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2015年常州市八年级生物实验技能考查评价表(一)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茎横切面玻片标本 (学生用)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查时间:15分钟
考查内容 |
1 |
对光 |
2 |
放置茎横切面玻片标本 |
3 |
镜筒下降 |
4 |
对焦 |
5 |
整理器材 |
考查日期 月 日
2015年常州市八年级生物实验技能考查评价表(一)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茎横切面玻片标本(教师用)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查时间:15分钟
考查内容 |
评分细则 |
合格 |
不合格 |
对光 |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
|
|
2、选择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
|
|
3、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视野 |
|
|
放置
人血涂片 |
4、把切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 |
|
|
镜筒下降 |
5、眼睛看物镜,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
|
|
6、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
|
|
对焦 |
7、注视目镜内,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
|
|
8、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茎的主要结构 |
|
|
整理器材 |
9、整理实验桌面,还原到位 |
|
|
成绩评定(本实验有5个合格即为合格) |
|
考查日期 月 日
监考教师签名
2015年常州市八年级生物实验技能考查评价表(二)
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学生用)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查时间:15分钟
考查内容 |
1 |
试管编号 |
2 |
注入淀粉糊、清水和唾液 |
3 |
水浴加热 |
4 |
滴加碘液,检测淀粉分解情况 |
5 |
整理器材 |
考查日期 月 日
2015年常州市八年级生物实验技能考查评价表(二)
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教师用)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查时间:15分钟
考查内容 |
评分细则 |
合格 |
不合格 |
试管编号 |
1、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上1、2号 |
|
|
注入淀粉糊、清水和唾液 |
2、向1、2号试管中分别注入5毫升淀粉糊 |
|
|
3、向1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向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 |
|
|
水浴加热 |
4、将2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水浴5分钟 |
|
|
滴加碘液,检测淀粉分解情况 |
5、取出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
|
|
6、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
|
|
整理器材 |
7、整理实验器材,还原到位 |
|
|
成绩评定(本实验有5个合格即为合格) |
|
考查日期 月 日
监考教师签名
2015年常州市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一)
探究影响分子扩散速率的两个因素(学生用表)
学校 |
|
班级 |
九年级( )班 |
姓名 |
|
题号与题目 |
1.探究影响分子扩散速率的两个因素 |
提供的药品与仪器 |
烧杯(50ml)三个、量筒(100mL)、量筒(50mL)、玻璃棒、研钵、药匙、铁架台(附铁圈)、石棉网、胶头滴管、酒精灯;品红、蒸馏水;火柴、抹布。 |
实验原理 |
|
实 验 步 骤 |
现 象 |
结论与解释 |
|
|
|
|
|
|
|
|
|
|
考查日期:2015年5月 日
2015年常州市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一)
探究影响分子扩散速率的两个因素(教师用表)
学 校 |
|
班级 |
九年级( )班 |
姓名 |
|
题号与题目 |
1.探究影响分子扩散速率的两个因素 |
实验报告评价
(2分) |
评价点:实验方案完整、方法合理、实验现象记录准确、结论正确
评价标准:完全正确得2分,每有一个因素不合理扣1分,扣完2分为止(须有将品红粉末研碎操作设计,无此项设计扣方案设计1分,但“研钵的使用”不设评分点) |
得 分 |
|
操作评价项目 |
评价项目评分细则 |
得 分 |
1.固体取用(2分) |
①品红取用: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药匙使用等(全对得1分,有错得0分)
②用量控制:用量适宜、每份用量相近等(全对得1分,有错得0分) |
|
2.滴管使用(1分) |
③滴管使用:取液方法(一捏二松三提)、竖直悬垂、不接触器壁等(全对得1分,有错得0分) |
|
3.液体量取(2分) |
④量筒使用:规格选择、先倒后滴等(全对得1分,有错得0分)
⑤体积读取:量筒放平、视线正确等(全对得1分,有错得0分) |
|
4.液体加热(2分) |
⑥酒精灯使用:灯帽放置、点灭方式等(正确得1分,有错得0分)
⑦给烧杯中液体加热:垫石棉网、外焰加热等(正确得1分,有错得0分) |
|
5.清洗整理(1分) |
⑧实验善后:洗净仪器、整理复位、废物放入指定位置、擦净桌面(全对得1分,有错得0分) |
|
实验设计(2分) |
实验操作(8分) |
总 分 |
等 第 |
|
|
|
|
|
|
|
|
|
|
|
|
考查日期:2015年5月 日 监考老师(签名)
2015年常州市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二)
获得二氧化碳并证明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学生用表)
学 校 |
|
班级 |
九年级( )班 |
姓名 |
|
题号与题目 |
2、获得二氧化碳并证明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提供的药品与仪器 |
药品:大理石、氢氧化钠溶液(10%)、稀盐酸、水
仪器:大试管(3支)、与之配套的橡皮塞(2个)、胶头滴管(1-2支)、镊子、酒精灯、大烧杯(2只,250mL)、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长直导管、乳胶管、试管刷、试管架
(有条件的学校可为学生提供注射器等其他仪器开展研究活动) |
猜想或假设
(实验目的) |
获得二氧化碳并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实 验 步 骤 |
现 象 |
结论与解释 |
|
|
|
|
|
|
|
|
|
|
|
考查日期:2015年5月 日
2015年常州市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二)
获得二氧化碳并证明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教师用表)
学 校 |
|
班级 |
九年级( )班 |
姓名 |
|
题号与题目 |
2、获得二氧化碳并证明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实验报告评价(2分) |
评价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完整性,仪器、药品选择正确。
评价标准:如完全正确得2分,如有一项或以上不准确得1分,如无实验报告得0分。 |
得 分 |
|
操作评价项目 |
评价项目评分细则 |
得 分 |
1.固体的取用(1分) |
使用镊子,滑入试管;以上操作有一项错误得0分。 |
|
2.液体的取用(1分) |
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子上;以上两项全正确得1分,有一项错误得0分。 |
|
3.气密性检查(1分) |
方法正确得1分,不正确得0分。
若学生用注射器完成该实验,则不需要检查气密性,其分值计入4-5两步。 |
|
4.收集气体(2分)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伸入试管底部、验满;以上三项错1个扣1分,有两处错误得0分。 |
|
5.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2分) |
用镊子在溶液下方取下塞子、对比现象明显;每项1分,无明显现象则此项不得0分。 |
|
6.仪器清洗、整理桌面(1分) |
操作正确得1分,如用没有清洗仪器、试管没有倒放在试管架上、没有整理桌面等,得0分 |
|
实验设计(2分) |
实验操作(8分) |
总 分 |
等 第 |
|
|
|
|
|
|
|
|
|
|
|
备注:若学生用注射器等其他仪器完成该实验,则上述3-5两步视情况给分。
考查日期:2015年5月 日 监考老师(签名)
2015年常州市九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查
(一)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生用表)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实验时间:15分钟。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单滑轮2个、钩码4个、弹簧测力计1个、细线1卷、米尺1把、剪刀1把。
实验任务:(1)组装滑轮组,用最省力的方式竖直向上吊起4个钩码;
(2)测量利用该滑轮组竖直向上匀速吊起4个钩码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 |
过程要求 |
组装器材 |
组装滑轮组,用最省力的方式竖直向上吊起4个钩码。 |
展开测量 |
准确测量相关物理量。 |
记录数据 |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并将测得的物理量记录在表格内: |
分析数据 |
利用实验测得的物理量,算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要有完整计算过程): |
整理器材 |
整理实验器材。 |
考查结果 |
(此栏目由评委教师记录):
得分: 成绩: (合格/不合格) |
考查日期 月 日 监考教师(签名)
2015年常州市九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查
(一)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师用表 评分细则)
实验时间:15分钟。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单滑轮2个、钩码4个、弹簧测力计1个、细线1卷、米尺1把、剪刀1把。
实验任务:(1)组装滑轮组,用最省力的方式竖直向上吊起4个钩码;
(2)测量利用该滑轮组竖直向上匀速吊起4个钩码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 |
分值 |
评分细则 |
组装器材 |
2分 |
用三股绳子向上拉起动滑轮。 |
展开测量 |
1分
1分
1分
1分
|
在竖直状态下,对弹簧测力计校零。
在静止状态下,准确测量4个钩码的重量。
在匀速竖直(大致满足即可)向上拉动绳端过程中,准确测量拉力大小。
在匀速竖直(大致满足即可)向上拉动绳端过程中,准确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和绳端移动的距离(若没有测量这两段距离,只要在计算过程中用s是h三倍关系求解,同样给分)。 |
记录数据 |
1分
1分 |
表格简明、完整(若没有涉及s与h,但在计算过程中用s是h三倍关系求解,同样给分)。
物理量有数字有单位。 |
分析数据 |
1分 |
有过程且结果正确。 |
整理器材 |
1分 |
有整理实验器材的意识。 |
考查成绩 |
得分6分及以上,成绩等第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
2015年常州市九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查
(二)探究欧姆定律(学生用表)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实验时间:15分钟。
实验器材:电池组、开关1个、定值电阻3个(标明阻值)、滑动变阻器1个、电压表1个、电流表1个、导线若干。
实验任务:(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实验步骤 |
过程要求 |
(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连接电路 |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
操作测量
记录数据 |
实验操作并测量、记录数据:
R= Ω
|
分析数据 |
结论: |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操作测量
记录数据 |
实验操作并测量、记录数据:
U= V
|
分析数据 |
结论: |
整理器材 |
整理实验器材。 |
考查成绩 |
(此栏目由评委教师记录):
得分: 等第: (合格/不合格) |
考查日期 月 日 监考教师(签名)
2015年常州市九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查
(二)探究欧姆定律
(教师用表 评分细则)
实验时间:15分钟。
实验器材:电池组、开关1个、定值电阻3个(标明阻值)、滑动变阻器1个、电压表1个、电流表1个、导线若干。
实验任务:(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实验步骤 |
分值 |
评分细则 |
(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连接电路 |
2分
1分 |
按照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测量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 |
操作测量
记录数据 |
1分
1分 |
测量对象为一固定的定值电阻。
移动滑动变阻器,准确测得三组电压、电流值。 |
分析数据 |
1分 |
正确得出结论:电阻不变,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操作测量
记录数据 |
1分
1分 |
更换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准确测得三组电流值。 |
分析数据 |
1分 |
正确得出结论:电压不变,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
整理器材 |
1分 |
有整理实验器材的意识。 |
考查成绩 |
得分6分及以上,等第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