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在保持政策连续、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计划管理、规范操作方式,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学前教育招生
关键词:学位充足 操作规范
幼儿园报名条件:凡年满3周岁(2011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常州市户籍幼儿或符合条件的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凭户口簿、婴幼儿出生证和体检卡(由妇幼保健部门体检)到居住地附近幼儿园登记,经审核同意后,即可入园。
报名时间:各幼儿园于6月15日张贴招生通告,7月1日至2日集中办理报名手续。
学位充足有保障
学位情况:今年我市幼儿园学位充足,不仅能满足本地市民适龄儿童入园,而且还能为流动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提供保障。在前几年累计增加55所幼儿园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将新增公办幼儿园6所,可以吸纳幼儿约3360人。到今年9月,全市主城区(不含武进区),辖区户籍适龄幼儿入园人数共有9226名,今年招生计划为14520名,其它学位用于吸纳外来务工子女入园。
规范操作保公平
今年,继续保持幼儿园招生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以就近入园、方便家长和有利于幼教发展为原则,任何幼儿园不得将入园资格和是否接受本园早期保育教育(亲子教育)挂钩。幼儿园招生将按先小区,后本区域原则进行招生,全力挖掘资源,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
困难家庭有资助
幼儿园收费标准保持不变,本市户籍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包括城乡低保、特困职工家庭子女、孤残幼儿等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可享受每生每年3300元的资助。

政策稳定 学位充足——今年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公布
义务教育招生
关键词:就近免试 确保公平
(一)小学招生
报名条件:2008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年满六周岁、具有本市正式户口的儿童和符合有关规定条件的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均根据其实际的居住地,按划定的施教区就近入学。
入学手续:有常州市户籍的,凭户口簿、合法固定住所证件、儿童预防接种卡,到合法固定住所所在施教区小学办理报名手续。符合有关规定条件的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凭儿童身份证明、监护人就业和居住证明、符合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证明等,向居住地附近学校申请就读,由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解决。民办外来工子弟小学不得跨区域招生。
报名时间:各小学6月15日在本校学区范围内公布经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的学区,并张贴招生通告。7月1日至2日统一报名。7月6日张榜公布新生名单,并发出入学通知书。
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入小学需要具备四个条件:(1)流动就业创业人员随迁子女的户籍簿;(2)父母在常州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暂住证明;(3)父母相对稳定工作的证明(社保凭证、与用工单位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等);(4)流动就业创业人员随迁子女的父母符合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有关证明。
(二)公办初中招生
报名条件:除年满16周岁(1998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者外,凡经小学毕业考核,具有本市户籍的应届小学毕(修)业生和外地在常借读的应届小学毕(修)业生,均按学区相对就近免试直接升入初中。
录取时间:各初中在7月20日前向录取的新生发出入学通知书。
(三)民办初中招生
招生原则: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继续实行“自主招生,免试入学”的招生政策。
招生流程:5月26日下午3:00,各民办初中在各自校园网上公布自主招生方案。6月5-6日,有报考民办初中意向的本市应届小学毕业生,根据招生方案自主报名。各民办初中确定拟录取名单后,于6月26日在各自校园网上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报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审批录取手续。
录取办法:民办初中将招生计划(除特长生计划外)同比例分配到各小学,小学毕业生自主报名(每人限报一所),小学统计汇总有择校意向的每一个学生五年级(上、下)、六年级(上)素质报告单中的有关信息并进行公示,民办初中则根据小学提供的学生信息择优录取直到完成分配名额为止。
(四)特殊教育招生
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进一步强化了政府依法保障和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在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已得到较好保障的基础上,对不能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途径作了具体安排。教育部门将和有关部门一起,采用社区教育或送教上门等方式,保障每位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
(五)境外学生入学
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对港澳台胞及其子女、外籍人士及其子女接受学校教育作出了制度性安排。港澳台胞及其子女在常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同城待遇,外籍人士及其子女接受学校教育由具有接受资质的学校(如天合国际学校)承担。
据了解,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与去年保持一致,坚持按规定时序招生,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坚持按施教区就近入学。教育行政部门将努力保证每位适龄儿童都有一个公办学位。
严格招生计划管理
市教育行政部门将进一步严肃招生纪律,严格按招生计划进行招生。要求严格控制班额,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班额原则上分别不超过40人、45人,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积极进行小班化教育试点。
严格实施均衡编班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按施教区相对就近免试入学,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笔试、面试,新生入学必须坚持均衡分班,不得将竞赛成绩、获奖情况或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编班的依据。对于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只要符合“四项条件”,应由公办学校吸纳为主,原则上根据其暂住地相对就近安排,确有困难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合理安排。
及时提供周到服务
为了及时向广大市民和学生家长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市和辖市(区)两级教育部门还将于近期举办大型咨询服务活动。市民可通过常州教育政务微博(新浪平台:http://weibo.com/u/2626461707;腾讯平台:http://t.qq.com/changzhoujiaoyu),常州教育网(http://www.czedu.gov.cn/)“在线咨询”、“网上查询”栏目等途径咨询有关招生工作。教育部门还将编印《2014年常州市区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入学指南》、设立工作站、提供咨询电话等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温馨服务,咨询电话如下:
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工作站地址: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行政楼五楼,咨询电话:88122572。
常州市教育局入学咨询电话:85681351、85681352、85681350、85681313、86636980。
新北区入学咨询电话:85127250。
天宁区入学咨询电话:86908537、86908187。
钟楼区入学咨询电话:88890546、88890542。
戚墅堰区入学咨询电话:8986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