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认识了课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程!”这就是园区二中给出的最好答案。
校本化,开发学生个性
学校根据生源实际以及学生的需求,加强了美术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加大美术学科教学的力度,使更多的同学向美术特长发展。因此开发了许多校本课程,并且着重强化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建设。学校制定了《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办法》,目前学校有55门校本课程,采用校园内网上公布菜单供学生选择的方式。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校本课程。《三十六计与数学解题》、《模型制作》、《唯亭风韵》、《化学零距离》、《吴侬音乐之“三绝”》、《吴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等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开拓开好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开辟了“园区污水处理厂”、“苏州虎丘花木盆景公司”、“江南嘉捷电梯公司”等单位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开设了通用技术、模型(海模、空模、建模)制作等动手实践课程,开设诸如电机及控制技术、数码电子实训、趣味三维造型、PHOTOSHOP 合成特效图片等一批现代新技术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合作教学,实践中赢收获
教学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课堂生成为主线,课堂学习过程要突出精细管理,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管理
课堂上,还融入了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作互助的教学环境;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在思考中感悟,在交流中学习,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究中学习,从而达到求知的目的;指导学生学会创新,在学生中倡导“四特”:或有一门特长学科、或有一项特别兴趣、或有一种特有能力、或有一点特殊成果。多年来学校致力于课堂模式的探索,通过运用差异教学策略,智慧课堂、适恰课堂的打造,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课堂模式。同时还要通过相应的机制让每位教师自建资源库,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加大网络在线师生互动的研究力度,探索新环境下网络教学新方法、新步骤,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新感受、新体验、新收获。
【招生问答】
问:你校是怎样一所学校?校址在哪里?交通方便吗?
答:我校是园区管委会直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级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校。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学。她坐落在历史名镇唯亭。学校交通便捷,公交19路、109路、119路、129路、106路、108路、126路都可直达学校。
问:近年来教育质量如何?
答:2006—2012年间创出了高考本一、本二达线人数增8倍,翻三番的骄人业绩。2012年达252人。高考学生转化率、推进率连续位居全市前列。几年来,我校多名学生通过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重庆大学等一流名校自主招生测试。
问:师资力量如何?
答:全校146名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100%。现有的教师中,特级教师,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区、市级骨干教师达56名。学校中高级教师占84%;48名高级教师、36名教育硕士成为学校教学的砥柱。有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在省、市、区评课选优,基本功竞赛及各类评比中获奖。问:学生是否可以寄宿?
答:我校为愿意住校的学生提供了一流的住宿条件。为住宿和在校上晚自习的学生每天安排行政领导总值班,每个班级都安排教师辅导,答疑解惑。宿舍区学生进出均采用指纹识别系统,确保安全。
问:办学特色是什么?
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科技创新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我校自2001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让海模、建模、空模制作课程进入课堂,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三模”科技小组,并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取得了世界级奖项2项,全国级奖项59项,江苏省级奖项212项,苏州市级奖项161项。
问:今年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批次如何?
答:我校是苏州市第一批录取的公办四星级高中,今年秋季招生372名学生,其中统招338名,择校34名。今年学校继续设立英才班和教改实验班。凡苏州市2013年中考第一批中A志愿报考我校的优秀学生择优编入英才班和教改实验班。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生源基地”、“苏州大学优秀生源基地”、“西交利物浦大学优秀生源基地”、“苏州科技大学优秀生源基地”等基地优势,为我校学生在高考招生录取的过程中提供积极帮助

