时间。流通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状况、生产地点距离市场的远近、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5页;《大纲解析》第102页。
1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全部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
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
C.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D.部分预付流动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计算。
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资本周转速度通常是指整个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速度:(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因此,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既定情况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5页;《大纲解析》第103页。
13.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加速资本周转能提高剩余价值率
B.加速资本周转能提高平均利润率
C.加速资本周转能提高积累率
D.加速资本周转能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年剩余价值率是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产生着重大影响。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如果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事,其计算公式为:M′=M/v=m′×v×n/v=m′×n。公式表明,周转速度同年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关系。年剩余价值率越高,年剩余价值总量就会越多。所以资本家会想尽办法提高资本周转速度。
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区别表现在:第一,两者数量不同。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大于剩余价值率。只有当预付可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为一次时,两者在数量上才相等。第二,所表示的关系也不同,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反映的是预付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6页;《大纲解析》第104页。
14.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目的是揭示:
A.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B.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
C.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
D.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6页;《大纲解析》第102页。
15.按照固定资本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办法,就叫做固定资本折旧。固定资本的折旧率与:
A.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B.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C.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D.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的折旧率。
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把固定资本按其损耗程度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出来,并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以备将来用于固定资本的更新。这种按固定资本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办法,就叫做折旧。提取的补偿金额叫做折旧费或折旧基金。在我国的经济实践中,必须适当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折旧率,这有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折旧费通常以年为单位提取,公式是:每年平均提取的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每年平均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就是折旧率,其计算公式是:折旧率:(每年平均提取的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100%。固定资本的折旧率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7页;《大纲解析》第103页。
16.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资本周转通常是指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它具体是指:
A.全部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
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
C.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D.部分预付流动的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周转速度的计算方式。
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资本周转速度通常是指整个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速度:(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因此,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既定情况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5页;《大纲解析》第103页。
17.生产资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中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价值的转移方式不同
B.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D.不同部分的运动速度不同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它的价值却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中的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要不断更新。它的价值也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中最有决定性的是价值周转方式不同。生产资本既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又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两种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不同的。首先,划分的依据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不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则是按照资本的周转方式或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其次,划分的目的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据此分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进而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7页;《大纲解析》第102页。
18.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和科学技术及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A.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呈上升趋势
B.固定资本质量更高,无形磨损呈下降趋势
C.固定资本折旧率降低
D.固定资本占生产资本的比重下降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无形磨损。
固定资本的价值按照它的损耗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固定资本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有形损耗,又叫物质损耗,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生产性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损耗。固定资本的价值正是根据它在物质上的损耗逐渐转移到产品当中去的。无形损耗,又叫精神损耗,是指固定资本在其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根据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再生产同类劳动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减少,从而造成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是由于出现了性能更好的替代品,从而引起原来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此而带来的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呈上升趋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7页;《大纲解析》第103页。
19.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是: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流动资本的物质形态。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它的价值却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中的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要不断更新。它的价值也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流动资本中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不存在价值转移问题。它是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后,工人作为自己的收入用来购买消费品的部分。因此,它的价值不像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价值那样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是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重新创造出来。但是,由于购买劳动力的这部分生产资本,在价值周转方式上也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其价值通过劳动的创造,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所以也列入流动资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7页;《大纲解析》第102页。
20.流动资本的特点是:
A.一经投入,便以实物形式全部发挥作用,供多次生产过程使用
B.在使用期内,始终保持实物形式不变
C.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一经投入生产过程,便全部被消耗掉,它们的价值随之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流动资本的特点。
流动资本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概念来把握。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中的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要不断更新。它的价值也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即流动资本的价值一次投入,一次全部转移或回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7页;《大纲解析》第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