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2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 )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23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24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25.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
A.内化 B.行为 C.实行 D.反馈
2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2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28.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2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3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