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试题渗透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考查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心我国及当地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课标及考标的基本要求。
例1.(岳阳12)下列哪种生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A. 自我封闭,独来独往 B.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C. 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D. 适当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例2.(湘潭21)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①星期日整天睡觉 ②少吃饭,多吃零食 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④坚持体育锻炼 ⑤因烦恼事而抽烟、酗酒 ⑥不挑食,合理营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③④⑥
例3.(长沙25)父母忙于工作而很少顾及自己的健康,很多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作为儿女给父母的建议不应是
A.坚持锻炼 B.按时作息 C.合理营养 D.吸烟酗酒
点评:试题从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康生活方式、家人健康等不同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爱自然、珍爱生命,倡导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他人的身心健康,关注社会的发展,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7.试题较好体现了人文关怀
大部分试卷结构合理,题干精炼,设计科学,呈现方式灵活,设计美观,图、文、表并茂,直观、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轻松答题。并注重试题和试卷的人性化处理,考前的温馨提示,提醒学生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题量、时量和分值,给以激励和提醒,使学生有亲切感,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正常应试心理的形成,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试题不跨页,节省读题时间;提供图像帮助学生理解。
例1.湘潭卷卷首以“亲爱的同学”作为开场白,交代了各种注意事项,卷尾“温馨提示”进一步指导学生认真作答,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应考氛围,有利于学生消除考场紧张情绪;同时,让学生在考前把握试题的整体情况、考后回顾检查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例2.益阳卷卷首以“祝你考试顺利”,每题题头及相关资料分析,题干分节部分全部加粗,“不符”、“错误”、“不正确”“不合理”等全部标了重点符号引起学生注意,试卷中设计美观,图、文、表并茂,许多图片是真实图片不是模拟图,例如:“母鸡关爱小鸡”、“海豚死亡”、“灰霾天气”等图片,直观生动,很好体现了人文关怀。
(六)试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离《考标》
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试卷的覆盖率达不到考标要求。上文表二数据显示,省颁《考标》所要求的十大主题分值分布没有一个市州照章执行(具体见)。考试内容偏离考标,直接影响到考试的内容效度与信度。
又如,考标要求“全卷难度系数宜控制在0.75左右”。有6个市州没有达到要求。难度最高的娄底为(0.62),最低的为岳阳(0.84),两者差距达到近0.22(即全市平均分差距达到22分)。
2.试题不严谨
请看下列实例。
例1(张家界市15 )依据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下列哪一组动物的分类比较科学
A.蜜蜂、蜂鸟、蝙蝠 B.青蛙、扬子鳄、龟
C.鳄鱼、娃娃鱼、鲫鱼 D.蝙蝠、鲸鱼、猫
评析:四个选项都可以看成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分成的动物类别。如:A项可看成是“多细胞动物”;B、C两项可视为 “变温动物”或“卵生动物”;D项可以是“哺乳动物”也可以是“脊椎动物”; B、C、D都可视为“脊椎动物”。
例2(湘潭17)下列动物中,胚胎发育在母体内进行的是
A.白鳍豚 B.鸟 C.蛇 D.蛙
评析:动物生殖发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卵生、胎生,还有卵胎生。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它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种生殖发育方式。其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的卵黄,母体对胚胎主要起保护和孵化作用,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蝮蛇、田螺和某些鱼类都是卵胎生。
例3(益阳25)(3)虽然这对夫妇色觉正常,但他们的孩子却是红绿色盲患者。其原因是他们两人都携带有红绿色盲隐性基因,并通过 传递给了他们的孩子。
评析:该题出现了知识性错误。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男性的X染色体上只要具有红绿色盲基因,就一定会表现出红绿色盲病症。而从此题的表述只能推断出红绿色盲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结论,显然与科学事实不相符合。
例4(郴州57) 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各不相同。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完善下列脊椎动物分类表解。
关联词:家兔、鲤鱼、前肢特化为翼、变态发育、恒温动物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_
评析:本题难度不大,用出题者提供的限定的“关联词”作答,答案也是唯一的,但试题中的概念图不规范:①同一层级没有使用统一的分层标准;②概念图中的第一、二、四层级都是“……动物”,而第三层级却是某类动物的某种性质。
3.试题陈旧,缺乏新颖原创
一些试卷都是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的“重组”。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性试题,极为少见。下面仅举几例:
例1:娄底卷第3题与《2012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生物)》的第8题没有两样;第6题与2010韶关卷的第23题一样;
例2:怀化卷第29题与“2010南京中考卷第35题” 一样。
例3:株洲卷第24题题图来源于《2012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生物)》的第35题图,其中第(1)小题只是将问答题转换成填空的形式;第26题来源于《2012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生物)》的第34题图,第(2)(3)小题基本依据了原题,出题人只是将情境和出题的方式作了点改变。第14题的情境也与考标样题的第49题的相同。
例4:张家界市的第24题,只是比将2010济南中考卷非选择中的第3题,去掉了一问。第29题也是2010年淅江中考的模拟卷。
是江郎才尽,还是命题的时间太短,还是命题人员缺乏责任感?
4.考的是琐碎知识、机械记忆,命题立意不当
如邵阳卷的第9题,从大雁、野鸭、燕、蜂鸟四幅图片中识别燕的图片,是幼儿园教孩子的做法,题目不涉及生物学上的重要知识和核心概念,意义不大。若题目立意在区分不同鸟类的类群上则超出了考查范围,就更不恰当了。同时,从邵阳市提供的数据看,该题的难度为0.037。区分度太低,不适合做中考题,应该淘汰。
5.制卷水平不高,试卷质量差
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有的试卷中图片模糊不清(如娄底卷)。有的试卷版面松散(如张家界卷八个版面的试卷,用6个版面排下来,足足有余)。有的试卷又过于拥挤(如湘西卷)。
此外,试卷中的口语化现象,校对错误、陈述语言冗长等现象也都存在。
(七)提高命题质量的建议
为提高命题质量,我们建议:
1.组建结构合理的命题队伍,并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命题教师应有命题专家、教研人员、一线教师(既有熟悉初中教学的教学骨干、也有来自高中的把关老师)。保证命题既科学准确,又符合当地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教学的实际。命题还需要经验与技术,经验与技术依赖长期的实践,所以命题队伍应相对稳定,至少核心成员必须固定。
2.建立命题与审题分开的制度,加强审题工作,使试卷更科学严谨。科学的命题还应有相应的前测(在使用前,将命好的题目先组织部分受试对象进行试测)。
3.加强命题人员的培训。各地在中考命题开始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命题人员掌握命题技术(如学会预估难度、熟练制定双向细目表等),熟悉命题工作流程;了解试题评价标准;熟悉学科考试标准。
4.保证命题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人力”包括:配足人员(至少应有3名以上的成员)、给足时间(起码要有一个星期以上的命题时间);“物力”包括:软件(如必要的参考书籍、资料、制图软件等)、硬件(如电脑等)。
5.加强命题人员的管理。一些地方的命题人员利用参与命题的机会,编写资料到处发行、办班搞辅导、讲座,严重破坏了组织部门的形像,也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声誉。
二、学生答卷分析
为了解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指导,我们对各市州提交的学生答卷进行了分析,综合起来,发现比较普遍的问题有:
1. 生物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
学生对基础知识及核心概念掌握理解不到位,对生命活动过程、原理、规律停留在识记水平,不能理解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局限于机械记忆又不能准确识别相关概念。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难以学以致用。例如:
①邵阳学生卷:第25题,其实并不算太难,然而,得分率只有37%。
②湘潭学生卷:回答第36题时学生分不清线粒体和叶绿体;回答第37题时学生分不清楚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回答第38题时,不能依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③衡阳学生卷:第12题血液成分的比较、第13题呼吸运动的原理、第17题运动系统的有关内容、第30题生物技术知识的失分率都达到了40%以上、甚至达到60%,第33题关于消化和吸收的人体生理知识失分率超过30%等。
④常德学生卷:第3题,对分裂和分化的概念模糊不清;
⑤长沙学生卷:第13题,不知道鸟卵的结构和卵细胞的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意思;第17题,不能透彻理解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个概念;第20题,不能正确区分抗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25题,对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不透;回答第28题时不能正确辨析呼吸和呼吸作用。
2. 实验的基本技能、实验探究能力不强
各市州试卷均对考生的探究与实验能力的进行了全方位考查,但对这类考题,各市州的学生卷中都存在大量问题,普遍存在不能正确的作出实验假设、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实验变量、不能根据实验的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不会对实验进行评价等问题。失分较多,部分学生对实验题无从下手。例如:
长沙学生卷:第29题、32题、33题都为实验探究题,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主要失分于不能准确把握实验所探究的问题及变量;探究实验的结果与结论分不清;不会抓住探究问题和对照实验中的变量进行分析;不会设计表格收集相关的信息,反映出实验教学比较薄弱,实验探究能力和尤其欠缺。
湘潭学生卷:第3、14、34、39、40题都为实验题或者涉及到实验探究,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这几个题得分率总体情况不高。
3.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图形、图表的识别能力差
大量的图形、表格丰富了试卷的信息量,构建了试题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同时也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一些考生不会识图或识图能力不强,看不懂图表,不能从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帮助解题。抽查发现:
常德学生卷:学生回答第3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看懂图,从而造成出错较多;回答第26、27、28题时,由于三个题都与图形有关,这三个题得分都不高。
郴州学生卷:第16题对“静脉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和静脉瓣的开可方向”的判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看懂图,从而造成失分率高达54%;第51题分不清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植物生理知识,有的学生在答生理过程的地方答成了原料或者产物的名称,有的学生混淆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等。第52题考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虽然就是教材上的一个模式图,失分率仍然高达47%。
衡阳学生卷:第13题对“模拟人膈肌运动示意图”的判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看懂图,从而造成失分率高达60%;回答第18、24、27、33题时,由于都与图形有关,失分率都超过了30%。
张家界学生卷:第29题(3),只要根据表格中提供的A、B两组数据,很容易得出实验结果,然而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说明这些学生不会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第25题图,部分学生读不懂图中箭头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关联,因而这道题的得分率不高。第12题,这道选择题的得分率只有0.5,原因是学生对模型建构图不理解。
4. 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审题不清反映在找不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句,看不懂题意;更读不出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反映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差。没有掌握必要的解题策略,如不能将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不能将所学知识与题目情境有机联系起来。全凭个人习惯做题,导致答非所问。例如:
郴州学生卷:第56题,题干中给予了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文字材料中有编号①②③④、图片资料中有ABCD及其他信息,部分学生无法分辨各种标号和信息的作用,导致答题错误。
张家界学生卷:如:第22题“图中表示动物细胞的是 图”,部分学生答成了“结构模式图”;第26题(1),要求写字母代号,部分学生用文字作答。
5. 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差,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表现在:不能很好地在新情境下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能力不强.推理能力不强.碰到稍微复杂的题,便不知从何入手。
邵阳学生卷:学生回答第28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看懂概念图,从而造成出错较多,得分率仅为64%;学生在做第4题时,由于图表结合,很大一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因而得分率仅为54%。
长沙学生卷:25题“作为儿女给父母的建议不应是”中有一个“不”字,有些同学没看到而选错。第31题第1、2小题不按要求填标号而用文字作答。第30题未看清题意,很大部分学生将表格设计错画成条形图(柱状图),一小部分画成扇形图,或者表格信息缺失人数或比例。
6. 粗心大意,书写不规范,表述不清(文字表达能力差)
不按题意要求,随意书写作答;生物学名词术语中出错;不能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表述;答非所问等现象十分普遍。例如:
株洲学生卷:“粗准焦螺旋”写成“粗准旋螺焦”“特异性免疫”写成“特疫性免疫”等。
长沙学生卷:“叶绿体”写成“绿叶体”或“液绿体”或“线绿体”等;“滤过”写成“过氵虎 ”或“过氵虚 ””;“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写成“吸呼作用”或“吸收作用”;“哺乳”写成了“ ”;“捕食”的“捕”写成“ ”;“有效”写成“有郊”或“有校”。“相对性状”写成“相对性性状”或“相对性壮” 等。
常德学生卷:学生把“分裂”写成“分化”,“藻类”写成“澡内”等。
郴州学生卷:如有人把“蒸腾”写成“蒸滕”或“蒸”字写错,“淀粉”的“淀”字偏旁写成“米”,“特异性免疫”写成“特疫性免疫”等。
衡阳学生卷:把“胆汁”写成“胆质”,“器官”写成“气官”、“器管”,“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顶端优势”写成“顶端优试”,“淀粉”的“淀”字写成“米”字旁等。
三、对生物教学的建议
1.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提高生物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生物学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但目前,我省农村初中生物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据2011年的调查数据,我省目前农村初中的生物老师队伍中,有生物学专业背景的仅27.3%。很多学校,生物课谁都可以上,生物课也常作为“搭头”配给工作量不足的教师,生物教师既不专业,也不专职。同时,一些学校的行政领导认为生物实验开和不开一个样;外出学习不能派教师,生怕“误课”等等一系列现象……。
我们认为,在没有生物学专业教师的情况下,学校应争取设立生物科专职教师,选送生物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各市州要为教师培训搭建平台。通过培训让教师理解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具体目标;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编写的原则、知识体系的构建;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了解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原理及实验材料的选择等……。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可出台一些措施,让区域内的高中学校的专业生物老师指导、引领邻近的初中学校的生物教学。
2.加强“生物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各地应采取措施,指导教师查阅与生物教学有关的生物教学资源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和利用课内外资料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及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的知识是在观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以实证的,因此,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教学要落实到位,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地积累实验、探究的经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死背实验是无法达到要求的。
实验室的条件不好的学校,应想想方记法集资金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实验研究,因地制宜,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相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实地讲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水平,有条件的学校,教材中所有实验应强制开出,没有条件的学校,要自创条件,尽可能开出实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积极组织开展生物课外活动, 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如可以校为单位,开展“爱鸟周”、“植树节”、“六.五环境日”等与生物学有关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新课程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撰写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科技论文。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
5.鼓励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突出主干知识 能力必须以知识为载体,在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的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讲授要准确、到位、不能似是而非,重点内容一定要深刻剖析,如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生态系统的成分等,让学生理解,而不是识记。
(2)加强图形图表教学 利用概念图、坐标图、流程图、生理过程图、结构图等图形,能有效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及图文转换能力。选择题、实验题、识图题、分析说明题都可以以不同形式的图形出现。如引导学生正确识别教材图形、图表;正确理解图形中的各部分功能和生物学含义;教会学生从图形、图表中找出生物学信息;培养学生绘制图形、图表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平时的教学我们可适当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适当阅读与学科知识相关的资料,逐步培养这种能力。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要让他们主动获取,如果学生有了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学习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获取——内化——再获取,终身受益无穷。从图形、表格中,从文字中,从简单的题干中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4)培养学生关注生产生活和社会,关注自身的身体。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将课堂带入学生的生活及关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及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提高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5)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规范、准确的表达能力。 科学、规范、准确的表达能力是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在平时教学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机会给学生充分参与表达,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学生作业中考试中存在的多错误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在解题审题中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关键词及指导学生解题思路及答题切入点,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6.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术语来传递生物学的概念,如“光合作用”;也可以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生物学概念,如“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期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实现重要概念的螺旋式发展。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既要揭示其实质,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请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备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