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06月14日讯 (记者 成竞 刘千 吴俏婧) 今天是杭州中考第一天。杭州市区今年初中毕业生有2.1万人,之前有不少同学已通过保送生、特长生、特色班、中外合作班、中等职业学校提前自主招生等途径确定升学,实际参加中考的人数比去年略有减少。第一天考语文、数学,还有思想品德与历史社会,一天三场。
由于今年学校都要求家长送完考生之后既送既走,因此各考点比起往年,显得比较安静冷清;不过,中考生们的反应却没这么“风平浪静”了,尤其是今年的语文作文题让考生不太适应,学生考完语文就喊,“有点吃不准该写什么啊!”
下午的数学考试也不算轻松,有考生说,数学考试结束清场,等待思品考试,看看同学们脸上的表情都挺不好的,同学们互相交流后都觉得数学难,陷阱题很多。
作文题“自由命题”
考生直喊不适应
上午十点半,语文考试结束,不少考生是略显忧愁地走出考试,记者上去一打听,都是对作文题有点纠结。
据网友爆料,作文题目的材料,来自中国气象视频网官方微博“@中国气象”曾发布的一条关于#用气象学解读人际关系#的微博,内容为:“人际关系也是一个气象圈,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有暖流也有寒流。而每个人的气象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把自己变成西伯利亚冰原,别人回报你寒流;把自己变成热带高压,别人回报你炎热。假如多给人家暖湿气流,人家会回报给你充沛的降雨、明媚的天气。”题目要求考生以此为话题,自由命题,完成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
材料理解起来不难,但就是这首次出现的“自由命题”四个字,让考生们有点懵,有学生说:“从来没写过自由命题啊,不知道写离题了没有。”
保送生举牌给中考生加油。邵全海/摄
老师拥抱鼓励考生。邵全海/摄
老师支持“自由命题”
命题更注重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作文命题方式变了,考生措手不及。语文老师说,材料作文没有命题,考生写作关键要给出观点。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但不能脱离了材料,不过这样也容易出现五花八门的观点,不易写出一篇出彩的作文。
杭十中一位语文老师认为:“写人际关系其实也可以说是去年‘懂得分享’的延伸,就是不再只关注自我,太成熟的孩子如果一旦把人际关系延伸到社会,理解成所谓的人脉,那就是剑走偏锋,有可能偏题了。”
行知中学校长陈葭璐比较喜欢今年的作文命题方式,她认为,这样思路不受限制,学生有更开阔的发挥余地,不过很考验学生思维深度、阅读积累,也可以引导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更注重阅读和思辨。
景华中学曾老师与陈校长意见一致。她说,杭州中考语文三、四年来都是命题作文,今年突然转向了自主命题的材料作文,开放式,无边际,这类型的作文很多年没有复习了,有学生不适应那是肯定的。这类作文其实更可以拉开差距,区分度更高,思辨性见长的考生会出彩。“以前的中考作文都是通过事件,让学生去表达内心的想法,近年来的趋势越来越向着关注他人、社会去发展。去年的作文题《懂得分享》,已初见端倪,引导考生去关注、关心他人和社会。这类人文关怀特色的作文,和现在的高考作文非常接近,也要求考生的思维面更加广,更加灵活。”曾老师说。
异地中考政策实行第二年
外省籍考生心态平稳
今年是杭州实行异地中考政策第二年,也有部分外省籍学生留杭州参加中考。
杭州某教育集团的生源以外来务工者子女居多,其中外省籍的学生占了一半。今年的300多名毕业生中,参加中考的有60个,比例跟去年基本持平。
这两天,60多个外省籍孩子将在景芳中学考点参加考试。
为了保证学生好好休息,学校特地在景芳中学附近的教师进修学校里借了几个教室,做“大本营”,有10多个老师负责陪考,中午,学校还给考生们定制了可口的营养午餐。“起初家长还有些不放心要来接送、陪考,后来都被我们‘劝退’了。”
学校一位老师介绍,外省籍考生留在杭州考试,大多是看中了浙江的教育水平,想继续留下读高中。“大家的心态都很好,在杭州上初中,也想经历下杭州的中考才算完整,要是考不好也可以选择去读职高,或者回老家读书。”
此外,江干区某中学的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有几个比较优秀的外省籍学生,来自四川、安徽、江西等地,按照以往,他们无法在杭中考,去年以来,异地中考政策让这部分孩子收益,享受杭州考生一样的待遇了。
“以前有过很优秀的全年级排名前三的异地考生,政策不允许时都回老家考试了,我们都非常心痛,现在政策允许了,孩子和家长们都表示非常感激。”该老师介绍,学校的异地考生大多数目标都是优高和职高,定位很清楚,心态都不错。
根据杭州目前的异地中考政策,今年杭州市外省随迁子女入读杭州高中的,需从初二年级开学时就在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学习,并具有杭州市区初中阶段连续2年学习经历和学籍的应届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杭州中考。
明年起,则需要从初一起就在杭州市区就读,并连续就读3年,才能参加杭州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