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学生在应考时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英语测试的教育功能。
第三要把握命题的导向性原则。中考测试除了为选拔和升学提供评价依据之外,同时还具有推动课程及教学改革的导向功能。英语是一门语言文字学科,英语命题的目标主要体现在语言知识的识记能力、所学知识的领会能力、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实践能力以及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真正领会英语中考命题思想及其特点,真正有效落实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教学与培养,使中学英语命题能充分发挥测试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熟练运用课标考标,逐步实现三个转向。
《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英语》明确指出,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以《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目标为依据,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英语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考试指导思想。
我们要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为依据,以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为基础,创新中考英语试卷题型,探索试题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开放性与限制性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找准英语测试的主流方向。如针对2012年我省中考英语个别题型中存在的控制性过强、真实性偏低和权重不合理等问题,今后我们有必要建立相关的命题规范,依托明确的语用意识,定准命题的难易程度,增加语言测试的交际功能,以求更充分地体现新课改精神。以此理念作指导,在今后的中考英语测试实践中,我们要重点突出能力立意,逐步实现三个转向,即:从查考知识记忆转向考查语言思维;从考查知识本身转向考查运用能力;从考查文化知识转向考查文化理解。英语中考试题应减少记忆型题目,增加思考型题目,实现从记忆内容向思考内容的转换,使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观向主动式学习观转型,实现由“为考而学”到“为学而考”的转变,从而避免出现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不良倾向。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课程标准和省考试标准都强调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通过中考英语测试来引领中学英语教学。我们的英语教学要尽可能挖掘教材文本的文化内涵,提供可读性强的学习资料或平台;同时,还要通过英文元素来营造浓厚的英语校园文化,拓展课程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地渗透文化意识,扩展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生所学的知识仅占他们人生知识总量的一小部分,掌握这些知识是形成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手段,若中考仅仅考查文化知识的认知和识记,忽略了文化理解层的评价,会消耗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渴求和探索,不利于文化素质的养成。这就要求命题人员理解和分析课程理念和考标要求,全面梳理课程目标要求,设计与课程理念相匹配的题型和试题,并检测其效度。
3.切实加强过程管理,有效提高命题质量。
社会在起步,教育在发展,中考的社会影响力也在加大,因此加强中考测试的过程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我省各市州的中考工作经过不断改进,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考试管理体系,考试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今年我省各地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相关工作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个别试卷出现了结构不合理,命题难度过大,内容选材陈旧或照搬等不足;部分市州出现了提交相关资料不准时、不齐全,学科评价报告不具体、不真实,相关数据前后不一致等现象,说明全省中考测试过程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命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对考试命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命题质量的高低直接由命题人员的水平所决定。为确保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的命制质量稳步提高,各市州应建立一支由一批思想觉悟高、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素质好、信息处理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教研人员组成的基本稳定的命题专家队伍,定期对他们进行测试理论和命题程序、技能培训,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促使他们对中考英语测试的目的、性质和类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依托他们将先进的命题理念辐射到广大教师中去,帮助广大教师对本地中考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找到核心问题并辅助解决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从而使本市州命题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其次要进一步落实相关考务的完善与管理。各级考务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责任,既分工也合作,齐抓共管,有始有终,从考前调研到方案制定,从命题到制卷,从组考到巡考,从阅卷到统分,从试卷评析到数据采集,从评价报告撰写到资料整理提交等都能责任到人,客观公正,层层落实,以严密的组织确保考试的信度。各市州要切实做好中考试卷及学生答卷的评析工作,采集大量重要数据及反馈信息,为今后的行政决策以及英语教育教学、命题和组考工作提供有益的依据和借鉴,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充分发挥中考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