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习惯呢?刘进说:“陪,大人陪着他一起学习。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每天放学回到家里,他妈妈做饭,我就陪他做作业。其实我就是在旁边看书,因为孩子年纪还小,只有家长守在一旁,才能让他养成坐得住的习惯。”
刘进告诉记者,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也很重要。“上幼儿园时,我们给他买图画书;上小学后,我们给他买带拼音注音的故事书,让他从小与书交朋友。”刘进说,因为夫妻都是教师,书柜里的书虽然不少,但每个月都要给孩子买两三本书。
从小学会自立
没满10岁就已学会生火做饭,弄点简单的饭菜没有问题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陈培雄的父母在儿子小时,就注意对他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陈龙告诉记者,上小学四年级时,陈培雄就会自己洗衣服了,除了冬天厚重的棉衣怕他人小没力气洗之外,他的其他衣服都是他自己洗。
这时的陈培雄还没满10岁,已学会生火做饭,弄点简单的饭菜没有问题。“这些都是简单的家务,我们希望他从小能独立完成。”陈龙说,夫妻俩很早就决定要把陈培雄送出小乡村,到城里更好的学校去求学。“在外面独立学习和生活,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怎么能学习好呢?”陈龙说,儿子以后还要去外地上高中、上大学,必须得先学会这些能力。
数学天赋明显
四五岁时就会四位数加减法,小学三年级就能做五六年级的题
“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一样,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并加以鼓励。”曾燕双说,刘自牧上幼儿园时,夫妻俩就发现儿子表现出对数字的敏感。
大约在刘自牧四五岁时,曾燕双有一天到街上买摩托车,跟老板讲价讲到最后,3288元的价格再也讲不下去了。曾燕双开玩笑地说:“你一块都不少了?”老板也很有意思地回答:“那就少一块嘛!”没想到刘自牧在一旁开腔了:“少一块,那就是3287元哟!”让大人们大吃一惊:这么小就会四位数的加减法了。
因为刘自牧对数学有兴趣和天赋,父母就鼓励他在这方面发展,甚至让他超前自学一些高年级数学课程。到小学三年级时,他就会做一些五六年级的题了。目前,刘自牧已自学了高中数学里的立体几何、数列、平面向量、集合、排列组合、三角函数等。
做错要遭惩戒
家长说虽然打痛了皮肉,但也纠正着他的成长不偏离轨道
“黄荆棍下出好人”,陈龙也信奉这一条,认为要教育好孩子,还是需要适当的惩罚,“娃儿小的时候很调皮,做错了事我都会打他,然后再慢慢讲道理,这样他才记得住。”
陈龙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陈培雄上小学二年级时,跟着几个小朋友跑到家附近的竹林里烤土豆,结果把整片竹林点燃了。闻讯赶来的陈龙看到儿子闯下大祸,拖回家里就用竹条狠狠地打了一顿,在儿子的手臂上留下深深的红印,“我要让他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有危险。”
“只有那一次打得比较凶,平时主要是打手板。像不完成作业要打,偷懒不做家务也要打,撒谎、不孝敬老人更要打。”陈龙说,小竹条虽然打痛儿子的皮肉,也纠正着他的成长航线不偏离轨道。
经常倾诉心声
什么烦恼都愿跟父母讲,甚至连班上同学的琐事也会讲给父母听
也许夫妻都是教师出身,更能体会孩子的感受,在日常教育中,他们对刘自牧并没有提太多要求,更多的是理解和沟通。
刘进说,与孩子交流沟通要抓住关键时候,不要刻意找时间。比如,每学期开学报到时,在去学校的路上或回家的路上,他会和儿子交流,提醒儿子新学期开始了,上课要全神贯注。
顺畅的沟通氛围是孩子从小到大形成的。刘进说,因为一家人从刘自牧小时候就喜欢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儿子什么事都愿跟他们讲,甚至是倾诉他的烦恼,连班上同学的琐事也会讲给父母听。
刘自牧上初中后,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他每次给父母打电话,常常说一大堆生活琐事。曾燕双有时甚至觉得儿子说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刘自牧却对她说:“我不给你讲,给哪个讲嘛?你就听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