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招生考试网 >> 中考会考网 >> 全国中考会考 >> 湖北中会考 >> 文章正文
 
2009年武汉市生物课程(八年级下学期)教学指导意见
整理自:武汉市教育局 2009-2-4 10:49:55

武汉市《生物》课程(八年级下学期)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学目标

    1.生物课程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要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2.八年级下学期具体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道植物的无性生殖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明确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能够说出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认识到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知道性别决定的道理;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原因;了解人体免疫功能及其产生机制。

    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

    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理解生物界的发展变化,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对“补充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了解植物的新陈代谢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知道细菌、真菌和病毒。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2.课时安排:2课时/周。

三、教学建议

    1.认真学习“课标”。从《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当贯彻到全部的教学活动中,用“课标”来指导教学。

    2.调整教学内容。考虑到武汉版《科学》教材和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的衔接问题,初高中《生物学》教材的衔接问题,在八年级下学期的教学中,在使用八下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的同时,部分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其调整建议如下:

    需要补充的教学内容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人体生理、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细菌、真菌和病毒。这些补充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武汉版(八上、八下)《科学》教材和人教版(七上、七下、八上)《生物学》教材进行整理,以专题形式补充,并要有适当的作业练习。

    不作讲授要求的内容有:八下人教版《生物学》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第二章“用药和急救”,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不作讲授的教学内容并不表示这些内容不重要,而是由于这些内容在以前七上《科学》教材中已学过,本学期课时紧,因而不讲授。

    3.组织好探究性教学。从数量和类型来看,八下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中共有探究活动26个。有关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调查”、“设计”、 “技能训练”和“课外实践”等。

    应当注意各种探究活动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只关注探究结论的正确与否,不要急于求得结论,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重视其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教学。

    4.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技能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特点。对于实验,我们提倡低成本、简单易行和多样化。特别是“补充教学内容”中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需要补充到教学实验中。

    5.注意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相互关系的教育。这也是新课程中特别倡导的问题。八下教材设有“STS”5篇、“科学家的故事”3篇、“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1篇。这些内容反映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并渗透了人文精神。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极快,与此相关的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问题很多,有些还是热点问题。教师应从多渠道关注此类问题,并对各种信息作出必要的思考和分析,正确引导学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还是一把“双刃剑”。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完善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应高度重视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各校应在原有的科学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完善。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2.广泛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展览馆、动物园、植物园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等。

    3.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其极强的交叉性和模拟功能显示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包括自制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4.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教辅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人教版《生物学》教材或利用人教网(www.pep.com.cn), 并借鉴学生已有的七上、七下、八上、八下武汉版《科学》教材,组织好生物课程的教学,特别是要组织好本学期“补充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并注意《实验报告》和《课堂作业》等教辅资料的选用。

五、评价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学评价的依据是《生物课程标准》,评价内容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1.注意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由一次或两次的测验确定的质量评价既有它优点,又有它的片面性,因此教学评价中,应使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确导向作用,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书面考试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活动(或实验)的积极性等方面评价,形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家长及社会评价,最后综合得出结论(或成绩)。

    2.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生物课程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来评价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依据探究结果。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很难在纸笔测试中体现。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复习指导。为了做好学生的学业评价工作,学校应认真完成新课程的教学任务,保障教学有序进行,做好复习阶段性总结。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教育部2009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
    ·2003~2009年广西区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甘肃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贵州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河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河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8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山西省大学排行前5名
    ·2003~2009浙江省大学前7名
    ·2003~2008湖南省大学前6名
    ·2003~2009吉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江苏省大学前13名
    ·2003~2009江西省大学前5名
    ·2003~2009辽宁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内蒙古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山东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陕西省大学前10名
    ·2003~2009上海市大学前10名
    ·2003~2009四川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天津市大学前6名
    ·2003~2009新疆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云南省大学前4名
    ·2003~2009重庆市大学前5名
    ·2009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20强
    ·2009年中国一般大学排行榜前30强
    ·2009年中国重点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榜单对比
    ·本科专业目录
    ·2009年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名单
    ·008年度同意撤销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008年度需评估的高等学校医学类专科专业名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医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教育部不同意增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
    ·008年度教育部同意增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2008年中国高校代表性富豪校友名单
    ·2008年中国富豪就读高校地区分布情况
    ·2008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1999-2008年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研究型大学创新环境排名名单
    ·中国37所研究型大学名单及地域分布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