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报名 - 正文

 
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解析018
来源:2exam.com 2010-12-15 【字体:小 大】
2011年考研政治应试精华试题及解析018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马克思指出:“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要保证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产业资本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B.产业资本必须有三种循环方式
  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保持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两个条件是:第一,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即全部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同时存在于三种职能形式上。这三个部分各占多大比例,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性质、技术水平和购销状况。第二,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即分别处于每一个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必须相继进行转化,依次从一个阶段转向下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向下一种职能形式,经过循环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连续不断地运动。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时间上的继起性是由空间上的并存性决定的,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同时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时间上继起性的结果。如果相继运行受到阻碍,空间上的并存性就不可能。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列存在和相继运行,是保证产业资本正常连续循环的必要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5页;《大纲解析》第102页。
  2.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其中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包括:
  A.流动资本
  B.货币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产业资本循环的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某种职能形式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相应地完成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剩余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三种职能,实现价值增殖,然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形式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循环要经过三个阶段,两个过程。三个阶段是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两个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其中生产过程对应的是生产阶段,流通过程又包括两个阶段: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购买阶段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销售阶段实现剩余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5页;《大纲解析》第102页。
  3.生产资本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者的区别在于: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周转速度不同
  C.价值补偿方式不同
  D.物质更新的方式不同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7页;《大纲解析》第102页。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是:
  A.划分的根据不同
  B.划分的角度不同
  C.划分的内容不同
  D.划分的目的不同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生产资本既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又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两种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不同的。首先,划分的依根据和角度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不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则是按照资本的周转方式或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其次,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除了包括固定资本的全部外,还包括流动资本中的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流动资本除了包括可变资本外,还包括不变资本中的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最后,划分的目的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据此分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进而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7页;《大纲解析》第102页。
  5.从不同角度可以把产业资本进行不同的分类,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是否执行生产或实现剩余价值的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循环的职能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分为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的分类。
  按照是否执行生产或实现剩余价值的作用即循环的职能形式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按照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按照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7页;《大纲解析》第103页。
  6.资本周转的速度可以用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和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来表示。资本周转速度(快慢)与:
  A.资本周转时间(长短)成正比
  B.资本周转时间(长短)成反比
  C.资本周转次数(多少)成正比
  D.资本周转次数(多少)成反比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周转的速度。
  资本周转速度是指预付资本运动的快慢。它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表示。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的次数。这里的“一定时间”,通常以“年”作为自然计量单位。如果以U表示“年”这个时间单位,用u表示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以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那么,一年内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n=U/u。由公式可见,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5页;《大纲解析》第104页。
  7.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A.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B.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C.节省预付资本
  D.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周转速度快慢对于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产生着重大影响。概括地说,主要有三个方面:节省预付资本,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第一,加快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从预付的固定资本来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既可以避免或减少无形磨损,也可以加快固定资本的更新,购置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加快资本周转,特别可以节省预付的流动资本。因为资本周转速度加快以后,维持同样生产规模所需要的流动资本数量越小,就越能节省预付资本。如果把节省的流动资本投人生产,就能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第二,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一般来说,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也意味着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加快。从而一年内同量的预付可变资本就可以雇佣更多的工人,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如果用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m′为剩余价值率,v为预付的可变资本,n为流动资本(包含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年剩余价值量则由下面公式表示:M=m′×v×n。第三,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如果用M,表示年剩余价值事,其计算公式为:M′=M/v=m′×v×n/v=m′×n。公式表明,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既同年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关系,也同年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6页;《大纲解析》第104页。
  8.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全球互联网上贸易额达1450亿美元,2000年将达2000~4000亿美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
  A.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C.原材料的储备时间
  D.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周转时间的构成。
  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构成。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即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人生产过程开始到生产出产品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既有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也有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时间。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劳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和制造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没有与劳动力结合的时间。它包括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和停工时间。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两个部分。购买时间是资本家购买劳勘力和生产资料的所需要的时间。销售时间是出售商品实现其价值所需要的时间。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购买时间、销售时间和原材料的储备时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5页;《大纲解析》第103页。
  9.资本周转时间是指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B.自然力独立发挥作用的时间
  C.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商品的售卖时间
  D.生产过程中断间隔的时间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周转时间的构成。
  资本周转时间是指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构成。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即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人生产过程开始到生产出产品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既有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也有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时间。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劳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和制造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没有与劳动力结合的时间。它包括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和停工时间。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两个部分。购买时间是资本家购买劳勘力和生产资料的所需要的时间。销售时间是出售商品实现其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5页;《大纲解析》第103页。
  10.固定资本的精神磨损(无形磨损)是指由于技术进步、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类机器变得更便宜,引起固定资本贬值。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原因有:
  A.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磨损
  B.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出现
  C.机器设备因自然力作用形成损耗
  D.同类机器设备生产成本降低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的精神磨损(无形磨损)。
  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又叫精神损耗,它是固定资本在其使用的有效期内,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引起价值上的损耗。无形损耗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再生产同类劳动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造成原有的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第二,由于出现了性能更好的替代品,从而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无形损耗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上的损失是不能完全被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家避免无形损耗所造成损失的办法:采取种种办法来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如轮班制及加速折旧等,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随着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加快,竞争的加剧,无形损耗有上升的趋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37页;《大纲解析》第103页。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考研报名
    考研新闻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试题答案
    复试分数线
    考研调剂
    考研录取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考研复习
    考研政策
    研究生招生
    模拟试题
    考研院校
    考研专业
    在职考研
    法硕
    同等学力申硕
    博士生
    MBA|MPA
    推免生
    新闻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
    考研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