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聪虹
昨日,为期三天的中考落下帷幕。今年中考试卷侧重考察哪些知识点?考察学生的哪些能力?难易程度如何?这不仅是本届考生关注的,也是以后考生的参考。为不影响考生,本报特等到考试全部结束后,请泉州市教科所专家和泉州一中、泉州七中、培元中学等校的一线名师,解读今年中考的各科试卷。
今年中考依然是基础题唱主角,但语文、数学相对较难。
语文:“试卷上的泉州”
中考语文科命题组专家介绍,语文全卷无偏题、怪题、难题,体现了近几年中考“维稳”特点。总题数20题,总阅读量5000字左右,总答题量1000字左右。试题体现了泉州特色,讲述泉州古港的古船、荣膺“东亚文化之都”桂冠,以及安溪湖头镇端午独具特色的“献江”习俗等。“试卷上的泉州”,为试卷增添了一个个亮点。
试卷力求体现积极导向,突显文本意识,并将现代网络科技与传统民俗文化巧妙整合,贴近学生实际,时代气息强烈。在综合性学习第2小题,设计了口语交际——劝说题,旨在考查考生在情境中巧妙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现代文阅读考查重点与去年相同,依旧关注“写什么”、“怎么写”。文言文阅读比较试题第8题设题角度新颖,对个性阅读、深度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作出正确示范与导向。
试卷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期行》、《时间都去哪儿了》选文都涉及惜时、守信话题,对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作文:“一问一答”,看似简单出彩难
一线教师认为,该考题包含丰富人生哲理和感悟,但初中考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构上尚属稚嫩,估计难有精彩作品
“问答,就是问和回答。生活中也许最简单的一问一答,却在心中留下最深的印痕。历史上,执著的追问,或完满的回答往往成为历史的大事件。对此,你有何经历、见闻或感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泉州七中初中部省语文骨干教师柯兆华老师介绍,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作文基本没有审题障碍,且区分度大,可最大限度激发考生的写作潜能。“问答”,看似细微琐碎,却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感悟,带有很强的哲思色彩。命题旨在引导考生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小事,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中发现人性、生活之美。“美”在身边处处存在,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一方面要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心体会一些平凡的小事,从中发现蕴涵的深刻的道理;老师的讲课、学生的聊天、家长的一句话,加以联想,展开视线,进而写出真情实感。然而,初中阶段的考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构上尚属稚嫩,因而要出彩很难。
自信面对考试,轻松面对生活。(陈起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