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典型试题分析
评析组在全面分析14市州考卷试题的基础上,从各类题中遴选出7道典型试题进行分析,以窥优秀试题和问题试题之一斑。
1. 识字写字、默写题
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古诗文默写在田字格中(10分,默写每空1分,书写2分)
(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
(2)庭下如 ,水中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白居易《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心理反常的诗句是 , 。
(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
答案:(1)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2)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3)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4)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默写空1分,错1处,该项不计分,书写2分,按好、中、差计2、1、0分,共10分)
(娄底卷试题)
评析: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题目。首先,该题在考查名句默写的同时,还考查了汉字的书写,明确规定书写2分,这针对当前学生书写不规范、难辨认的问题在教学上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很有现实意义。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本题很好地实践了教育部的要求。其次,默写题诗、文兼顾,梯度明显。4个小题中,(1)(3)两个属于古诗名句默写,(2)(4)两个属于古文名句默写,有代表性。同时,前两个是识记性默写,较为容易;后两个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稍大。因此全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2.课外名著阅读试题
阅读下面的故事,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乌龟和老鹰
乌龟请求老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1)这则故事出自《 》,它告诉我们 的道理。这部作品中还有
(填故事名)等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4分)
(2)请说出一个意思与《乌龟和老鹰》寓意相近的成语: (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6分)(1)小题(4分)《伊索寓言》(1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或:学习、做事要从实际出发。)(2分)(只要写出《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名即可)(1分)示例:①“龟兔赛跑” ②“狼和小羊” ③“狼来了” ④“狐狸和山羊” ⑤“农夫和蛇”等等。(2)小题(2分)成语意义与《乌龟和老鹰》寓意相近即可。示例:揠(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等。
(永州卷试题)
评析:这道课外名著阅读试题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试题没有停留在考查课外名著文学常识的记忆层面,而是进一步考查对文学名著的阅读理解,很有深意。另外,试题还把提炼名著篇章主旨与课内所学的成语运用联系起来,让考生“说出一个意思与《乌龟和老鹰》寓意相近的成语”,考生做这道题,既要提炼出寓言的主旨,还要具备一定的成语积累,将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恰当地表达。该题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实践的综合性。
3.综合性学习试题
郴州市某中学准备举行一次“关注书包里的小零食”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我探究】
2012年5月,南方周末记者随机抽取了安徽、湖北、湖南等九地的城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72份,部分调查结果见下图:
(1)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写出一项探究结果。(3分)
【我劝说】
材料 一:近年来,哈尔滨、上海、安徽巢湖、云南昭通等地都发生过小学生食用小零食发生中毒甚至死亡案例。2012年5月20日下午,湖南隆回县第二中学116名学生因食用校外流动摊点的凉皮等小零食后出现集体中毒症状。
材料二:食品行业人士称:很多小食品标注是豆制品,但是大豆价格比较高,许多小食品批发单价在三毛左右,甚至更低,所以采用的真正原材料很有可能是面粉,甚至其他替代品。常用的食品塑料袋多为无毒的聚乙烯薄膜制成,但价格较贵,廉价小食品的包装很可能使用更低价的聚氯乙烯——无毒,但根据薄膜用途加入的添加剂往往对人体有害。
材料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范志红说:“零食的真正危险在农村,其进货渠道无从知晓,更没有建立大超市的索证制度,一旦出事,悔之晚矣。家长要明白,给孩子零食补的不是营养,而是一种看不见的慢性毒害,跟下毒没有两样。”
(摘自《南方周末》2012年5月30日)
(2)邻居家读五年级的小女孩月月特别爱吃小零食,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劝说她少吃或者不吃零食。(3分)
【我宣传】
(3)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示例:①小学生大多数都购买零食。②吃零食容易导致身体不舒服。(答出上面的意思,表述清楚即可给满分。)(2)答案示例:月月,你要不吃或少吃零食,零食制作过程很容易混入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对身体是很有害处的。(有劝说语气,点明吃零食的危害,语言简洁、通畅可给满分;只写出了吃零食的危害得2分。)(3)答案示例:①书包零食,小心中毒;②守护健康,拒绝小零食;③抵制零食诱惑,关爱你我健康。(围绕“书包小零食”拟写,语言精练即可。)
(郴州卷试题)
评析:这道综合性学习试题新颖、有深度。首先,题材来源于学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考生感同身受,符合新课标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等要求。其次,题目情境设置自然,图文并茂,制作讲究,栏目板块新颖。三大板块冠以“我探究”“我劝说”“我宣传”的活动名称,既吻合初中学生心理实际,又切合题目要求。同时,考查内容还包括根据材料对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进行探究、口语交际和拟写宣传标语等多项语文能力的考查点,凸显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4. 现代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问题。
①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②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③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孔乙己》)
(1)文段①划横线句是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2)文段①中划波浪线句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表现了孔乙已 的生活状况。(2分)
答案:(1)环境描写(景物描写)。(1分)渲染悲凉气氛,暗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答一点即可,1分)(2)外貌描写。(1分)穷困潦倒、可怜悲惨(答一点即可,1分)
(株洲卷试题)
评析:该大题的考点重复,连续两个小题都属于考标“(20)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而且命题形式基本相似。从答案可以看出,考查指向单一,也无梯度。这类题目不利于提高试卷知识覆盖面,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
5.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 ?”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贪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③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 ③戆(zhuàng):愚。 ④败:祸乱,祸害。
(1)解释段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答案:①顾,回头。②全身,保全自身。(2分)
评析:这道文言文阅读题的材料选自语文教科书之外,语出三国魏时王肃编撰的《孔子家语》,考生一般没有接触过。文字相对初中毕业生而言,较为艰深难懂,文意较难把握。由于对整段文字缺乏基本的理解,因而词义理解题的检测目的难以达到。试题要求解释的两个词语,一个是“顾”,一个是“全身”。前者虽然在语文教科书《狼》中出现过(“顾野有麦场”),但很难与基本不理解的陌生文句建立起联系,所以很多考生答不出来。后者属文言词语活用现象,考生缺乏对基本语境的理解,也很难根据已有知识去推断其含义。因此,在抽查的100份试卷中,只有个别考生能够答出。 在该市阅卷数据中,该题得分率只有25.7%。我们认为,这种题目不适应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湘潭卷试题)
6.写作试题
(1)①请在《这样的父亲》—文第16段对此时此境的“父亲”做—个肖像和神态描写。 (10分)
要求:①与文章的情境相符,并能突出人物的变化;②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150字。
②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40分)
题目一:伸出我的手
题目二: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自己的世界,比如,爱音乐的,有自己的音乐世界;爱篮球的,有自己的篮球世界:爱网络的,有自己的网络世界……如果仔细思考这些世界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你也许会对它有更深的感悟与体会。请以“在 世界中的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目二,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评分要点:(1)肖像和神态描写能描绘出“父亲”的特点,并能体现出“父亲”由“拘谨”“ 卑微”“凌乱”“疲惫”到“自信”“昂扬”“整齐”“精神”的变化,能形象贴切地使用比喻手法,语言通顺,计10分。有以下情形者对点扣分:①肖像和神态描写的字数低于总字数的百分之五十,则酌情扣5-8分;所做描写完全不属于肖像和神态范畴,记0分;②描写应合乎“父亲”的外貌和神态特征,神态吻合情境,外貌体现前后的变化,未能达此要求者,酌情扣2-4分;③未使用比喻修辞手法者扣2分,比喻修辞手法使用不当者扣1分。④语言不通顺扣1-2分。(2)略
(长沙卷试题)
解析:今年长沙的作文题较往年有所创新。 首先,采用一大一小两篇作文的格局,将50分作文分解为两部分,能有效地避免考生因偶然失误而出现作文失分过多的现象,有利于增加考试的信度。其二,大作文出两个题目选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优势。其三,小作文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新题型。试题定义为记叙文中某一个点的局部放大,具体就是要求对“父亲”的肖像和神态进行合理的描写,考查学生对文本形象的感悟和描写能力,考查指向明确。其四,试题倡导写真情实感,大作文两个题目都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易于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有利于放飞心灵,“我手写我心”。其五,作文题注重思想情感的正确导向。当前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于接受关爱,较少考虑关心他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较为缺乏,因此,命题作文“伸出我的手”能引导学生增强自己的担当意识。半命题作文“在_________世界中的感悟”,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在思考中加深认识,健康成长。
(2)阅读艾青《盼望》中的一节,按要求作文。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时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请以“启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充实,感情健康真实;②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益阳卷试题)
评析:这是一道标题型命题作文,将通常的写法“起航”写作“启航”,无形中对学生审题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其二,提示语为艾青的一首小诗,但诗中没有直接提到“起航”一词,虽然内容与“起航”有关,但是由诗突然进入作文题目,还是给人以突兀的感觉。其三,“起航”有本义和比喻义之分,如果按照本义立意,一般学生将无话可写,但是,提示语没有提示其比喻义,即使有学生懂得其比喻义,也由于其限定的范围太窄,而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影响其正常发挥。从抽查的100份试卷来看,学生的作文大多空洞无物,鲜有佳作,这说明考生确实难以在此作文题上发挥自己的特长,该题不利于有效评价考生的写作水平。
(五)2012年语文命题质量总体评价
1.命题主要成绩
2012年各市州语文考卷完成了对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测试和选拔任务,命题取得了以下成绩。
(1)遵照《课程标准》,全面考查语文素养。2012年各市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命制,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初中语文学习的五个方面(“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命题,全面检测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考查语文运用能力,注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通过课外的语言材料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在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能联系社会热点、本土文化(如怀化、张家界、岳阳卷)和学生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命题总体上符合课改理念、课标要求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2)依据《考试标准》,科学命制语文试卷。各市州命题都能依据考标设置考点,在试卷结构、题型安排、难度设置、阅读量的控制、阅读材料的选择、考查面的覆盖诸方面都能以《考试标准》为依据,并努力向考标要求的指标靠拢,总体上坚持了命题的科学性,保持了命题的相对稳定,较好地发挥了试卷测量、选拔功能,对一线教学有较好地导向作用。
(3)命题相对均衡,评价指标有所提升。与2010年命题相比较,2012年各市州考卷卷面总分趋向统一,试卷结构大致相同,赋分权重总体合理且相对稳定,各类题型具备,题量相对稳定,体现出各市州试卷命制大致均衡。试卷难度控制在0.7-0.75之间的有长沙、株洲、邵阳、常德、湘西、张家界、娄底7市州卷(2010年为5市州)(见后表5“得分率”),考查知识覆盖面达到80%的有长沙、邵阳、郴州、娄底4市州卷(2010年为2市州),及格率达到90%的有岳阳、湘西、张家界3市州,(2010年为3市州),此三项指标比往年有所提升或者持平。
(4)选材文质兼美,有效发挥育人功能。多数试卷选材文质兼美,富有教育意义,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如益阳卷的《香椿》,常德卷的《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教诲》,张家界卷的《好好活着就是爱》等选文,语言美、感情真,意义深,发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有的选文宣传前沿科学,如株洲卷《超级网银》,永州卷《空气中取水》,邵阳卷《海洋污染》,张家界卷《潜在的环境污染》让考生在考场上收获新的科学知识。这些都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
2.命题突出的问题
在评析中我们也发现2012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优秀试题减少,陈题借用现象严重,命题质量总体上略有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1)有些市州命题偏离“两标”,不利于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一是试卷偏难,脱离学生实际,忽略了考试的水平检测功能,有7个市州的得分率在70%以下。二是部分试卷考点覆盖率低,有10个市州的试卷考点覆盖率未达到80%,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或是题量太少,或是有的考点重复命题,许多考卷中出现同一考点考查3次的现象(见表3)。三是选择题设置过多,不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如怀化卷共29道小题中有17道选择题。
(2)有些试卷考查内容安排不合理,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的试卷各种文体选材比例失调,如某卷古诗文阅读命制了9道小题,赋分为17分,明显偏多,而且记叙文阅读选文2篇,说明文阅读却无1篇,失之偏颇。有的命题缺乏梯度,一些试卷共命制6道默写题,全部为识记性默写,既没有理解性默写,也没有综合运用型默写。有的试题纯粹考概念,如某题目“文章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语文知识不应单纯考查对概念的判断,而应考查对写作手法作用的分析和对知识的运用。
(3)有些试题命制欠科学,不利于学生答题。一是语言不规范,题干指向不明或者命题材料出现病句,如某题题干表述是“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学生无法通过分析题干得出命题者要求答甲文还是乙文的内容。二是语言表述不严谨,如某卷第17题【对话雷锋】栏目,并不是真的和雷锋本人对话,雷锋二字应该加上引号。题干中“三位记者面对面与‘八十年代新雷锋’张海迪对话”有歧义,应该为“三位记者与张海迪面对面进行对话”。第(2)小题题干“请你针对性正面回复一则微博”表意不清,宜改为“请针对以上微博的内容,进行正面回复。”【精神召唤】栏目名称表述不规范,宜改为【学习英雄】。三是试题排列缺乏条理,不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有些试卷把阅读理解题和积累运用题交错排列,将文言文阅读穿插在两段现代文之间,破坏了试卷的整体感。
(4)有些答案及评分标准不严谨,不利于教师阅卷。一是只提供参考答案,没有评分意见,没有明确采分点,不利于阅卷的具体操作和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二是题量大,赋分少,不便于阅卷,如某题答案有四个点,“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评分标准提示“至少三个,1分”,学生如果写出一个或两个,阅卷老师无法计分。三是答案与试题要求不符,如要求对文章标题进行赏析,答案却是理解题目的含义,自评报告显示该题得分率很低,问题可能就是“标准答案”不标准。
(5)有些试卷陈题借用现象严重,不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如衡阳卷70%题目来自于其他地区历年的中考试题或者复习题,湘西卷也存在部分题目陈题借用现象,还有不少考卷的个别题目只是在陈题的基础上稍作更改,缺乏新意,更谈不上创新。这是一种不严肃、不负责的做法,影响了考试的公平公正,降低了考试的信度,不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客观评价,也不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
二、答卷评析
(一) 答卷数据分析及历史比较
1. 各市州考生语文成绩数据分析及历史比较
表5:各市州考生语文成绩数据分析及历史比较
市
(州) 长
沙 株
洲 湘
潭 衡
阳 邵
阳 郴
州 岳
阳 益
阳 常
德 湘
西 张
家
界 永
州 娄
底 怀
化
2012年各市州考生语文成绩数据分析
卷面分 120 10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人均分 87.3 69.55 80.4 80.93 87.61 80.17 81 82.4 81 93.7 83.51 76.79 88.53 77.65
得分率 73% 70% 67% 67% 73% 67% 68% 69% 75% 78% 70% 63% 74% 65%
最高分 107 115 111 / 111
最低分 30.0 0 0 / 41
优秀率 29.1% 3.77% 13% 35.2% 21.9% 0.38% / 71.5% 41.7% 51.6%
及格率 87.2% 78.4% 74.1% 80.6% 89.4% 75.5% 92% 82.4% 82% 96.9% 92% 89.3% 88 %
2010年各市州考生语文成绩数据分析
卷面分 120 10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00
人均分 91.42 70.28 84.50 59.72 79 69.9 85 85.5 81.6 81.6 78.85 77.89 70.04
得分率 76% 70% 67% 68% 68% 58% 71% 71% 68% 68% 66% 65% 70%
最高分 108 113 114
最低分 0 0.5 0
及格率 91.1% 84% 87.3% 31.2% 73% 51% 85.3% 92.9% 95% 82.2% 85% 81.8%
说明:
1. 数据来源于各市州提供的“语文学科试卷数据统计表”“语文学科基本信息表”以及自评报告。有些市州没有提供有关数据,故表5中有些数据空缺。
2. 总分为100分的试卷,得分在80分以上为优秀,得分在60分以上为及格;总分为120分的试卷得分在96分以上为优秀,得分在72分以上为及格。
表5《各市州考生语文成绩数据分析及历史比较》显示:
从全省考生的语文整体水平看,2010年全省平均分为78分,得分率为68%,及格率为78%;2012年全省平均分为82,得分率为70%,及格率为85%。整体上看,全省在这三项指标上的平均水平稳中有升。
从各市州考生得分率看,邵阳、郴州、常德、湘西、娄底2012年比2010年均有提高,其它各市州与2010年持平。
从各市州考生及格率看,2012年及格率岳阳(92%)、湘西(96.9%)、张家界(92%)三市达到90%,邵阳(89.4%)和怀化(88%)接近90%,其它各市州仍未达到理想值。郴州、衡阳、永州、怀化比2010年有所提升。
2. 各市州考生语文答题分类数据分析及历史比较
表6:各市州考生语文答题分类数据分析及历史比较
项
得 目
分
率
市州 2012年考生语文答题分类数据分析 2010年考生语文答题分类数据分析
积累
运用 现代文
阅读 文言文
阅读 写作 积累
运用 现代文
阅读 文言文
阅读 写作
长沙 74% 76% 55% 71% 81% 65% 66% 82%
株洲 49% 62% 57% 71%
湘潭 74% 52% 50% 75% 64% 66% 65% 65%
衡阳 64% 64% 59% 71% 72% 52% 67% 71%
邵阳 69% 77% 60% 78% 73% 69% 60% 68%
郴州 66% 58% 53% 77%
岳阳 70% 73% 49% 73% 68% 56% 68% 78%
益阳 78% 61% 57% 74% 79% 76% 77% 75%
常德 71% 54% 60% 75%
湘西 59% 67% 49% 73% 80% 65% 62% 82%
张家界 67% 55% 59% 79%
永州 62% 56% 47% 77% 57% 49% 36% 75%
娄底 75% 60% 73% 75% 58% 49% 60% 62%
怀化 65% 53% 63% 65%
全省 69% 63% 56% 75% 68% 60% 62% 72%
说明:
数据来源于各市州提供的“语文学科试卷数据统计表”“语文学科基本信息表”以及自评报告。有些市州没有提供有关数据,故表6中有些数据空缺。
从表6《各市州考生语文答题分类数据分析及历史比较》可以发现,与2010年相比,2012年——
积累运用,得分率由68%上升到69%;
现代文阅读,得分率由60%提升到63%;
文言文阅读,得分率由62%下降到56%
作文题,得分率由72%上升到75%。
各市州考试成绩的变化反映在考生水平上,突出的问题是文言文得分率普遍下降。2012年文言文的得分率与2010年相比,除娄底和邵阳外,长沙从66%下降到55%,湘潭从65%下降到50%,衡阳从67%下降到59%,岳阳从68%下降到49%,益阳从77%下降到57%,湘西从62%下降到49%。在试卷难度没有改变甚至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文言文得分率的大面积下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答卷抽样分析
1.答卷主要优点
评析组对12个市州(常德和娄底除外)送交的学生答卷进行了抽样分析,情况如下:
(1)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总体良好。从学生答卷抽样来看,这一点与2010年差不多。学生在字词积累、成语运用、文学文化常识、名著阅读、诗文背诵默写题上得分率仍然较高,病句辨识、仿写能力也较强,反映出老师们在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比较扎实,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较到位,学生的诗文背诵默写落实较好。
(2)阅读理解能力比往年有所增强。2010年评析报告指出当年考生“记叙文阅读理解题失分相对较多。”并分析了原因。从2012年的学生答卷抽样来看,学生在记叙文阅读理解方面解题能力有所增强,与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理解题得分率持平。解题时能抓住要点,表述的准确性有所增强。
(3)部分地区的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有所提升。从学生答卷抽样情况来看,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规定字数的作文。如永州、长沙、湘潭的抽样答卷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材渠道比较广,内容比较充实,语言生动流畅,思想积极健康,表达方式多样,有真情实感。
(4)考生答卷抽样卷面书写较往年要好。从学生答卷抽样情况来看,除极少数学生卷面潦草之外,大多数学生的卷面书写字迹工整、规范,标点清楚,卷面整洁。抽样答卷的卷面大多都比较美观,反映出学生的书写训练受到了应有的重视。
2.答卷存在的问题
(1)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失分相对较多。究其原因,除去命题因素,教师和学生对文言文的教学重视不够也是普遍存在的原因。例如对衡阳曲兰中学和蒸阳中学考点100份抽样试卷分析发现,同属课内知识考查的第8小题“全词(苏轼《浣溪沙》)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得分率仅为37%,第11小题“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得分率为44%。此类问题在其它各市州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2)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还有待加强。2010年评析报告曾指出这一点,但从抽样答卷来看,这个问题仍然存在。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阅读理解等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中可以发现,大凡需要文字表达主观感受或独立见解的试题,学生得分率都相对较低,要么不能领会题意,要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要么能领会却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在答题中往往不得要领,或思路紊乱,条理不清。
(3)写作基本功训练的老问题仍然存在。从抽样答卷来看,2010年评析报告已指出的如下问题仍然存在:(1)部分作文篇幅短小,没有达到规定字数。(2)错别字、病句多,语言生硬,题材陈旧,存在套题现象;(3)作文内容仍存在 “假、大、空”的现象,部分作文缺乏创造性的表达和真情实感的抒发;(4)部分作文虽选材能贴近生活,但往往表达不清,语言苍白,挖掘不深。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面普遍狭窄,缺乏语感习得和情感体验,同时也暴露了写作教学存在着重写作套路传授,轻情感体验培养;重整体一般性评价,轻个性化深入指导的误区。
(4)语文教育在各地区不均衡的问题愈加严重。从各市州提供的“阅卷基本信息”中发现,各地区的语文教育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城乡差别。如邵阳市的语文平均分市区比乡镇高出20分,及格率市区比乡镇高出20个百分点,优秀率高的市区达64%,低的乡镇只有3%(如邵阳市区一考点平均分是97.29,优秀率是64.88%,乡镇某一考点平均分则是77.42,优秀率为2.99%)。
三、建议
(一)对命题工作的建议
1.加强考试信息管理。2012年是全省各市州全部实行中考网上评卷的第3年,按理各种数据资料应该十分齐全,但是在试卷评析中仍有少数市州提供的评析材料缺失、信息搜集不全,数据不准确,严重影响了试卷评析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质量水平。希望各命题单位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看待试卷评析工作,按照上级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及时报送评析材料,实事求是地提供命题、阅卷信息,从而为提高评析工作的科学性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深入总结命题、阅卷工作的经验,实事求是地认真撰写自评报告,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一线教学的导向功能。
2.加强命题队伍建设。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由责任心强、知识功底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参加命题,并保持命题队伍的相对稳定。命题者要加强对命题的研究,广泛关注考试命题的发展动态,重点研究与网络阅卷相适应的选择题、开放题的考查功效和命制特点;还要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修养,准确把握教材、教情和学情;加强命题责任意识,周密审题,减少因疏忽大意而造成的知识性错误和纰漏缺憾,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命制语文试卷,应发挥创新精神,坚持试题原创,杜绝抄袭陈题旧卷,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
3.强化“两标”意识。试卷命制应把握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两考合一”的性质,严格遵照《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要求,不能根据个人喜好来随意命制。因此命题人员一定要熟悉“两标”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熟悉考查项目的分布。命题前应认真制定双向细目表,科学规划试题结构,努力达到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考试目标。命题应坚持课改方向,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命题难度不低于0.7,考点覆盖面不低于80%,合格率不低于90%。试卷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评价功能。
文言文试题的命制应遵照“考试标准”的要求,“阅读材料以课内文言诗文为主”,“适当选用与课文难易相当的浅易文言诗文”;严格按照“考试标准”所规定的考查点设题,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避免出现“超标”现象。
(二)对改进教学的建议
1.古诗文的教学要落实“积累”“理解”和“感悟”。文言诗文的教学和复习应以教材上经典的古诗文为主。教学中要落实字词的积累和对诗文大意的理解,并在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营养。在文言文的迎考复习中,既不能舍弃教材一味地在题海中猜题,也不能仅仅只背诵默写诗词名句便万事大吉。老师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扎扎实实地做好文言文的教学工作。
2.表达能力的训练需“常化”和“强化”。针对考生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阅读理解等开放性试题中“文字表达能力差”的现象,命题上,要加强这类题型的研究,从答题者角度来设题。教学上,则应加强“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按照教材要求认真完成每一次“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平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仿写、缩写、扩写、改写和写读后感言一类的练习,使之具备相适应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作文教学要重视情感体验和加强指导。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端正写作态度,抛弃宿构捏造,讲究情感体验,抒发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练笔,注重语感习得。要加强课堂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总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加强日常练笔,对学生日记、随笔、生活实用文写作等进行个性化的深入指导,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写作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