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当代教育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32.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
33.在实际评价中,定性评价的作用大于定量评价的作用。( )
34.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35.在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 )
36.班集体的形成是自然发展的产物。( )
37.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
38.德育的过程具有唯一性。( )
39.充分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著作是《论语》。( )
40.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42.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哪些原则?
4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44.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述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该原则的要求。
46.阅读下文后,请用所学的教育学原理,并结合实际,论述科学技术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科学是活跃的、革命性的,进人现代社会以后,科学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对社会的传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着社会的习惯领域,又促成其革新与发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C4.A5.B6.A7.B8.C9.C10.D11.A12.D
13.A14.A15.D16.B17.C18.B19.C20.C
二、填空题
21.大教学论22.价值23.发展水平24.评价25.未成年人保护法26.启发性
27.教学原则28.演示29.选修课30.群体关系
三、判断题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42.【答案要点】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
43.【答案要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缺点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44.【答案要点】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五、论述题
45.【答案要点】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其贯彻要求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6.【答案要点】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有三:第一,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第二,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第三,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有四:第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第二,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第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第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