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
A.斯宾塞
B.洛克
C.麦克费尔
D.科波菲尔
12.在课程理论中,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叫( )。
A.课程改革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13.在安排课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门学科之问的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促进课程之间的积极影响,防止消极现象的发生,这是安排课表的( )。
A.迁移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适宜性原则
D.系统化原则
14.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这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 )。
A.教育性
B.交往性
C.间接性
D.领导性
15.《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6.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 )。
A.方法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内容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7.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 )。
A.情是关键
B.知是关键
C.行是关键
D.意是关键
18.德育认知模式的理论建设者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19.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是( )。
A.维多里诺
B.拉伯雷
C.埃拉斯莫斯
D.夸美纽斯
20.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模式叫( )。
A.集体管理
B.平行管理
C.常规管理
D.民主管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_________》。
22.学校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有四种基本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__________成分和理想成分。
2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仅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还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__________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2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是通过发挥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______作用得以实现的。
25.《__________》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6.“君子之教,喻也”,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___原则。
27.__________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8.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__________法。
29.学校课程通常以__________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30.班主任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和研究学生__________以及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