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见证东莞首次异地中考放榜
今年,东莞“异地中考”新政实施的第一年。
回忆4月份政策出台的一波三折,让众多准备在莞参加异地中考的考生和家长犹如坐了趟“有惊无险”的过山车。
来自梅州的曾爸爸和来自安徽的蔡爸爸都在这趟“过山车”上。
昨日,中考放榜,他们的孩子作为东莞“异地中考”新政的首批参与者,成绩又如何?本报记者进行了回访。
人物1 蔡同学,安徽人
考590分,上民校“没问题”
昨日早上6点30分,来自安徽的蔡爸爸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了。半小时后,儿子也起床了。
他们的起床时间,整整比往常早了1个小时。“儿子和我一样,我们都在等成绩呀。幸好有了新政,我们才能符合条件在东莞中考。”下午3点就能知道成绩了,蔡爸爸有些紧张。
儿子第一志愿填了“东莞第十中学”,而志愿表上,8个志愿他们填得满满当当。
“公办不行还有民办,儿子一定能在东莞读高中了。”蔡爸爸来莞13年,早已在莞扎根。
午饭时间,妈妈做了一桌子菜。蔡爸爸和儿子之间则进行着一场关于“放榜”的对话。“儿子的心情,我能感觉出来,和我一样紧张。”蔡爸爸笑着说。
下午3点,蔡爸爸出去见客户了。一直到下午5点多,网络一直处于“塞车”状态,怎么也无法登录。
好多同学互相打电话咨询,大家都查不到,网络到底怎么了。蔡爸爸说,大家很是郁闷。
最后,还是通过发送短信,蔡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成绩。
“590分,有点遗憾。”这次发挥有点不佳,蔡同学心情有点低落。
上不了公校,上民校肯定没问题。蔡爸爸仍然很开心,异地中考新政给孩子带来了在莞上高中的机会。
“东莞的教育更重视素质教育,而老家的教育则更多唯分数论。”蔡爸爸说,东莞的民校虽然贵一些,但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人物2 曾同学,梅州人
考736分保送光明中学
“啊,真没想到接到你的电话,太惊喜了。”昨日,来自梅州的曾爸爸,一接到记者的电话,声音分贝立即提高。
3点半左右,他就接到女儿的电话,通知考了“736分”。“很是高兴,但觉得还可以更好。”曾爸爸说。
接到女儿的报喜电话后,曾爸爸马上放下正在公司查阅的账本,跟自己的好朋友打电话互通孩子中考成绩的情况。他说,几个朋友的孩子,都是今年在莞参加异地中考的,成绩都上了700分,大家很开心。
更值得恭喜的是,早在中考之前,曾爸爸的女儿已经顺利被保送入读光明中学的高中部(公立班)了。
“这还要多谢你们时报当时的帮忙。”曾爸爸一直不忘新政13天急变脸的背后,时报对于他们心声和诉求的报道。
他说,成绩出来后,他还特别叮嘱女儿,“要学会感恩。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的理解支持,他们今年可能就不能在莞参加中考了”。(记者 吴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